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7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 978754995488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 | 作者 | 辛尘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ISBN | 9787549954889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字数 | 页码 | 301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中国画论“逸品说”之嬗变史,是中国传统艺术史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亦是富中国文化特征之艺术史研究课题之一。其内容之丰富,既包含艺术批评史,亦包括艺术理论史、创作风格史,可谓一体三面。 中国画论“逸品说”发端于唐代,初以艺术本位立场之“质量批评”与“风格批评”为特征。洎北宋嬗变成以非艺术本位立场之“人格批评”为特征,形成既深且广之思潮,蔚为一场士人艺术运动,从观念上撼动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轨道。元代“逸品说”转入低调,复以艺术本位立场之“风格一技术批评”为特征,其画法研究之走向深入,在实践上巩固了“逸品”绘画之艺术地位。明代中晚期以降,以“人格一风格批评”为特征之“逸品说”再次被推向艺术研究之中心,“逸品”绘画至此真正成为中国“正统”绘画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画论“逸品说”嬗变之历史过程,与中国特殊艺术主体文人士大夫所发挥重要作用直接相关。秦汉以来,文人士大夫作为一种既连续又流变之社会阶层,是中国传统显性艺术主体,*是中国“大传统”之实际承担者。正是文人士大夫之特殊秉性,使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构起“面之本法”,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渐将之解构,并且由观念而创作,重新建构起以“逸品”标识之“新面之本法”。毋宁说,文人士大夫主宰着中国传统显性艺术史之发展轨迹,而以“士人画”为载体之“逸品说”,正嬗变于文人士大夫社会历史地位之演变中,是中国“大传统”历史变迁在绘画艺术中具体表现。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一书系拙拟“中国传统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课题之唐宋部分,力图抓住文人士大夫艺术主体这一核心,从“大传统”(占据主导地位之学术思想)——“逸品说”(及与之相对照之“正统”艺术观念)——“逸品”绘画(及与之相对照之“正规”绘画)三者之关系,着重考察唐宋两代“逸品说”发生与发展之历史过程及其成因,并在《余论》中对元明清“逸品说”嬗变作简要勾画。 |
作者简介 | |
辛尘,本名胡新群,别署敬舍,1960年9月出生于江苏泰州市。南京大学哲学学士,美国华盛顿DCSoutheaster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硕士,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政,策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原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学原理、中外艺术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中国篆刻》、《书法报》等报刊发表大量书法篆刻艺术研究文章,*有《书法与中国人的心灵》、《当代篆刻评述》、《历代篆刻风格赏评》、《“逸品”与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嬗变》等专业作,译注有《论绘画》等。 |
目录 | |
导言 绘画“逸品说”及其研究意义与方法 节 “逸”思想、“逸品”与绘画“逸品说” 一、“逸”思想与“逸品” 二、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基本脉络 第二节 中外有关中国传统绘画“逸品说”研究概述 一、海外有关中国传统绘画“逸品说”研究举例 二、关于绘画“逸品说”研究举例 第三节 如何研究绘画“逸品说” 一、有关“逸品说”研究诸线索之关系辨析 二、绘画“逸品说”历史嬗变之连续与断裂 三、“逸品说”研究中史与论之关系 章 唐代两种截然不同之“逸品”观 节 李嗣真《画评》:“超然逸品” 一、李嗣真是否曾首倡绘画“逸品” 二、李嗣真“逸品”之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张怀瑾《画断》:改造李嗣真“逸品”与创立“正统”评画品第体系 一、为品定性,分科定级 二、张怀瑾何以取消“逸品” 第三节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格外逸品” 一、朱景玄之“逸品”定位 二、“格外逸品”三例分析 第二章 “画之本法”:唐代“逸品说”坐标 节 唐人“画之本法”探源 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主体之形成及其“法”意识之由来 二、谢赫“六法”及其“士性”辨析 三、“六法”作为“画之本法”之确立 第二节 “士体”:作为“逸品说”之实践基础 一、绘画之初分“士体”与“工体”、“宫体” 二、“士体”:文人士大夫之情怀 第三节 “画之本法”范畴中之唐代绘画 一、从薛稷、韩混与韩斡、边鸾看唐代“士体”与“宫体” 二、“以形写神”:“画之本法”之核心精神 第三章 晚唐、五代“逸品”观深层矛盾与“大传统”之影响 节 张彦远两难:就画论画?以人评画? 一、以“自然”替换“超然逸品”之意义 二、否定“格外逸品”之存在 三、突出评画标准之“士性” 第二节 “自然说”与“格外逸品说”之学术思想背景 一、“方外之人”与“格外逸品” 二、两种“自然”观 三、“神品”与“格外逸品”之辨及其与禅学发展之关系 第三节 荆浩《笔法记》:“六法”新解 一、荆浩“六要”与谢赫“六法”之比较 二、“神妙奇巧”四品说:唐代“逸品说”之分解 第四节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首推逸格” 一、黄休复“逸格”之含义及其“首推逸格”之原因 二、“逸格”:唐代两种“逸品”观之融合 第四章 从“画之本法”到“院体”准则——北宋时期“逸品说”嬗变之学术与艺术背景 节 北宋以来“大传统”之裂变及其艺术观念变化之根源 第二节 北宋“正统”艺术观与“六法”之演绎 一、刘道醇“六要”与“六长”:“六法”新说 二、郭若虚解析“六法”:徘徊于“正统”画与“士人画”之间 第三节 北宋“院体画”艺术观及其基本准则 一、北宋“院体画”艺术观之形成及其特征 二、《林泉高致集》与《宣和画谱》:“院体画”四准则 三、韩拙《山水纯全集》:“院体画”教科书 第五章 两宋“士人画”精神与“逸品”地位之确立 节 苏轼“士人画”艺术观与“逸品说”之理论升华 一、苏轼“常理说”及其理论依据 二、苏轼“传神说”内涵及其“寓意说”解析 三、“士人画”应有之特质:诗化与“天工” 四、苏轼“逸品”观及其意义 第二节 苏、黄、米:北宋士人“墨戏说”及其真义 一、“墨戏”之真义 二、“墨戏”与人品、学问 三、“墨戏”作为佯狂之“行为艺术” 第三节 画院内外:“院体画”与“士人画”之比较 一、北宋“院体画”特征例析 二、北宋“士人画”特征例析 第四节 邓椿《画继》:文人“逸品”绘画地位之确立 一、邓椿推崇“士人画”之思想来源 二、从评画依据与画家排序看《画继》之“士人画”立场 三、邓椿“逸品说”与“逸品”地位之确立 第六章 唐宋绘画“逸品说”之馀绪——元明清绘画“逸品说”嬗变概述 节 元代:“复古”与“逸品说” 一、赵孟頫“复古”真义及其“戾、行之辨” 二、赵孟頫绘画艺术实践与“士夫画”之新走向 三、汤厘《画鉴》:元代“士夫画”艺术观及其评画新标准 第二节 明清时期:“戾家画”与“逸品说” 一、明代中期“戾、行之辨”与绘画发展大势 二、明代“正统”绘画艺术观与“逸品说” 三、明代“心学”思潮与“逸品”绘画观 四、董其昌“南北宗论”与文人“逸品”绘画至上地位之确立 结语 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之艺术史意义 一、“逸品说”:“大传统”在绘画艺术实践中具体落实 二、“逸品说”:中国古代绘画风格创新之催化剂与理论依据 三、“逸品说”嬗变:“画之本法”之解构与重新建构 四、“逸品”、“逸品说”之得失兴衰宜作两面观 后记 |
编辑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