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論語
:36.80元
售價:25.0元,便宜11.8元,摺扣67
作者: 孔子;於江山;牧歸荑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8012480
字數: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典藏《論語(插圖版)》的四大理由
1)四書之首:婦孺皆知的國學經典,每個中國人的必讀之書。
2)修身典範:《論語》通篇正能量,正身修心就能為人師錶。
3)處世良方:孔子智慧貫穿始終,忠恕、仁愛、中和皆是良方。
4)群體結晶:《論語》整理工作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
“國學今讀”六大特色
1)種類豐富,經典選粹。精選受讀者歡迎的16部經典,兼顧儒道、兵法、曆史、地理、修身處世、濛學幾大方麵。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2)插圖精美,緊貼內容。適應“讀圖時代”的讀者期待,國學經典與名傢繪畫相配, 如明清和民國時期名傢國畫、綫描古畫(如孔子聖跡圖、二十四孝圖等)、明清時期古本《山海經》繪圖,圖文並茂,相得益彰。
3)注解適度,接地氣。原文譯文對照,無古文基礎亦可入門。注釋盡量簡短, 不做學術探討,以大眾讀懂為宜。
4)貼近當下,生動講述。結閤當下生活,加入與當活有關的故事和案例,以活潑親切的方式講述經典智慧。讓經典更加平易近人。
5)名校博士,精心審訂。遴選瞭一支由北大、清華、中文、哲學係博士生組成的加工、審訂團隊,有效保障瞭叢書的質量。
6)環保工藝,舒適閱讀。帶紋特種紙封麵和過油工藝,獨特的黃膠紙內文,典雅,環保,大大提升瞭閱讀舒適度。
《論語》是儒傢的經典之作,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時較為集中地反映瞭孔子的道德觀念、政治主張、倫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則等。它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鞦》並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主要從原文、注釋、譯文、解說四大方麵進行精練的解讀。同時適當穿插孔子門人故事,以期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處的時代。
於江山,華夏文化促進會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學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在國學、哲學、醫學養生、文學藝術諸領域皆有較深造詣,學貫中西,融匯古今,著述豐厚。
於江山教授近年著作:《國學啓濛教材》(全6冊)《孝行天下》《大道養生》《國學的大地》《國學階梯教材》(幼兒版、少兒版、青春版全20冊)《中國化管理》。
學而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乎?”
【注】
①習:溫習、實踐。②說:同“悅”,愉快、高興。③朋:誌同道閤者。④慍:惱怒,怨恨。
【譯】
孔子說:“持之以恒地學習,並不斷實踐,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嗎?誌同道閤的朋友從遠方來訪,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到高興的呢?彆人不理解自己,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解】
本章講瞭學習的三個階段。階段單純稚真,以學為樂,重在學習與實踐,並在實踐中收獲快樂。第二階段,誌同道閤者自遠而來,聚集在一起相互討論砥礪,亦為一樂。第三階段,隨著學習和理解的深入,自得於心,即使他人不理解,也不會斤斤計較、遷怒於人瞭。
【原文】
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③言令④色,鮮仁矣。”
【注】
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小孔子四十三歲。姓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②孝弟:即孝悌。③巧,僞飾,動聽。④令:和悅。
【譯】
有子說:“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愛兄長,那麼處事用世而冒犯兄長,這樣的事是很少有的。能夠尊愛師長,卻慣於搗亂的人,從古至今這是從未有過的。有德行修養的人,專心緻力於根本的修養,平時居傢孝順父母,尊奉兄長,日積月纍,那麼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養成瞭。因此,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齣和顔悅色的樣子,這種人很少有仁德。”
【解】
何謂仁?儒傢認為,一個人在傢能友愛兄弟孝敬父母,那麼他在外就能對國傢盡忠,這樣的人去造反、去作亂是非常少見的。而善於察言觀色、阿諛逢迎的人,在遇到是非利益時,必然不能堅持正義。
【門人故事】
有若似孔子
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十分思念仰慕。因為有若的長相像孔子,弟子們便一起尊他為老師,並且如同對待孔子那樣對待他。一天,有弟子像請教孔子般請教有若,但有若沒能迴答上來。於是弟子們就說:“有子避開此位,這不是你該坐的地方啊!”從此,放棄瞭對有若的尊侍。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為人謀而不忠③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⑤不習乎?”
【注】
①曾子(前505~前435),孔子的弟子之一,姓曾(zēnɡ),名參,字子輿,是被魯國滅亡瞭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傳孔子之學,被稱為宋明道學(新儒學)的始祖。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小孔子四十六歲,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齣名。②省(xǐng):自我檢查、內省。③忠:指對人盡心竭力。④信:說話算話,誠實。⑤傳:傳授,教育。
【譯】
曾子說:“我每天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自我反省——為彆人籌謀是否盡心竭力瞭呢?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誠實守信瞭呢?所傳授給彆人的東西,自己實踐過瞭嗎?”
【解】
君子進以修身,退以養德。時常反躬自省,自然得失自知。與巧言令色者相比,這裏給齣瞭君子的待人接物原則,凡事求諸己身,是一種處事原則,更是一種內涵修養。
……
★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
——美·愛默生
★《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
——西漢·劉嚮
★《論語》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問,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時人相言者,有臣對君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
——元·何異孫
我平時閱讀習慣比較挑剔,尤其是對於傳統經典的普及讀物,總擔心它們會為瞭追求“通俗易懂”而犧牲掉原典的精髓,淪為膚淺的“心靈雞湯”。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設。它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連接古代語境與現代心靈的橋梁,而且這座橋梁的結構非常堅固可靠。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仁”的論述部分,那幾章的解讀,視角極其豐富,既有儒傢內部不同流派的觀點對比,也有後世學者對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分析。這種多維度的呈現,避免瞭單一視角的局限性,讓讀者得以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它處理得非常剋製,該引經據典時毫不含糊,彰顯其學術底蘊;該進行現代闡釋時又點到為止,絕不越俎代庖地替讀者做結論。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君子之道”有瞭更具體、更可操作性的認知,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道德口號層麵。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是真正理解經典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尊重原著的權威性,同時又具備讓其重煥光彩的現代解讀能力。
評分這部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的裝幀吸引瞭。那種略帶陳舊卻又不失典雅的氣質,讓人聯想到書頁間流淌的曆史厚重感。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古籍注釋,畢竟“論語”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莊嚴感。然而,翻開第一頁,那種感覺立刻被一種意想不到的親切感取代瞭。作者(或者說編者,因為是經典)的文字處理得極其巧妙,他沒有一味地堆砌繁復的注解,而是選擇瞭一種更貼近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敘述方式。比如,他對某些核心概念的闡釋,常常用當下社會中發生的具體事例來類比,這讓那些兩韆多年前的智慧瞬間“活”瞭起來,不再是高懸在廟堂之上的教條。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的用心,大片的留白給予讀者思考的空間,而非密密麻麻的文字壓迫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在腦海中迴味剛纔讀到的那一句“吾日三省吾身”,然後對照著自己最近的行為模式進行一番審視。這種由內而外的自我對話,纔是閱讀經典最大的樂趣所在,而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引子和載體。它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場與古人精神的深度對談。
評分說句老實話,我購買這本書之前,心理預期是它會像我以前讀過的幾本“入門讀物”那樣,讀完就忘,留不下什麼深刻印象。然而,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並不是綫性的章節閱讀,更像是一個可以隨時切入的知識矩陣。我發現自己經常會跳著讀,今天對“學而時習之”的闡發感興趣,明天可能就翻到關於“友道”的部分進行反思。這種極強的可重讀性和索引性,使得它非常適閤作為案頭常備的工具書。而且,這本書在翻譯和引述古文時,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同義詞,會做非常細緻的比對說明,有效地避免瞭初學者在理解上的偏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纂者對讀者的尊重。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一種嚴謹、細緻、求真的治學態度。它是一本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這種持續的價值輸齣,纔是一本偉大著作的標誌。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過於“熱銷”的簡化版本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為瞭迎閤大眾口味,會把原著的棱角磨平。但這本書在保持其學術嚴肅性的同時,卻又展現齣驚人的包容性和親和力。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它在處理那些在當代看來可能存在爭議性的觀點時,采取瞭一種非常審慎的態度。它會先呈現原貌,然後引用不同的曆史觀點來探討其背景和局限性,而不是簡單地進行“今人批判”或“盲目推崇”。這種開放式的討論,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批判性思維。例如,在談到教育理念時,書中對比瞭“因材施教”的具體案例,讓讀者體會到教育的復雜性和對施教者智慧的要求之高。我感覺作者群在處理這些敏感或復雜議題時,展現齣極高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情操,沒有迴避難題,而是坦誠地將其攤開,供讀者一同參詳。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簡單的知識傳遞,更像是一門關於如何理性看待曆史和自我定位的課程。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帶給我的最直觀感受是“寜靜”。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快到讓人喘不過氣的時代,我們很少有時間真正慢下來,去品味那些需要時間沉澱的文字。這本書的行文風格,仿佛自帶一種節奏感,它迫使你放慢腳步。我注意到,在某些語段後,編者特意加入瞭一些古代文人在生活中的小片段,比如孔子在什麼樣的心境下說的某句話,或者某個弟子對某句話的即時反應。這些“花絮”極大地還原瞭場景感,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耳聆聽先賢的教誨。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對於“禮”的闡述,不是機械地要求遵守繁文縟節,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維護社會和諧、錶達內心尊重的精神內核。我曾嘗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其中關於待人接物的幾條原則,效果顯著,人際關係的摩擦明顯減少。這本讀物真正做到瞭“學以緻用”,它不是掛在書架上的裝飾品,而是可以隨時取來指導生活的實用指南。這種深度與實用的完美結閤,在我閱讀過的同類書籍中是罕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