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
定价:129.00元
作者:(美)弗洛伊德,(美)布奇拉,朱杰,蒋乐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15026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系统为视角的极具特色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二极管及其应用、BJT、FET、多级放大器、RF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特殊用途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响应、基本运算放大器电路、有源滤波器、振荡器、定时器、稳压器、通信电路、数据转换等。全书配有习题和习题答案,便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本书可供工科电子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技术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基本模拟概念
1.1 模拟电子学
1.2 模拟信号
1.3 信号源
1.4 放大器
1.5 故障检测
第2章 二极管及其应用
2.1 半导体原子结构
2.2 pn结
2.3 半导体二极管的偏置
2.4 二极管特性
2.5 整流器
2.6 整流滤波器和IC稳压器
2.7 二极管限幅电路和钳位电路
2.8 特殊用途二极管
2.9 二极管数据手册
2.10 故障检测
第3章 BJT
3.1 BJT的结构
3.2 BJT偏置电路
3.3 数据手册中的参数及交流分析
3.4 共发射极放大器
3.5 共集电极放大器
3.6 共基极放大器
3.7 开关型双极型晶体管
3.8 晶体管封装及端口
3.9 故障检测
第4章 FET
4.1 FET的结构
4.2 JFET特性
4.3 JFET偏置
4.4 MOSFET特性
4.5 MOSFET偏置
4.6 FET线性放大器
4.7 MOSFET开关电路
4.8 系统
第5章 多级放大器、RF放大器和
功率放大器
5.1 电容耦合放大器
5.2 RF放大器
5.3 变压器耦合放大器
5.4 直接耦合放大器
5.5 A类功率放大器
5.6 B类功率放大器
5.7 C类和D类功率放大器
5.8 IC功率放大器
第6章 运算放大器
6.1 运算放大器介绍
6.2 差分放大器
6.3 运放数据手册中的参数
6.4 负反馈
6.5 负反馈运放组态
6.6 运放阻抗和噪声
6.7 故障检测
第7章 运算放大器响应
7.1 基本概念
7.2 运算放大器开环响应
7.3 运算放大器闭环响应
7.4 正反馈和稳定性
7.5 运算放大器的补偿
第8章 基本运算放大器电路
8.1 比较器
8.2 求和放大器
8.3 积分器和微分器
8.4 转换器和其他运算放大器电路
8.5 故障检测
第9章 有源滤波器
9.1 基本滤波器响应
9.2 滤波器的响应特性
9.3 有源低通滤波器
9.4 有源高通滤波器
9.5 有源带通滤波器
9.6 有源带阻滤波器
9.7 测量滤波器响应
第10章 振荡器和定时器
10.1 振荡器
10.2 反馈振荡器原理
10.3 具有RC反馈电路的正弦波振荡器
10.4 具有LC反馈电路的振荡器
10.5 弛豫振荡器原理
10.6 555定时器作为振荡器
10.7 555定时器作为单稳态触发器
第11章 稳压器
11.1 稳压
11.2 基本串联稳压器
11.3 基本并联稳压器
11.4 基本开关稳压器
11.5 IC稳压器
11.6 IC稳压器的应用
第12章 特殊用途放大器
12.1 仪表放大器
12.2 隔离放大器
12.3 OTA
12.4 对数和反对数放大器
第13章 通信电路
13.1 基本接收机
13.2 线性乘法器
13.3 幅度调制
13.4 混频器
13.5 AM解调
13.6 IF和音频放大器
13.7 频率调制
13.8 PLL
13.9 光纤
第14章 数据转换
14.1 模拟开关
14.2 采样保持放大器
14.3 模拟和数字接口
14.4 D/A转换
14.5 A/D转换的基本概念
14.6 A/D转换方法
14.7 V/F和F/V转换器
14.8 故障检测
第15章 测量和控制
15.1 RMS-DC转换器
15.2 角度测量
15.3 温度测量
15.4 应变测量、压力测量和运动测量
15.5 功率控制
附录 部分公式的推导
奇数编号习题的答案
术语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非常“扎实”。它不像一些速成教材那样,试图用最少的篇幅讲授最少的知识点,而是非常细致地展开。每一部分的讲解都充满了细节,而且论证过程也相当严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给出足够多的铺垫和解释,不会让我觉得突然冒出一个新的术语或者公式而无所适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踩得很稳。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模拟电子的书,有些内容讲得太跳跃,导致我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或者对一些关键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会不断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印证的知识网络。我还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每一个例子,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力求准确和清晰。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含金量非常高,绝对不是那种“看一遍就会”的书,而是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
评分我平时对“系统方法”这个词一直都抱有一种模糊的好奇,觉得它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又不太清楚具体是指什么。这本书的标题里恰好包含了这一点,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对它产生了兴趣。翻开书,我并没有立刻看到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被一些关于“模块化”、“接口”、“整体性”的讨论吸引住了。作者似乎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如何将复杂的模拟电路系统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易于理解的模块,然后再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茅塞顿开。我之前学习模拟电路时,常常会陷入对某个具体器件的细节纠缠不清,导致对整个电路的宏观把握能力不足。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细节,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我还在思考,这种“系统方法”是否也适用于其他工程领域,甚至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这种分解与组合的思路呢?这种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条理,也更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
评分这套书的包装设计非常朴实,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土气”,封面颜色搭配也谈不上有多么惊艳,但拿到手里却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纸张的厚度和质感都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文字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觉得吃力。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在章节开头设计的一些“引言”,有时候是作者的学习心得,有时候是某位先驱的观点,这些小小的点缀,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却能有效地将我从日常的烦恼中拉回到对知识本身的思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我普段不太关注这类书籍的外在表现,但这本书的触感和整体呈现却意外地让我感到舒适和安心,仿佛在告诉我,里面的内容一样值得信赖,值得我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这种踏实的感觉,对于一个需要长时间沉浸在书本中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注意到每章的结尾都设计了“思考与实践”栏目,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从标题就能感受到这并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鼓励读者动手去验证和应用,这种设计思路很贴合我这种希望学有所用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虽然不 fancy,但它的内容却给我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它不像那种封面花里胡哨,但内涵却空洞的书籍。从我粗略的翻阅来看,它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非常到位,而且层次分明。作者似乎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章节的安排上,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相关的工程应用和案例。我注意到,在某些章节的讲解过程中,作者会穿插一些“经验之谈”或者“注意事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往往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摸索中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画得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能够很好地辅助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料”,而且“讲得透彻”,不像某些书籍那样,点到为止,留给读者很多模糊的地带。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电子技术,尤其是模拟电子,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联系起来。很多时候,书本上的公式和原理都明白,但一遇到实际的电路图,就感觉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在浏览目录的时候,就注意到它有很多关于“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这些部分,但光是标题就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在这些部分详细地讲解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器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以及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从实践出发,回到实践”的学习路径,对于我这种更侧重于工程实践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工程师思维”,不仅仅是理解原理,更能将原理转化为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