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6
藏着的关中 97875604338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藏着的关中 | 作者 | 胡武功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0433806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字数 | 页码 | 515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藏着的关中》是一部集四十多年拍摄的影像资料和15万字作者亲身体会的较为系统介绍关中自然地理、历史遗存、百姓生活、地域文化的图文书。作者以民间视点,用纪实手法生动地记录了近半个世纪在关中大地亲历的千种风情、百种变化。 |
作者简介 | |
胡武功,1969年正式从事摄影工作,四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摄影的改革与进步。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批判极左摄影思潮,积极推行纪实摄影运动。主张用摄影关注现实,记录历史,揭示人性。在摄影实践上立足本土,在摄影评论上独树一帜,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纪实摄影代表性人物。 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
目录 | |
自述 渭河 秦岭 帝陵 城市 民居 习俗 宗教 信天主教的农民 社火 秦腔 城墙下的古戏班 拴马桩 民工 麦客 后记 |
编辑推荐 | |
《藏着的关中》是一本图文本。书中的照片早的摄于1971年,晚的摄于2002年,时间跨度为31年。在这31年中,作者胡武功把镜头对准了数千年来关中人断续重生的文化血脉,对准了他们的悲喜哀愁以及对命运的承受与无奈。其中,作者看重的要数《麦客》与《民工》这样的章节。从改革之初,他就开始关注麦客以及后来的进城民工,通过对他们的实拍,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对关中、对西安城的不寻常意义。 |
文摘 | |
渭河是黄河大的支流,关中是渭河的冲积平原。渭河流经西安附近时容纳了泾、灞、泸、沣、滴、涝、涌等七水。因此,历史上号称八水绕长安。八水似乎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传说远古时代,女娲在这里补天并缔造了人。考古发现,10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灞水之滨。六七千年前,半坡人在浐河岸边开始了新生活,留下闪烁着智慧人光芒的新石器、新住居、新文化。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早记载炎帝、黄帝的文字史料是《国语·晋语》,书中说:“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根据史学家考证,姬水和姜水都在渭河流域。姜水在宝鸡,姬水则是关中中部的漆水河,两河都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成全了两位部落首领,后来两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胜,实现了人文初祖的宏图大略,两部落也逐渐融合为华夏大家庭。华夏族到汉朝称汉人,到唐朝称唐人。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统称为炎黄子孙。后来西周人得势,在镐水两岸建都,发布周礼以治天下。再后来星转斗移,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模式,到汉时又以“尊儒”为旗帜,“霸王道杂之”,成为后世统治的永则范式。而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汉人及其汉字、汉文化等也都因大汉帝国而得其名。 秦阿房宫、汉未央宫都建在渭河边上,秦汉两朝并修渭河大桥把咸阳与长安紧密联系起来……关中人把高而平的地称作原。由于地壳运动,“八水”冲积,西安附近形成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原。 当我们走到渭河与灞河之间的龙首原时,可看见昔日汉王朝的城郭;当我们来到灞河与浐河之间的白鹿原时,可想起项羽军驻灞上摆起鸿门宴的英雄气概;当我们登上浐河与涌河之间的乐游原时,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唐朝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当然,还有相传出产过6斤重谷穗的神禾原,西汉名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原和出土过世上早的纸张实物标本的铜人原。总之,在渭河冲积成的关中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都能体会到浓郁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气息。 我出生在灞水之首,成长在泸河之滨,少年时代的情景常常因见到这些河水而回流在眼前。那是一个灿烂的黄昏,在浐河边一片林木丛生的坡地上,有一群披头散发、腰裹麻片的男女手握石器树拓荒;背面的山涧,有人手执树权与石块,围猎一只野山羊;而在弯曲的河边,一少女双膝下跪正在汲水,用的是一只尖底陶瓶,上边印有鱼纹人面图案。这不是我的幻觉,这是当年新建的半坡博物馆中的一幅油画。我的节历史课就是在这个博物馆上的,这幅画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从此,我喜欢约小伙伴在河边玩耍。在这昔日的皇家京畿的草丛石滩上,随手可捡得已成碎块的瓦当。我与伙伴常常用瓦当打水漂,看谁的瓦当在水上漂的次数多、抛得远。即便是在闹大饥荒的20世纪60年代初,我仍然喜欢去河滩抓青蛙、偷红薯。我学着半坡人的样子,头戴柳条圈,穿着补丁短裤,光着上身和脚丫,用自制的小铁又偷猎在水边喘气的青蛙。夕阳西下,趁农民收工回家,钻进他们的红薯地,偷挖已长胖起来的薯茎。 然后点起篝火,烧烤我们的猎物。那时我不愿上学,坐在教室里实在挨不住饥饿的折磨。逃学来到河边,虽然更饥饿,但总会有一顿自制的晚餐,可以缓解一下咕咕饥肠的呜叫。我还喜欢农民在田间搭盖的茅草棚,当地人叫它“庵子”,它的外形非常像半坡人那半窖穴式的房子。我常常与伙伴趁无人时钻进去玩耍,那感觉仿佛走进原始人的居室。 我对渭河系统而理性的认识,始于1992年拍摄《八百里秦川》专题时。那时,我们“陕西摄影群体”中的六七位摄影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沿着渭河用照相机记录了两岸的人文地理、习俗风情。后来我又一次从渭河源头的鸟鼠山出发,对渭河作更加详细的考察。当我把自己热烈的情感投入渭河考察后,深切感到这条既是母亲河又是历史名河的丰腴和贫瘠、古老和沧桑。 渭河有200多万年的历史,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的品字泉,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全长800多公里。秦陇人称之为禹河,据说与大禹治水有关。 鸟鼠山名气很大,被中国许多史书频频提及,它与中华民族有着不解之缘。当然在关中还有一条河,叫泾河。泾河与渭河流量都很大。泾河流经黄土高原,带有大量泥沙,古时十分混浊。渭河由于上游植被较好,河水相对清亮,所以就有了“泾渭分明”的成语。 人类自古以来即择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财富之源、文明之源。正因如此,渭河平原才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奠基地,以至于周、秦、汉、唐等1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千年之久,从而确立了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世界地位。 …… |
序言 | |
藏着的关中 97875604338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