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六月,我们说爱尚早
定价:25.00元
作者:重庆苇子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223038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1.“90后”写“90后”自己的故事。
2.“90后”中学生思想、心理、情趣、追求的现状的集中反映。
3.中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典范读本。
4.众多漫画插图,图文相映成趣。
内容提要
《六月,我们说爱尚早》是一部校园青春小说,描写“90后”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不但真实再现了现今的中学校园生活,更细腻地刻画了中学生在面临学业、情感的双重压力时的心理变化,是“90后”中学生思想、心理、情趣、追求的现状的集中反映。
目录
作者介绍
女,19岁,本名卢苇,2012年毕业于重庆巴蜀中学,现就读于某高校美术专业。曾经在网上发布《一个高中女生的日本游记》、《画地为牢三十六年,听90后MM讲围城故事》、《四年没电的日子,90后油灯女孩的圣诞梦》、《我对90后同学的三份问卷调查》、《嘿,我那些很潮很有范儿的80后老师》、《高中女生调查运动》、《高三女生自述:悲催的艺术高考你伤不起》等帖子或文章,获得多家媒体报道。根据以上内容整理的非虚构作品《一个高中女生的社会调查》在《当代》发表。2012年在论坛发帖《我家没有宝马车,只有藏书数千卷》,引起极大轰动,也因此被广大网友及《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家媒体称为“藏书妹”。
文摘
序言
这本小说简直是夏日微风里的一杯冰镇柠檬水,清新、微酸,又带着让人上瘾的回甘。作者的笔触如同夏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灼人,将那种青涩又朦胧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故事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那种明明心里小鹿乱撞,表面却要故作镇定的样子,太真实了,简直就是把我十几岁时期的尴尬和悸动都重新唤醒了。而且,环境的描写也非常到位,那些老旧的街道、傍晚时分的蝉鸣,都成了烘托主角们情感变化的绝佳背景板。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重新体验了一遍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季节,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高潮迭起却又不失温情脉脉,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或是对话的潜台词。 这种纯粹的、带着点儿遗憾的美好,在如今的快餐式阅读中真的非常难得。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略显松散,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夏日散步,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却处处是惊喜和不期而遇。我一开始有点不适应这种跳跃性的时间线和视角转换,感觉自己像个迷路的人,在主角们那些错综复杂的回忆和现实交织中摸索前行。但坚持读下去后,我发现这可能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生活本身不就是这样吗?充满了碎片化的信息和不合时宜的回忆。随着情节的深入,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开始像散落的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挂毯。书中对“错过”这一主题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没有给出直白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如果当初”的无力感。 这种开放式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的后劲儿特别足,合上书本后,脑海里依然在进行着各种推演和反思。对于喜欢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到骨子里”了。作者似乎对文字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打磨,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充满了考量,句子结构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古典韵味夹杂着现代的疏离感。我尤其欣赏那些大段的内心独白,它们不像是在陈述事实,更像是一种意识流的低语,充满了哲学意味。有那么几段描述景物的文字,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品味,仿佛透过文字的缝隙,能直接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光线和气味。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对于追求情节驱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推进速度会显得有点慢。它更注重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境的渲染,而不是跌宕起伏的事件。但对我个人而言,这种慢节奏恰好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让我能够沉浸其中,与角色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度对话。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伴着一杯热茶才能真正领略其妙处的书。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着“未完成感”的杰作,它避开了所有俗套的浪漫主义结局,却在现实的泥淖中开出了一朵朵坚韧的花。我欣赏作者敢于触碰那些不完美和难以启齿的脆弱。书中的角色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或“完美情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缺陷、犹豫和自我保护的盔甲。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可信。例如,主角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虽然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完全符合他的人物性格弧光——那种渴望却又害怕失去的矛盾心理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急于给出一个“爱”的定义,而是展示了“爱”是如何在日常的琐碎、误解和成长的阵痛中逐渐显影的。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情感抉择时的犹豫和退缩。 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释然,不是因为看到了圆满,而是因为看到了真实,接受了生命中总有些事情是无法强求的道理。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文学野心是显而易见的,它试图探讨的议题远超出了简单的青春爱情故事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寓言。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老练,经常使用倒叙和插叙来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叙事空间,让你总是在回忆和现实之间不断切换,这种结构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参与一场解谜游戏,只是谜底不是谁做了什么,而是每个人“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书中对于“成长”的描绘,没有使用大张旗鼓的里程碑事件,而是通过一些微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细节变化来体现。比如一个眼神的停留时间变长了,一个习惯的微妙改变,这些都暗示着主角们内在世界的巨大转变。 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高,可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和对文学性的欣赏。但对于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精神回报是极其丰厚的,绝对值得在书架上占据一个显眼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