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定价:100.00元
售价:73.0元,便宜27.0元,折扣73
作者:丁一汇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029436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1.221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中国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对策与支撑技术研究”支持下完成的“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课题成果。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20世纪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并根据课题发展和改进的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模式预测了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进行了归因研究,为人类活动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中国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对策与支撑技术研究”支持下完成的“全球与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测”课题成果。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20世纪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并根据课题发展和改进的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模式预测了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同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进行了归因研究,为人类活动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环境议题的普通读者,我对这类聚焦特定领域、由国内专家撰写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填补我在理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望它能系统地介绍中国在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等方面的科学进展,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能够引起共鸣的实例,比如某个地区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真实案例,或者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种具体的叙述方式,比泛泛而谈更能打动人,也更能说明问题。此外,我也关注书中是否能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减缓和适应策略。因为,了解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的重要一步。
评分这本书传递出的信息,似乎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的结合。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著作,它们有的侧重于纯粹的科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则更偏向于政策建议和对未来的忧虑。我期待这本《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们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理论,如温室效应、碳循环、气候模式等,以一种既准确又不失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些科学认知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验证、发展和应用的。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对中国气候变化现实问题的分析,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更进一步,我希望书中能探讨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立场和作用,以及国内推动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和成效,这对于理解中国在全球气候议题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关于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深刻探索。气候变化,这个词汇本身就承载着巨大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名词,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直接影响。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它从“中国”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来审视这一全球性议题。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科学证据支持着我们的认知?中国的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这本书是否能让我看到,中国在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上,是如何与其他国家媲美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其独到的贡献。我也希望它能让我了解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挑战时,是如何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又是如何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这种从“是什么”到“怎么做”的深入解读,对于我这样渴望理解事物本质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触及了一个极其宏大且关乎未来的议题。我个人一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环境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气候变化无疑是当下全球最紧迫、也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了解到这本书是中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探讨,我感到尤为好奇。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关于中国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的系统性梳理,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希望能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演变趋势,以及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参与者,在应对这一挑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策略。我更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基于中国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比如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影响,或是具体行业(如农业、水资源、能源等)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减缓和适应方面的创新举措。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能否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是衡量一本书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我希望它能在严谨的科学基础上,兼顾科普性,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理解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行动。
评分这本《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概论》的装帧设计相当朴实,甚至有些朴素,封面采用了相对沉稳的蓝色调,点缀着抽象的地球和大气图示,没有过于花哨的渲染,给人一种扎实、严谨的感觉。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触感温润,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这对于一本内容本来就比较偏学术的书籍来说,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表使用上的克制与精炼,没有堆砌大量的复杂图示,而是选择了最能说明问题、最直观的数据可视化呈现,这让数据本身的力量得以充分展现,而非被图表的繁琐所淹没。当然,我也会关注到一些细节,比如书脊的牢固程度,印刷的清晰度,以及是否有明显的错别字或印刷瑕疵,这些虽然是表面的,但往往能反映出出版方的专业度和对作品的用心程度。总体来说,从开本到印刷,从纸张到排版,它都透露着一种“硬核”的学术气息,让人在接触它之前,就已经对其中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本能够静下心来研读的好书,是书架上值得细细品味的一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