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 中国鱼类图鉴
定价:88.0元
作者:李林春著,央美阳光 工作室 绘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7750257
字数:48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自然科普
纸上的中国自然博物馆——真正展现中国自然之美精品书系
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
插画师团队
历时七年斥巨资倾力打造
展现中国本土风物的科普图鉴类读物
3500种中国野生动植物
4800余幅精美绝伦彩色插图
780万字自然科普巨著
——弘扬专属于中国的自然之美
◎具有价值的中国主题
这是一部每个对于大自然、对于这片母土怀有热爱的人,都值得收藏一生的经典之作。“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内容紧扣“中国自然”这一主题,是专为展现中国自然动植物题材而制作的产品,系统全面、制作精良、内容丰富。
已出版:
《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鱼类图鉴》
《中国观赏花卉图鉴》
《中国野花图鉴》
《中国野菜图鉴》
《中国昆虫图鉴》
陆续出版:
《中国恐龙与史前动物图鉴》
《中国蝴蝶与蛾类图鉴》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中国农作物图鉴》
《中国古生物与化石图鉴》
《中国哺乳动物图鉴》
《中国两栖与爬行动物图鉴》
《中国野生菌类图鉴》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图鉴》
《中国宝石图鉴》
《中国岩石与矿物图鉴》
《中国宠物图鉴》
……
◎富有经验的专家团队
为让“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成为跨时代的经典,专业性和可读性并举,特聘请各学术领域颇具名气、并依然在为弘扬中国科普事业不断奉献的领军人物,组成专家团队,联合确立主题、编写制订内容。
本册《中国鱼类图鉴》
作者:李林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现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鱼类养殖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载。主持的《鱼类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主编《鱼类养殖生物学》(上、下册)、《实用鱼类学》、《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与《水产养殖操作技能》等***及高职高专规划教材4部,超过200万字。
◎专业插画师纯人工绘制插图
本系列图书的又一大亮点,4800余幅插画均为人工绘制。展现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每个知识点均配有2~4幅彩色插图,这些插图亦由的插画团队创作完成,保证每一页都能让读者领略科普图鉴真正的魅力所在。
◎精装书全彩色印刷展现逼真、绝美的视觉效
《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中国鱼类图鉴》采用法式软精装设计,无光铜版纸,全彩色,页面精美,装帧高端典雅,除了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也具珍藏价值。
内容提要
《中国鱼类图鉴》是“中国之美 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鱼类,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鱼类大典。
《中国鱼类图鉴》分为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2篇,介绍了600余种中国鱼类。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鱼类名称、地方名、主要分布地区、拉丁文,以及详尽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
《中国鱼类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鱼,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包含各部位拉线解析。
《中国鱼类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鱼类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鱼类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林春,现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鱼类养殖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载。主持的《鱼类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主编《鱼类养殖生物学》(上、下册)、《实用鱼类学》、《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与《水产养殖操作技能》等及高职高专规划教材4部,超过200万字。
文摘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形态特征体纺锤形,腹部平直,尾部细长。吻尖,稍上翘,口小而能伸缩,上下唇具有角质乳突。须两对,位于吻的腹面,排成一横排。鳃孔大。鳃弓肥厚,鳃耙较稀,似棒型。体上覆有5行纵行骨板。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块。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歪尾。肠内有7~8个螺旋瓣。头部和身体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为白色,各鳍灰色。
·生态习性个体大,“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川江上段,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一般成熟雄鱼重40kg以上,雌鱼重120kg以上。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利用价值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方名:鳇鱼、腊子。
鲟科:Acipenseridae
分布:分布于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长江鲟
Acipenser dabryanus (Duméri)
·形态特征 各行骨板间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枚。
·生态习性 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水流中。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利用价值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地方名:鲟鱼、沙腊子。
鲟科:Acipenseridae
分布:分布于长江上游。
……
序言
从神秘莫测的史前生物到飞翔的鸟类,从鱼到虫,从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野花野草到美丽炫目的观赏花卉……有阳光雨露的地方,就有植被和动物的繁衍与发展,它们依从着自然规律而发展变化,生生不息,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生态,不断创造着新生的美好,使一个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专业生物学家来说,研究大自然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然的秘密更多的和青春、情感、记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情怀。它是年少时笼中蝈蝈的鸣叫,是追捕蝴蝶的童真,是天空种鸟儿掠过的身影,是稻谷成熟的喜悦,也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辩论和思考,是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中国人辛勤劳动和积累经验的时光中和丰富的情感混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意象,如对土地的眷恋,对故乡的思念等。
“中国之美——自然科普图鉴”是一套专为展现中国的自然生态之美而策划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包括《中国昆虫图鉴》《中国鱼类图鉴》《中国野菜图鉴》《中国野花图鉴》《中国观赏花卉图鉴》《中国恐龙图鉴》《中国鸟类图鉴》《中国蝴蝶与蛾类图鉴》《中国田野作物图鉴》《中国古动物化石图鉴》,共计10册,其内容涵盖了从植物界到动物界,从古生物到现物的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新成果,是首部大型词典型自然科普图鉴。
本套丛书由植物学、昆虫学、鱼类学、恐龙专家亲自撰稿,娓娓道来,科学。全套书的插图由的写实插画团队受邀绘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以直接让你叫出它们的名字。科技绘画为人类拓展着对生物的认识和反映,那艺术视觉的张力、记述场景的再现、融合着水土木的生态环境——反映着融合的生命力,多角度展现了中国美丽的生物大世界,也展现了中国人运用智慧,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可以说不但是一套很有价值的生物工具书,更是一套送给普通读者、激励我们了解母体、热爱自然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普读物。
谨祝,开卷有益。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尤其喜欢在祖国的山川河流中探寻自然的奥秘。在一次次的徒步和露营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鱼类,它们或静卧溪底,或在浅滩嬉戏,却总是让我感到好奇又无助。直到我入手了这本《中国鱼类图鉴》,我的探险之旅才算真正变得完整。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百科全书,无论我是在南方温润的湖泊,还是在北方的寒冷河流,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鱼类的外形,还详细解读了它们的栖息环境,比如针对生活在高山溪流中的几种小型鱼类,书中就详细描述了它们对水流速度、溶氧量和水温的极高要求,这对于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我是一个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从小就对大海充满了向往,但也对内陆的淡水鱼类知之甚少。这本《中国鱼类图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中国广袤的内陆水域,同样孕育着数量惊人且形态各异的鱼类。书中对各种淡水鱼的介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从未去过的湖泊、河流之中,感受到了中国内陆水域的勃勃生机。它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了解其背后的水系和生态,让我对“中国之美”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在我职业生涯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科学文献,但很少有像这本《中国鱼类图鉴》这样,能够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观赏性完美结合的作品。作为一名鱼类研究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本优秀的图鉴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这本书在物种分类、形态特征描述、分布区域标注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专业和细致,足以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同时,它提供的精美图片,更是让我在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奇妙之美。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生态,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了解那里生存的生物。当我决定深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态特点时,《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系列,尤其是《中国鱼类图鉴》,成为了我研究的起点。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个不同的水域,从东北的冰冷湖泊到南方的热带河流,让我认识了那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鱼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介绍,更是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绝佳窗口,让我看到了中国地理环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孕育出如此多样化的生命。
评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产生兴趣的教学资源。《中国鱼类图鉴》无疑是我的首选。这本书的图片精美绝伦,色彩丰富,能够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比如它们如何捕食、如何繁殖、如何适应环境等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本书不仅教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评分这套《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系列,特别是其中关于中国鱼类的分册,简直是我的案头必备!我一直对中国的淡水生态系统情有独钟,但苦于缺乏一本权威且系统性的图鉴。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这本《中国鱼类图鉴》,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就足以让人惊叹。书中收录的不仅仅是那些常见的、大家耳熟能详的鱼类,更包含了许多分布范围狭窄、研究资料稀少的特有物种。每一张图片都堪称艺术品,色彩鲜艳,形态逼真,仿佛能让你感受到鱼儿在水中游弋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图片旁的文字描述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种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甚至包括它们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面临的威胁。比如,我一直对锦鲤的起源和演化很感兴趣,书中关于鲤属鱼类的详细介绍,配以精美的插图,让我对中华鲤的复杂演化谱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的人,经常会从各种文献和艺术作品中寻找古代中国的生活痕迹。我一直对“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感到着迷,但始终缺乏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本《中国鱼类图鉴》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当我翻阅其中关于一些历史悠久的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的介绍时,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鱼,感受到了它们在中国人心中的独特地位。书中关于这些鱼类在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提及,以及它们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联系,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水族爱好者,我对观赏鱼的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了解鱼类的原始形态,对更好地理解和饲养人工培育的观赏鱼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这本《中国鱼类图鉴》就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许多中国本土鱼类的介绍,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例如,书中对于几种具有独特色彩和形态的地域性鱼类,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附有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照片,这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人工环境中模拟它们的生活条件,甚至去尝试繁育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
评分我是一名环境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内容。在我的教学材料中,这套《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系列,特别是《中国鱼类图鉴》,无疑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孩子们总是对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类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它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图片,让孩子们能直观地认识各种鱼类,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内容。例如,书中关于不同鱼类食物链的介绍,以及它们如何与水生植物和昆虫相互作用,都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初步认知,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评分我是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的人,尤其喜欢拍摄野生动物。然而,在拍摄水生生物时,我常常会遇到瓶颈,因为它们的世界如此神秘且难以捕捉。这本《中国鱼类图鉴》简直就是我拍摄的“探路者”。书中那些高质量的、捕捉到鱼类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瞬间的图片,给了我极大的灵感。它们展示了鱼类在不同光线、不同水体环境下的形态和色彩变化,让我对如何更好地运用光影、构图来捕捉水下生灵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