书名: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邱耕田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66088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当我们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毅然举起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旗;但当我们既吃上了饭同时又吃上了“地沟油”、还遇到了雾霾天的时候,我们必须果断地走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
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11BKS012)。 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价值、意义、表现形态、实践路径等问题。本书认为:改革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因而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观;在差异性原理的视阈中,中国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形态,将发生与自身以往相比而言的更好更快的变化;科学发展是一种包容性发展、竞和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低代价发展;深入把握科学发展,离不开发展模式的视角,中国的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发展的模式才能既彰显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又在与当今世界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及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施行科学发展必须建设好整体文明,因为科学发展只有在整体文明的正式形成和有效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实现。
邱耕田,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政治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发展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展哲学导论》(独著)、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低代价发展论》(独著)、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合著)等多部论著;2007年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代价发展研究”(已结项)、2011年再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的主持项目“科学发展研究”(在研);曾在《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6篇;所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五篇,“论点摘编”了九篇;被《复印资料》复印转载了27篇次;曾获得四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中央党校一项,广西省级三项)。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深沉的蓝色和抽象的线条,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思辨的氛围。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翻看目录就感觉精神为之一振,各种熟悉的哲学流派和科学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被巧妙地串联起来,让人不禁好奇作者是如何驾驭如此宏大而复杂的论题的。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尤其是那些对概念的阐释,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罗列,而是充满了洞察力的分析,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本书的排版很讲究,留白恰到好处,即使是密集的论述也不会让人感到压迫。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论点处使用的加粗和斜体,既突出了重点,又不破坏整体的流畅性。总的来说,光是从这本书的“硬件”来看,它就称得上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佳作,完全能够吸引那些对深度阅读有要求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对人类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它没有把科学的发展描绘成一条笔直向上的康庄大道,而是充满了曲折、偶然和非理性的因素。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真理”,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特定条件下的最佳解释集合。这种谦逊而审慎的态度,恰恰是真正哲学精神的体现。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种复杂的情感——既为人类智慧的伟大感到震撼,又对其相对性和脆弱性感到一丝敬畏。这种辩证的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科普或史学范畴,真正触及了人类认知边界的核心问题。它让我对“知识”这个概念本身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怀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动辄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老道的导游,带着读者缓缓穿行于知识的迷宫之中。作者的笔法非常细腻,总能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埋下哲思的伏笔。比如,在探讨某个科学范式转换的关键时刻,作者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先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细微之处入手,层层铺垫,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科学发展背后的深层驱动力。这种讲故事的能力,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生动起来。我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作者是如何将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思想家的观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行文的连贯性和逻辑上的严谨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感到任何阅读障碍,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引证工作做得极其扎实,每一个论断背后似乎都能看到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反复推敲的身影。但奇妙的是,尽管它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底蕴,阅读体验却丝毫没有因此变得沉重。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学术对话转化为日常的、可理解的语言,这对于跨学科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留意到书中对一些经典哲学论证的重述,角度新颖,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它没有回避那些历史上的争议点,反而将其作为探讨的切入点,使得讨论充满了活力和张力。这种既尊重学术规范,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态度,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它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发现新亮点的书。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思想著作,是能够激发读者进行自我对话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不断地叩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在阅读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章节时,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对科学的理解进行反思。作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初看时觉得有些颠覆性,但随着深入阅读,你会发现那些质疑和批判都是建立在极其坚实的逻辑基础之上的。这本书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促使读者从一个更广阔的、超越具体学科的视角去看待知识的生成与演变。它提供的不是一碗可以直接吞咽的“心灵鸡汤”,而是一套帮助你构建自己思想框架的工具箱。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悄然重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