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不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定价:35.0元
作者:冯闰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07167643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也许有一天,你和闺蜜的话题会从读书、美食、电影、旅行和夜店不知不觉变成了婚嫁,变成了他,变成了孩子,变成了他的事业。
也许有一天,你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佳人有主;家,让你心安,婚姻,让你幸福;偶尔有点小烦恼,也有人为人排遣,每天,你的脸上,有笑容。
又或者,婚姻有点像牢笼,让你觉得不自由;那个人,原来没那么好,没那么爱你;原来你们也有分歧,原来你们都没想象的那么美好。
请你,他爱你时,就坦然接受,用同样热烈的爱回应他;
请你,他不爱你了,你可以伤心,但不要沉沦,拍拍灰尘,坦然上路。
总之,幸福的婚姻好好珍惜,不幸福时候就努力让它幸福,如果努力都无法幸福时,请你明白,婚姻只是人生的选择之一,一旦发现这个选择错误时,要有勇气纠正错误,继续向前。
用自己**的努力去幸福,如果失败,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幸福的人生只属于敢于承认错误,有勇气重新来过的人。
内容提要
即使每天孤身走进漆黑的家。
即使每天一个人吃饭。
即使每天都只能接到快递、外卖或者10086的电话。
即使翻开通讯录,所有的人都不合适打扰。
即使想晒太阳的时候只能在阳台上陪植物站着。
即使深夜里冷得醒过来只有自己一个人。
请你不要放弃好好爱自己,不要因为孤独寂寞冷对这个世界妥协,要因为爱。
要让自己变成大海,盛着爱,也能装得进爱。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那个你愿意同行的人,遇到那个不会让你觉得负累的人。
即使遇不到,一个人过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本书为情感散文集,多位知名作者围绕婚姻对于女人的意义、女人的一生到底该怎么过等话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现代社会给了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机会,同时也造成了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婚姻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渴望人生幸福,渴望有个相爱的另一半,可是,婚姻中,女人真的是那个注定会被牺牲的角色吗女人牺牲了就能得到幸福吗?显然,现实并不是这样。知乎网有一个问题,叫《离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href='#'>.zhihu./question/25475502,这个话题获得了16000多个关注,900多个长篇答复,被浏览16702752人次,相关话题关注者140905人,婚姻是要的,更要婚姻幸福,但是,作为女人,请不要为了婚姻牺牲自己。
目录
作者介绍
冯润,籍贯云南,情感专家,豆瓣红人圈联络人,文章散见于各《读者》、《知音》等杂志。曾留学于希腊,喜欢写作,归国后从事编辑行业。
毛路,豆瓣红人,畅销书作家,作品有《我们为什么会分手》等。
秦汧,豆瓣红人,微博红人,畅销书作家。
这么远那么近,广告人,作家,电台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催眠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策划作品:《就当一次路过》《我们都要好好的》《别怕,有我在》等。
文摘
我不止想要柴米和酱醋,还想要山川与河流
文/伊心
陈丹燕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早些年写小说,有《上海的风花雪月》和《慢船走中国》等,近些年又出版了一系列以旅行为主题的作品,看《当我们游过大海》、《今晚去哪里》……这些书名,就足以让梦想着环游世界的文艺青年欣羡不已。
前段时间我偶然读到她的一本散文集《清瘦的日子》,其中语意的舒朗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下去。这本书出版时还是1998年,她还没被冠以“旅行作家”之名,但已用双脚丈量过几个大洲的土地。她有丈夫,也有女儿。从她女儿三岁开始,她一年中总有几个月是在旅行。
我并非欣赏她“说走就走”的潇洒,而是欣赏她在结婚后仍然坚持着对自我的塑造和要求。这种塑造,于她而言,是出走数月的漫长旅行,也是源源不断的书写和记录——这是她重获完整灵魂的方式。
我有很多朋友,结婚生子之后几乎与曾经的自己判若两人。每每看到一个原本在校园里只选择XS号衣衫、对外表永远一丝不苟的女同学,在生完孩子之后衣衫从XS变成L甚至XL,且哺乳期过后许久仍然对着衣衫码数哀叹,我就常常感慨万千。更何况,原本聊天那么有趣的姑娘,几乎数月未曾捡起一本书,每每见面都抱怨自己的生活被繁杂的婆媳关系害得乌烟瘴气。
虽说婚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养育子女的艰辛,可以称得上是“甜蜜的负担”,可我还是常常想起过去的她们,想起她们在校园中转盼流光的神情,想起她们对时事敏锐的思辨,想起她们时刻警醒、坚持学习的样子。婚姻没有改变她们的工作与职位,却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属于她们内心的那原本华彩灼灼的一部分。
朋友聊起她的妈妈,怀孕时一边读海涅的诗一边抵制着强烈的妊娠反应,我暗自叹服,原来读书一直是她**的止痛药。那些优美的句子,让她可以暂时忘却身体的不适和眼前的窘迫,在心中幻化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而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让我的朋友从小就自带诗意,无须填鸭式的灌输,无须强迫,她自然而然地和妈妈一起靠近书架上藏着的绮丽。
而我的妈妈,午饭后等待家人归来的空档,椅在沙发上看《史记》。虽然她没读过大学,连高中教育也断断续续,但这不妨碍她在厨房里摆一本名著,也不妨碍她在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独自去郊区爬山——攀登不止是她的爱好,或许也是她抵制庸俗生活、短暂逃离琐碎家务的一剂良药。所以我每天清晨一睁眼看到的,便是她登山归来、哼着小曲儿为全家人准备早饭的身影。看书和登山两件小事,足以让她像当下年轻人心心念念的那般——“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有一次跟团旅行时在大巴上遇到一位阿姨,她一上车便轻车熟路地拿出了靠枕,调整舒服的姿势坐下后与导游聊天。我才知道,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参加驴友们的户外活动,有在本城市的登山观海、绕山徒步,每逢较长的假日还出游去往更远的景点。
在历数了自己的几次户外徒步经历后,导游称赞她:“没想到您在这个年纪,体力还这么好!”她爽朗地大笑:“那是因为我几乎每天都去健身房运动啊,比广场舞的运动强度可大多了。”
婚姻和子女不是她的,即便她已经五十多岁,仍然热爱着每一个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时刻,也热爱着在工作之余的节假日里暂别丈夫和孩子、打包行囊走向万水千山的时刻。
坐在她的身旁,看着她流光熠熠的双眼和紧俏匀称的身材,让我觉得就连她眼角的皱纹和手背上的斑点都变得那么美丽。那真是我所见过的对于“老去”**的诠释。
她在那些唠叨着子女迟迟不肯嫁娶,害自己年岁已大还抱不上孙子的老年人中那样“另类”,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她丰沛的生活已过得如此精彩,她的晚年里,子女和孙子是重要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所以她从不催促子女婚嫁,用她的话说:“孙子该是‘珍宝’,而不是我填补晚年生活的‘工具’啊!”
无论是朋友的妈妈、我妈妈还是这位萍水相逢的阿姨,我都发自内心地敬佩与尊重。因为她们都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捍卫着琐碎的婚姻与家庭生活中属于灵魂的那一部分完整,她们的婚姻并非生活中的,可她们无一例外地收获了更完整的自我,更收获了丈夫的欣赏、子女的爱意和妙不可言的人生。
我喜欢的专栏作者艾明雅曾在生子后写过这样的一条微博,她说:“有了孩子以后,因为疲惫,女人会失去很多心情。失去擦一层粉底的心情,失去喝一杯咖啡的心情,失去和好友约一次会的心情。正因如此,我不想变成就此沉沦的家庭妇女,我靠跑步和运动,来抵御自己某些绝望时刻对人生的妥协欲。会完好无损地从这沼泽一般的鸡毛蒜皮里爬起来。”
是啊,我希望即使结婚,成为身陷一日三餐的妻子,成为偶尔焦头烂额的母亲,我的生活也能像她们一样时刻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拥有自己的爱好,在有机会有条件远走的时候,不放弃对大千世界的探寻。保持好奇的双眼,永不懈怠地学习、读书,不仅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丰富自己的灵魂。
婚姻是每个女孩人生中的大事,但它不该成为枷锁与牢笼,更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自我塑造和要求的借口。我希望,若有一天走进婚姻里,它能让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因为另一个人的分享而更活色生香,也能让我心里的山川永不崩裂,河水也能长流。
在苏梅岛碰到奥力
文/毛路
在苏梅岛碰到奥力的时候,我惊了两跳,差点没保住手里端的大椰子。**跳是因为以前微胖的奥力,正支着胳膊躺在沙滩上,八块腹肌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当你偷瞄一个帅哥的时候,他却突然叫出你的名字,这能让人不惊吗?要不是他先喊了一声“路路”,并摘下墨镜,估计我怎么都不会把眼前这个帅哥跟我认识的奥力联系到一起。
奥力的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法国人,他从小就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法语。几年前,他还在北京的时候,我们一帮没有正经工作的人,会经常一起聚聚。后来他离京,大家各自忙碌,联系就少了。不久前听我们的一个共同朋友老赵说,他娶了一个年长他十几岁的女人。所以第二惊,来自他身边躺着的美女。我心想:“这斯是离了婚又找了新欢,还是背着老婆出来乱搞?”
奥力介绍道:“这是路路,这是晓晓,我老婆。”
跟晓晓互相寒暄之后,我说:“原来老赵的消息不准啊,他说你老婆比你大十几岁。”
奥力和美女都已经坐直了身子。
“没错啊,就是她啊。”奥力伸出胳膊,搂住晓晓。
“不会吧!?”
“我当你的反应是夸奖吧。谢谢。”晓晓摘下墨镜,笑盈盈地看着我。她举手投足间,透着某种妩媚与优雅。这时我看清了,她眼角确实有好些细纹了,要说四十多岁,也不是没可能。
晓晓邀我坐下。一屁股坐下后,我这么八卦的人,自然很快就将话题引到他们的交往经历上。晓晓之前有两段失败的婚姻,还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儿子。如果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大龄离异妇女的逆袭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其实是一个男人的励志故事。
奥力和晓晓是在某交(yue)友(pao)APP上认识的。两人聊了大概有两周之后,见了一次面,接着又见了第二次,第三次……但什么也没发生。奥力感觉自己被悲催地friend-zoned了。Friend-zoned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多数情况下,是个男人——想进入一段浪漫关系时,对方却只想做朋友。
晓晓说:“我*看重的是胸肌和幽默感,没有这两样,其他条件再,都对我没啥吸引力。”
我瞟了一眼奥力的腹肌,在心里说了句“怪不得”。
原来,为悦己者容的,可不止是女人。
“本来呢,我这个可怜的单相思,内心苦闷的时候就去健身房发泄。发泄的次数多了,就成了这个样子。”奥力握拳抬起胳膊,开玩笑似的摆出一个健美先生的造型。
“然后呢”
“然后她就突然对我感兴趣了。真是一个肤浅的女人!”奥力虽然嘴上那么说,但眼里满满的都是温情。
晓晓说:“对,本宫就是这么肤浅。”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人在追晓晓,巧得很,那也是个中法混血。用奥力的话来说就是:“比我帅,比我成功,比我成熟,比我稳重,更要命的是,他也有八块腹肌!”
“为什么不选他呢?”我忍不住问晓晓。
“因为他没有幽默感。哎,也不能这样说人家。也许是我体会不到他的幽默吧。好多人都是‘吃不到一块儿,就睡不到一起’,其实我觉得,吃不到一块儿还好,吃不到一块儿,就各吃各的呗,但笑不到一块儿,没法忍。”晓晓摊手道。
两人讲起了约会时的一些趣闻,比如有次两人在西班牙旅行,遇到打劫,晓晓居然用自学来的一点西班牙语,连比带划让对方把两人的护照还了回来,还随带聊了一下西班牙足球。发现晓晓跟自己喜欢同一家球队时,劫匪还从刚抢来的钱包里扔给她二十欧买酒钱。
晓晓跟劫匪道完谢,说完拜拜之后,对奥力说:“走,我请你喝酒。”
“那是我的钱!”奥力翻白眼。
“现在是我的了!”晓晓一脸得意。
临走时,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说:“很多人都觉得,在交(yue)友(pao)APP上相识的两个人,发展出的恋情多半不靠谱。我很好奇,你们有过这样的顾虑吗?”
晓晓说:“爱情本来就是*不靠谱的东西。追求靠谱,不是找虐吗?维系爱情的不是‘靠谱’,而是彼此的吸引力。正是冥冥中这股巨大的力量,召唤着两人靠向对方。就像热爱航行的水手,不是为了风平浪静才启程的,而是听从了大海的召唤,在乘风破浪中感受身为水手的意义。爱情就是那片海,而我们是身处其中的水手,正因为有被大海吞没的风险,才让每次航行更加激动人心。”
“但人无圣人,除了眼前人,其他人身上肯定也会散发出吸引力啊。”我说。
“没错,比如那边那个。”奥力用下巴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身材火爆的比基尼美女。
“目测是真胸。”晓晓接道。
“你不吃醋吗?”我问。
还没等晓晓回答,奥力插嘴道:“她干吗要吃醋?其他人的魅力跟我们晓晓的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那对你来说,一个女人**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呢?”我问奥力。
奥力在沙滩上画了个大大的感叹号。
“什么意思?”
“惊喜!我觉得,能让生命充满惊喜的女人*有魅力。”
序言
这本书,怎么说呢,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其实带着一种隐隐的期待,又夹杂着一丝丝的警惕。毕竟,“婚姻不是女人一辈子的事”这标题,足够醒目,也足够挑战许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我翻开第一页,文字扑面而来,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道理,也不是生硬的说教。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坐在你对面,给你讲着一些她的人生经历,那些经历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顿悟。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看到不同女性在婚姻中的挣扎与选择。我看到了那种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逐渐消磨掉的激情,也看到了那种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女性身上迸发出的惊人力量。它让我开始反思,婚姻究竟是什么?是避风港,还是围城?是归宿,还是旅途的一部分?书中那些细节,比如某个妻子在深夜里独自面对孩子哭闹时的疲惫,又比如某个女性在丈夫事业低谷时默默承担一切的坚韧,都真实得让人心疼,又让人敬佩。它没有回避婚姻的阴暗面,但也没有沉溺于绝望,反而是在那些困难中,挖掘出女性自我成长的可能性。我开始意识到,婚姻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不应该成为定义一个女人全部价值的唯一标尺。
评分我一直认为,关于婚姻的书籍,要么太过于理想化,要么就过于悲观,很难找到一个能够真正触及人内心的。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没有像许多心灵鸡汤那样,告诉你“只要你足够爱,婚姻就一定能幸福”,也没有像一些批判性的文字那样,把婚姻描绘成一个充满陷阱的牢笼。相反,它用一种非常沉静、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婚姻的复杂性。我看到书里的一些女性,她们曾经为了婚姻付出了很多,甚至牺牲了自我,但最终发现,那样的付出并非等价的回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女性在婚姻中,首先要做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底线。婚姻不应该是女性放弃自我发展的理由,更不应该是消耗女性生命力的一个黑洞。它鼓励女性在婚姻关系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不被婚姻的外部评价所左右。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它讲述了一位女性如何在婚姻出现危机时,没有选择一哭二闹,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此赢得了丈夫的尊重。这种“先自助,后救赎”的逻辑,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力量。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女性在婚姻中的真实状态。我不是那种轻易被感动的人,但我读到书中某些段落时,却忍不住红了眼眶。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那种感同身受的共鸣。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也没有强行灌输某种理念,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思考。我注意到,书中关于“中年危机”的描写,特别深刻。许多女性在这个年龄段,可能因为孩子长大、事业瓶颈、夫妻关系平淡而感到迷失。这本书并没有说“离婚是唯一的出路”,而是引导女性去思考,如何在这种阶段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如何在婚姻之外,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一位女性在丈夫长期出差后,并没有陷入空虚,而是开始学习绘画,并且在画展上获得了成功。这让我觉得,原来即使在看似被动的境况下,女性依然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它传递的信息是,婚姻可以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但绝不是生命的终点。
评分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觉得标题有些过于激进,甚至有些“大女人”的腔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内核,远比标题来得更为温和与深刻。它没有鼓吹“不结婚”,也没有宣扬“婚姻多么可怕”。它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平衡”的艺术。如何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不至于疏远伴侣;如何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不丧失个人的成长空间。书中有很多关于“边界感”的讨论,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往往习惯于为爱牺牲,为家庭奉献,却忽略了给自己留白,留出呼吸的空间。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的边界,并不意味着冷漠,而是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我看到书中一位女性,她在家务和育儿方面,会清晰地和丈夫沟通分工,而不是默默承受一切。这种做法,虽然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不够“贤惠”,但在我看来,却是智慧的体现。它让婚姻关系更加健康,也让女性的个人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评分翻阅这本书,总能勾起我一些关于婚姻的零散思绪。它没有那种宏大的理论框架,也没有那些空洞的口号,而是像一条涓涓细流,慢慢渗入心田。我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为你讲述她的人生智慧。书中并没有回避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摩擦和不愉快,但它总能在这些矛盾中,找到女性自我超越的路径。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自我实现”的探讨。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将女性的成功定义在“家庭主妇”或者“贤妻良母”的角色上,但这本书却鼓励女性去发掘自己在职业、兴趣、社交等方面的潜力,并且认为这些潜力的实现,与婚姻幸福并非冲突,反而可能相辅相成。它让我意识到,婚姻更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双方不断地去经营,去适应,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