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产品装调
定价:27.00元
作者:张弛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7209480
字数: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产品装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内容,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来组织编排,旨在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即熟练地检测电子元器件,熟练地焊接与安装电子产品,熟练地使用常规的仪器设备对电路进行测量与调试,熟练地对电子产品进行检测与维护,并具有基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电子产品装调》主要针对电子产品装配工、测试技术员、生产工艺技术员、维修技术员等职业岗位群。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项目一 焊接基本训练
任务一 焊接材料与焊接工具
一、电烙铁
二、焊料和焊剂的选用
三、元件的装配和焊接工艺
任务二 手工焊接基本技能
一、基本操作训练
二、贴片元件焊接技巧
任务三 拆焊技能
项目二 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
任务一 电阻器的识读与检测
一、电阻器概述
二、电阻器种类
三、电阻器的电路符号
四、电阻器的型号命名
五、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六、电阻器在电路中的参数标注方法
七、电阻的检测
任务二 电容器的识读与检测
一、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与符号
二、电容器的类型及特点
三、电容器的容量标示
四、检测方法
任务三 电感器的识读与检测
一、电感器的类型
二、电感器的电路符号
三、电感线圈的主要特性参数
四、电感参数的标注方法
五、变压器的识别
六、电感器的万用表检测
任务四 晶体二极管的识读与检测
一、二极管的类型及特点
二、二极管的识别
三、二极管的简单测试
任务五 晶体三极管的识读与检测
一、三极管的类型及特点
二、硅管或锗管的判别
三、估计比较口的大小
四、估测I CEO
五、NPN管型和PNP管型的判断
六、e、b、c三个管脚的判断
任务六 晶闸管的识读与检测
一、晶闸管的分类
二、晶闸管的识别
三、晶闸管的检测
任务七 机电元件的识读与检测
一、开关
二、熔断器
三、接插件
四、继电器
任务八 其他元器件的识读与检测
一、谐振元件
二、传感器
三、显示器件
四、电声器件
任务九 集成电路的识读
一、集成电路的分类
二、集成电路的封装与引脚识别
三、集成电路质量的检测
项目三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任务一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一、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二、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任务二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任务三 低频信号发生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一、XD-I型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
二、S10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任务四 示波器的使用
一、示波器的特点
二、示波器的种类
三、示波管的工作原理
四、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五、YB4328示波器面板功能
六、检查校准
七、测量
任务五 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
一、直流稳压电源介绍
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三、任务实施
四、实训内容
任务六 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
一、晶体管毫伏表
二、晶体管毫伏表工作原理
三、EM2171主要技术特性
四、EM2171毫伏表使用方法
五、任务实施
项目四 电子电路工艺识图
任务一 整机框图的解读
任务二 电原理图解读
任务三 由印制板电路图测绘其电原理图
项目五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任务一 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制作
任务二 三端集成稳压器
任务三 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六 组装万用表
任务一 识读工艺文件
一、指针式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二、清点元器件
任务二 MF-47A万用表元件的安装
任务三 万用表的调试
一、直流电流部分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二、直流电压部分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三、交流电压部分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四、欧姆表部分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五、整机组装及调试
项目七 组装收音机
任务一 识读工艺文件
一、收音机组成和原理
二、装配图
三、清点元件
任务二 元件的安装
一、安装前的准备
二、元件安装
三、安装小结
任务三 收音机电路分析与调试
一、音频功放部分的分析与调试
二、放大检波电路的测试
三、调谐放大电路的测试
任务四 HX108收音机的整机总装与调试
一、收音机的整体总装
二、整机静态调试
任务五 常见故障的检修
一、无声
二、放音声小
三、只能收到本地强电台信号
四、失真
五、啸叫
任务六 收音机原理
一、收音机基本知识
二、无线电广播收音机
三、HXl08收音机的原理分析
项目八 5.5寸黑白电视机组装与调试
任务一 组装5.5寸黑白电视机
一、产品安装流程
二、熟悉整机电路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三、识别清点元器件
四、焊接与装配
任务二 调试与检修
一、检修黑白电视机的方法
二、元器件关键点电压
任务三 黑白电视机原理
一、黑白电视广播接收原理
二、黑白电视机工作原理
项目九 安全生产与岗位规范
任务一 了解触电伤害
一、触电伤害
二、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规律
三、预防触电
四、电子装配安全操作
五、电气消防与触电急救
任务二 静电防护培训
一、静电和静电危害
二、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静电源
三、静电防护
任务三 5S管理培训
一、5S管理的含义
二、5S管理的内容
三、5S管理的原则
四、5S管理的目标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最近在整理我爷爷留下的老物件时,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页泛黄,带着一股旧书特有的、混合了纸张和时间的气息,装帧虽然朴素,但拿在手里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年代感。我得说,里面的排版和插图风格,完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遗风,线条硬朗,图示精确得如同工程蓝图,每一个螺丝、每一个电路板的布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仿佛作者是在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后人传递一份无可指摘的技术遗产。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光是看着那些细致入微的图解,就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工程师们对“精确”二字的执着追求。这本书里记录的,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那种对实体世界进行拆解、理解、再重构的工匠精神。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社会里那些被“一键式”操作所掩盖的底层逻辑。光是研究其中关于机械结构和物理连接的部分,就足够我沉浸好几个下午了,简直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讲述着电子技术是如何一步步从概念走向实体的。
评分读完这本厚厚的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的密度令人窒息,它完全不是那种轻松阅读的休闲读物,更像是大学里为期末考试准备的“压箱底”参考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上的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像是精密齿轮咬合得那样顺滑自然,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或含糊不清之处。比如,在讲解某一类传感器的校准流程时,作者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来论证为什么必须在特定温度区间内进行初次调谐,那种学术的严谨性和论证的充分性,让任何试图走捷径的读者都无处遁形。这书的内容绝对是为那些想要真正掌握“原理”而不是仅仅会“操作”的人准备的。我承认,我有些地方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消化,但每一次攻克一个难点,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次高强度的智力挑战。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地收集信息点。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那些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那样追求通俗易懂,反而更像是一份内部培训手册,直指核心,毫不拐弯抹角。我尤其喜欢它对“故障排除”环节的处理方式。作者似乎对电子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难杂症’都有所预见,并给出了极其细致的诊断流程图。例如,当某个模块出现间歇性失灵时,书中没有给出笼统的建议,而是列出了从电源波动到元件老化等至少十种可能的原因,并规定了每一种情况下的测试电压和电阻范围。这种近乎于偏执的细节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实际操作环境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不是教你“怎么做”,而是教你“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以及如何科学地找到正确的方法”,这种反向思维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分析能力。
评分我是在一个跨学科合作项目中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们团队急需一个能够连接理论设计和实际装配的桥梁。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们设计团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涉及了传统的电路连接和物理安装,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材料科学和环境适应性的讨论,比如不同焊接点的热胀冷缩系数对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或是特定外壳材料对电磁屏蔽效果的贡献。这些内容在一般的电子技术书籍中往往是被一笔带过的,但在这里却被当作核心要素来对待。这使得我能够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去审视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功能实现的层面。它迫使我跳出纯粹的软件/逻辑思维,重新回到“物质实体”的约束与可能性上来。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偏重“装调”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可能过于侧重工具性和操作性,缺乏理论深度。但当我翻到关于精密装配公差和装配顺序对最终产品性能影响的那几章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作者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来解释,而是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和对比图,展示了哪怕是微小误差累积起来,最终会对产品性能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那种图文并茂的对比效果,比任何抽象的理论陈述都更有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装配线上那些细微的“咔哒”声,感受到每一个零部件就位时的那种精准反馈。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工艺流程,提升到了一种近乎于艺术的境界,强调了执行细节的不可替代性,让人对每一个“装配工序”都油然而生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