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口苹果的滋味
定价:36.0元
作者:女王C-cup(易无忧)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807697787
字数:28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女王C-cup作品《**口苹果的滋味》,与你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
李银河作序,@顾中一,@马徐骏,@成都下水道,@英语口语控推荐。
一女王“真爱粉”、“负心粉”欲眼望穿,暖心支持。
让女性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多识、达观的自己;让男人更懂女人。让男人与女人一起创造更科学的两。
赠送女王手写情话明信片(实体印刷版)、“他趣”十元抵扣券。
内容提要
“如果我是一只天上的飞鸟,我就不会在意地上青蛙的目光。也许我对女性的要求高了一些。要求她们独立、自主、多识、达观,我要求她们不论学业还是事业都多一些坚持,我要求她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我要求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女王C-cup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当下,我们关于男女的观念却太糙了,不够科学,也不够诗意。何谓爱?何谓性?传统很开放吗?现代很保守吗?男可不必百口莫辩 女人也实在无需楚楚可怜,自人类燃起把篝火的洪荒时代,男人与女人的爱恨情仇就开始了,我们走出伊甸园,路过男耕女织的田园,穿过机器大工业浪潮,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来到21世纪四个现代化的今天,但是,我们的男女关系现代化了吗?
请不要惊,这本书无关历史宏观叙事,也不是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本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性与爱,关于柏拉图和杜蕾斯的书,当然,也关于看这本书的你。
本书由我国知名家李银河作序,她在结尾这样写道:“中国人一向笃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解决了饮食问题又满足了性的欲求的中国人将是快乐的人,将享有快乐的高质量的生活。中国人将摈弃百余年来那一副病弱痛苦的形象,以健康而快乐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当你拿着女王C-cup的这本《口苹果的滋味》,不论阴天晴天,不论得意失意,愿你都能感受到生命初开的滋味。正如王小波先生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女王C-cup(易无忧),一个被头疼折磨的女性主义者。性科普作者、两性专栏作者,新浪微博、果壳网知名作家。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
文摘
从1840 年以来,古老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西方,以一副贫困病弱、痛苦不堪的形象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人们竟然生活得如此痛苦、如此贫困、如此的不快乐。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人们却因为生在这个国度而过着痛苦的生活,这多么令人痛心。在一个温饱未得解决的贫困社会,性是品,性的要求不会提出,人们也不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拥有了性的快乐。这就是改革开放前的30 年间性的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人们的视野的原因。
有一件事曾给我很大触动。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位普通的中国学者得到了一次去美国访问的机会,他的行程安排在美国东部,但是由于来自的人们当中盛传位于美国西部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有好的表演,他竟然在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不成比例的一大笔钱,千里迢迢地跑去看了一场表演。这个事例表明,在我们的社会中性被压抑到什么样的程度,以致人们会认为做这样荒唐的事情是值得的。从这个事例我痛感中国人活得有多么可怜、多么压抑,人生这么一点可怜的欲望竟要到地球的另一边、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来实现(幸亏他是一位访问学者,如果是干部,他还要为此付出挨批评、受处罚的代价)。人活到这一步,是不是有些可怜?
值得庆幸的是:事情正在起变化。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这20 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大快的20 年。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统计:英国几乎用尽了整个19 世纪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 倍;在1870 年至1930年间,美国花去了60 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 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 年这25 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 倍;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是快的:从1979 年开始的30 多年间增长了十几倍。这30 年,我们的社会在从解决温饱到富裕起来的道路上迅疾地跑过了其他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这30 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快的30 年,或许也是全人类和全世界有史以来一个大国发展变化快的30 年。
如此之大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变,不可能不影响到人们观念的变迁。过去由于温饱和安全这些低层次的需求长期不得解决而被视为品的性需求,如今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社会的视野。中国人在性的各个领域中的需求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快乐对于普通的中国人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品,而是一个可望又可即的目标。福柯曾经认为,政权的更迭不是革命,而普通国民卡路里摄入量的提高倒有可能算是真正的革命性变革。套用他的思想,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普通中国人生活快乐程度的提高与许多所谓“大事件”相比,要更加重要,更富于革命性?
中国人一向笃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解决了饮食问题又满足了性的欲求的中国人将是快乐的人,将享有快乐的高质量的生活。中国人将摈弃百余年来那一副病弱痛苦的形象,以健康而快乐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谨以此文作《口苹果的滋味》序。
李银河
2015年3月3日
性爱会让人上瘾吗?这个不成立的担忧由来已久,我们的执世理念是如此的质朴,以至于任何快乐看起来都容易让人堕落。如果你冲着片名去看《女性瘾者》这部电影,你可能会失望。你以为会有无数个性爱镜头等着你,但终收获的却是沉重的哲思。 影片开头,受伤的Joe被一个单身老头救回家中,两人自然而然开始聊天,Joe向老头讲述了自己执迷于性的半生,她找陌生人、和闺蜜到火车上寻找快餐性爱、她每天分小时不停和各种男人约炮……
以及后来也许是命运的恻隐之心,终于她还是遇上了自己的真爱,却在和他厮守的时候,发现自己失去了性快感。至此影片完结了上部。这可能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而这个讽刺的关键词:真爱、性,又是如此真实地戳中了我们的软肋,叫我们坐立不安。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着实令人惊叹,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将读者带入故事的每一个角落。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每一个角色的深层动机和复杂情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时而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舒缓得让人沉浸其中,这种张弛有度,让阅读体验变得极为丰富和引人入胜。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急于抛出情节,而是耐心地铺陈,让情感和氛围自然而然地积累,最终在关键时刻爆发,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只是为了回味某一个绝妙的比喻或者一句掷地有声的对白,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作者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力也令人称道,那些寻常日子里的光影、声音、气味,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整个故事的质感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层次。这本书无疑是文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冲着这个独特的名字才点开这本书的,但没想到内容如此深邃且富有层次感。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在用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讲述一个宏大的主题,但所有的碎片化的信息最终都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揭示出一个令人深思的整体面貌。很多当代小说都在追求新颖的叙事手法,但常常弄巧成拙,显得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却做到了在保持实验性的同时,依然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神。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搭建了一个复杂但逻辑严密的思想迷宫,引导我们层层深入,每一次拨开迷雾,都有新的顿悟。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留白”的运用,有些事情他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填补,这种互动性使得这本书的解读空间极大,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走马观花读完的书,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安静心神,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暗示和深刻哲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酣畅淋漓,但这种酣畅淋漓并非来自激烈的动作场面,而是源于精神世界的彻底释放。我很少看到一部作品能如此坦诚地直面人性的幽暗与光辉,它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角色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选择与救赎。与其说它是一个故事,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弱点和向往。作者的叙事声音非常独特,带着一种既疏离又饱含同情的视角,让你既能清晰地审视角色的困境,又不会产生居高临下的评判感。这种近乎临床般的冷静观察,反而更增添了情感的张力。我特别喜欢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观,虽然可能脱离现实,但其内在的运行规则却无比真实可信,仿佛作者用一套全新的物理定律来解释人类的情感运动。对于那些厌倦了平庸叙事套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场久旱逢甘霖的洗礼,它拓宽了我的阅读边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平复心情,因为它带来的情感余震太强烈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感”,不是那种事无巨细的写实,而是直击灵魂深处的体验式真实。角色们仿佛是我认识的人,他们的痛苦和欢笑都与我息息相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共情。作者在处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个体又如何反抗或顺从洪流,这些宏大命题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琐碎细节之中。我常常会思考,如果我处于那个情境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自我拷问,正是好书的价值所在。此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如诗歌般优美,时而又像散文般直白有力,作者游刃有余地驾驭着不同的语境,使得整部作品的音乐性十足,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我略感吃力,因为它并没有提供即时的满足感。它更像是一首需要反复聆听才能领会其精妙之处的交响乐,需要读者付出耐心去解码。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取悦任何人,他更专注于构建一个自洽的、内在逻辑严密的艺术世界。这本书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其主题的复杂性与普适性的完美结合。它探讨的是非常具体的故事,但其背后蕴含的关于时间、记忆、身份认同的讨论,却是跨越文化和时代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坚持,哪怕是环境的描写,都充满了隐喻的力量,每一件摆设、每一扇窗户似乎都在低语着只有用心才能听懂的故事。这本书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宝石,需要读者自己去打磨和发现其内蕴的光芒,一旦领悟,那份震撼是任何平庸之作都无法比拟的。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丰厚的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