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15中国公路地图集(专业道路地图集 超豪华版)
定价:158.0元
售价:115.3元,便宜42.7元,折扣72
作者:中图北斗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1658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采用了大16开本设计,地图幅面可以完全展开,内容超级详细,清晰易读;
2.清晰的居民点,准确的公路资料,实地专业调绘的**道路信息;
3.新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统一编号及命名;
4.的城区及过境二合一超大详图,让读者快速准确通往目的地;
5.特别设计的城际间里程表,能够快速查询全国多个地级城市间的公里数。
1.10幅中国全图和地区图,可为广大读者了解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各级路网的总体布局,以及跨省区行车规划路线提供参考。
2、34幅省级全图,供省内和省际出行参考。
3.240幅省市地图,表示了高速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名称、高速公路编号、出入口收费站名称、服务区名称及新的里程桩)、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道,以及各级路网间的通达里程。
4.370幅城市地图,全方位表示进出城道路,为出入城区提供快捷指引;城内的吃、住、行、玩等信息,皆一目了然。
5.特别设计的城市间里程表,为空车配货、长途运输、规划线路提供参考。
6、8000余条景点和34000余条乡镇以上地名索引方便读图、快速查找
这本书的地图绘制风格非常古典、严谨,线条锐利,色彩区分明确,尤其是地貌和水系的表达,非常符合传统测绘的标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传统制图的美学,它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不同于屏幕上那些虚拟的、随时可能崩溃的界面。然而,在信息呈现的层级上,我感觉它采取了一种“平均主义”的策略,即重要和次要信息往往占据了相似的视觉权重。比如,一个重要的城市群的内部布局,和一条偏远山区的县道,在地图上的线条粗细和背景填充的处理上,区别不够明显。这导致在需要快速定位一个特定目标,或者对比不同路线的优劣时,我的眼睛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和筛选。对于需要快速决策的驾驶环境来说,这种美学上的严谨,转化为操作上的略微迟滞。我期望的“超豪华版”应该在视觉信息传达的效率上更进一步,比如通过更精妙的色彩饱和度或符号系统,在不破坏整体专业性的前提下,突出“主干优先”的原则,让用户能在三秒内锁定主要行驶方向。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公路的图集,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震撼到了。那种厚重感和精细的印刷,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我记得我当时是想找一份非常详尽的,能够覆盖到县级乃至乡镇级道路的参考资料,因为我经常需要进行一些长途自驾规划,对那些导航软件可能更新不及时或者信息不够细致的地方非常头疼。然而,当我翻开前几页,快速浏览目录结构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它更侧重于宏观的交通网络和主干道的展示,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对于我这种追求“毛细血管”级别的路网细节的“深度自驾爱好者”来说,似乎力度稍显不足。比如,一些山区或偏远地区的非国道、省道,那些真正考验驾驶技术和路线选择的小路,在这本图集上看起来就比较模糊,线条的区分度不高。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种能让我提前预判路面状况和周边环境的细节,比如一些关键的桥梁或隧道群的标注,但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运输或大型项目规划者的工具书,而非一个普通自驾客的“藏宝图”。整体而言,它在信息的准确性和覆盖面上无疑是顶尖的,但其侧重面向的“专业”领域,与我个人的“业余深度探索”需求,存在一丝微妙的错位。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开本和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收藏”而生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印刷的油墨味道都带着一种庄重感。但当我们谈论地图集时,最终还是得回归到它作为工具的实用性。我尝试用它来做一次跨越几个省份的长途规划,全程使用这本书作为唯一的路线参考。最大的挑战在于,地图集的更新速度似乎无法跟上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出发前一周,刚刚开通了一条新的省际高速,但在图集上,那段路还是空白的或者标记为“规划中”。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任何纸质地图都难以避免的尴尬。更让我感到不便的是,它似乎没有充分考虑到现代驾驶的实际需求,比如,对于服务区、加油站的详细标注相对保守,很多新设的、非常便捷的休息点都没有收录。这让我一度非常依赖手机导航,一旦驶入信号盲区,这本书就显得有些“力不从生”。它更像是一个定格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威记录,而非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驾驶伙伴。如果能有一个机制定期推出增补页或者电子版数据的同步更新,那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评分我买下这本书,主要是冲着“专业道路地图集”这个名头去的,想着终于能拥有一本可以替代电子设备的、不受网络信号限制的权威参考。对于从事物流调度或者公路工程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从地图的投影方式到比例尺的选择,都能看出编纂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我尤其欣赏它在一些重要交通枢纽处做的放大图处理,那些复杂的立交桥和城市外围的绕行方案,被绘制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到令人赞叹。这比我在网上看到的任何一张动态规划图都要来得可靠和稳定。然而,当我试图用它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寻找一条连接两个相邻地级市之间,避开主要收费站的次级公路路线时,我发现这种“专业性”也带来了某种限制。地图上的信息密度过高,信息点之间的层级划分不够人性化,导致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辨别哪些是主干道,哪些是次要道路,缺乏一个清晰的视觉引导来快速锁定“替代路线”。如果能像某些旅游地图那样,用不同颜色的粗细来区分道路的等级和推荐度,哪怕牺牲一点点的信息精确度,对普通用户来说体验会大幅提升。这本书的专业,是刻在骨子里的,却也因此显得有些高冷,不容易亲近。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为我父母提供一套可靠的、方便他们在退休后进行国内慢游的硬拷贝地图。他们对电子设备操作不太熟练,所以一本厚重的、信息详尽的地图集是他们最好的伙伴。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字号和地图标注的密度,对中老年人并不友好。地图上的地名标注非常密集,而且由于篇幅限制,很多小地名使用的字体非常细小,在颠簸的车厢内或者光线不佳的环境下,即便是老花镜也难以快速捕捉。我理解,为了在一本有限的册子里塞进全国的道路信息,必须在缩放比例上做出妥协,但对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豪华版”来说,是否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留白”,或者至少在核心的旅游干线上,采用更大更易读的字体呢?相比之下,我家里那本十年前的普通版,虽然信息量少,但字大清晰,反而更受我父母的欢迎。这本书的“专业”之名,似乎更多地指向了测量学和工程学的严谨,而非普通使用者在实际旅途中的直观便利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