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走进职场幸福
定价:19.80元
售价:14.5元,便宜5.3元,折扣73
作者:潘红虹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3518258
字数: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走进职场幸福》是旗帜鲜明地把幸福感研究和职场这一特定领域结合起来的一本专著。《走进职场幸福》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行文流畅,主要从职场幸福的内涵、职场幸福的影响因素、提高职场幸福感的方法和途径来对职场幸福进行深入阐述。《走进职场幸福》在向读者呈现职场幸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视角的同时,选取了大量的案例,既有质化的访谈案例研究和企业的真实案例,包括各类职场人士的访谈案例研究、企业为提高员工幸福感所采取的举措的真实案例,也有量化的数据调查研究,分别从质化和量化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职场幸福感的研究,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角度深化职场幸福感的研究,为读提供不同的视觉,有助于加深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认识。
《走进职场幸福》不仅能帮助企事业单位的职场人士增强对自身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为其提供改善自己生活质量、增强幸福体验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职员的身心健康的职场幸福感、形成健康积极的工作团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实际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走进职场幸福》也可作为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用书。
潘红虹,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人才测评与管理心理学专业)。专注于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胜任力模型及人才测评、主观幸福感研究等。目前供职于深圳某房地产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曾参与“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研究”、“IT行业技术人员非技能素质测评系统开发”、“大学生就业情况及择业价值观的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主持“广东省国有商业银行职员主观幸福感研究”、“广州市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等研究项目。文章《领导心理学思想探讨》发表于《管理与科学》,硕士毕业文化文“广东省国有商业银行职员主观幸福感研究”获毕业论文。
章 什么是职场幸福
工作,几乎占据我们生命1/3的时间,我们幸福与否,是很大程度上与工作时是否感受到幸福休戚相关。职场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及生活领域,职场幸福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解释什么是职场幸福,需先了解幸福感的定义。
一、幸福感概述
1.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以下简称SWB)这一概念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专门术语。Well-being一词有“幸福”、“健康”、“福利”之意,韦氏英语辞典1997年版对well-being的解释是:一种良好的或满意的生存条件;一种健康(health)、幸福(happiness)、兴旺(prosperity)的状态,所以从字面意义可以翻译为“主观幸福”或“主观健康”,而我国研究者大都使用“主观幸福感”这一译法。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之后相关的文献便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从1969年的20余篇,到2006年已经发展到几千篇。主观幸福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集中于概念、理论、测量等的文献综述,以及成人和老人群体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以及神经质、内外倾向等广义的个性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从生活质量角度展开,另一种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展开。这两种趋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力图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而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则力图找到一种对人们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标准,但事实上这两种研究取向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两者都是为了提升和增进人们的福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标准的工具书那样章节分明,而是更像是一部循序渐进的成长编年史。它没有急着让你去“搞定”所有问题,而是非常稳健地从“认识你自己”开始,逐步过渡到“认识你的环境”,再到“优化你的行为模式”。这种螺旋上升的逻辑,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认知门槛。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职场生存法则时,都配备了不同行业背景的佐证材料,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职场规则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并存。比如,它在分析“有效沟通的艺术”时,不仅提到了如何向上汇报,还深入探讨了在高度跨文化团队中,如何避免因表达习惯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这种广度和深度,实在让人叹服。它真正做到了,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资深人士,都能从中找到可以立即实践的支点。
评分阅读体验中,我体验到了一种罕见的“自我对话”的促成感。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作者在对读者说话,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不断地反射出读者自身在职场中的行为模式和潜意识中的偏见。它不会直接指责你的错误,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犀利而直击核心的问题,引导你主动去审视自己过去的决策。例如,书中对于“什么是真正的职业成就”的界定,就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升职加薪”的单一化理解,它引导我思考:那些被社会光环定义的成功,是否真的能带来长久的心灵满足?这种强迫性的内省过程虽然有时会带来短暂的阵痛,但正是这种不适感,催生了真正的认知升级。它成功地将“职场技能”的学习,升华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构建”,这种跨维度的价值提升,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评分从实操层面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励志”或“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套系统化的“情绪与预期管理手册”。我发现,职场中的大部分不愉快并非源于外部的打压,而是源于内部对事态发展的过度理想化或者不切实际的期望落差。这本书清晰地拆解了这些预期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科学的降维工具。例如,在讨论项目失败后的复盘机制时,作者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情绪隔离流程图”,这个流程图的实用性简直惊人,它教会你如何在保持职业态度的同时,安全地释放负面情绪。我尝试在最近的一个小失误中运用了其中的方法,结果不仅没有让团队气氛紧张,反而让整个复盘会议的效率提升了至少三成。这份将深刻洞察与具体方法论完美结合的功力,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具有极强的复利效应,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极为细腻且富有同理心的叙事笔触所吸引。他/她似乎拥有能穿透人心底最深处迷茫的洞察力,文字的走向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你身边,用最真诚的口吻与你探讨那些我们在职场中不愿提及的困惑和焦虑。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作者早就预料到了我会在哪个阶段感到迷茫,会在哪个人际关系上感到挫败,然后恰到好处地给出了一个既非绝对的答案,却又足够指引方向的思考角度。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境韧性”的探讨,它没有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结合了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让那些看似玄乎的心理学概念,瞬间变得触手可及,可以被我们立刻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场景中去。读完某个章节后,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累了,而是需要时间消化那些被瞬间点亮的思维火花,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很多其他同类型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封面图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沉静中带着一丝活力的蓝色调,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对内部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我向来比较注重书籍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这本在纸张的选择上非常用心,拿在手里很舒服,油墨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别提它字体排版的考究了,疏密得当,行距适中,使得整本书看起来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大部头,但光是这份精心打磨的外观,就足以让人愿意把它带回家,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常常在想,作者和出版团队对书籍的敬畏之心,就是从这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他们明白,一本好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更加充满信心,仿佛已经预感到里面蕴含的价值非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