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信息 |
| 书 名 | 钢琴(业余)考级教程1-6级 | 定 价 | 85.00元 |
| 作 者 | 吴迎 | 难 度 | 入门-提高 |
| 开 本 | 8开 | 属 性 | 钢琴考级教程 |
| 页 数 | 164页 | 光 盘 | 1CD |
| 谱 号 | 五线谱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数 量 | 1本书1张光盘 | 出版日期 | 2013年4月第9次印刷 |
| 编辑 |
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音乐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中国先秦圣人孔子则把音乐看作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表明了音乐对调理社会风尚、安顺民心的作用。
|
| 内容简介 |
《新编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教程丛书:钢琴(业余)考级教程(1级——六级)》的曲目选择更加强调其可听性和趣味性,兼顾提高弹奏技巧的教学作用。曲目的构成则尽可能地拓宽选曲范围:传统经典曲目、近现代各种流派的曲目、中国当代的新创作曲目、甚至一些流行性质的消遣音乐都希望能有所涉及。这些曲目除了考级的功用,也十分适合日常音乐生活中的娱乐表演。有一些曲目在以往的业余钢琴教学中比较少见,编者们希望这能给全国的钢琴老师们提供一点新鲜的教材。同时,减少一些相对枯燥或对于青少年而言内容过于严肃深刻的作品比例。
|
| 作者简介 |
吴迎,男,1957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5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976年毕业于音乐学院。1979年获中国北方地区钢琴比赛名;1980年获全国钢琴选拔赛名。1982年毕业于朱工一教授的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随后留学地利,师从钢琴大师巴杜拉-史科达。1984年毕业于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回国后在母校任教。同时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获瑞士歌德基金会颁发的“巴杜拉-史科达奖”。1994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2004年为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系主任。
|
| 产品目录 |
|
这套《正版新编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教程丛书 钢琴(业余)考级教程:1级—6级7-9级》的教材,老实说,从我这个陪练家长的角度来看,真的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我儿子现在刚开始接触钢琴,选了1级,本以为教程会很贴合初学者的认知习惯,没想到里面的曲目选择和练习的编排上,有些地方的处理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某些基础音阶的指法提示,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键盘的孩子来说,显得过于专业和抽象,需要家长自己去对照网上的教学视频或者请教老师才能理解到位。再者,教材的配图虽然色彩鲜艳,但对于理解乐理概念的辅助作用实在有限,很多时候,那些小小的示意图并不能清晰地展示手型或者踏板的正确运用。我特别希望能在入门级别看到更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化”乐理讲解,而不是直接抛出枯燥的术语。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个为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准备系统冲刺考级的学生准备的“工具箱”,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读本”。如果能针对零基础的家长和孩子,增加一个详尽的“使用指南”或“陪练手册”,相信会大大提升这套丛书的实用价值。目前的体验,就是我得花大量时间去“翻译”教材的内容,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练习的目标是什么。
评分说实话,当我翻开这套丛书的中间级别部分,比如5级到7级的曲目时,那种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这套教程在选材上的广度是值得称赞的,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古典小品,还融入了一些改编的、更贴近现代审美的作品,这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自己的钢琴基础不错,所以能明显感觉到,随着级别的提升,对演奏技巧的考察也日益精细化。例如,在处理一些需要用到不同力度对比和清晰度的乐句时,教材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甚至细致到了对连奏和断奏的微小区别也有所强调。不过,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挑战:对于那些主要目标是提高演奏水平而非专门为了考级的学生来说,这套书的“考级”导向性似乎过于强烈。所有的练习和曲目似乎都紧紧围绕着考级的评分标准来设计,这有时候会牺牲掉一些音乐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建议,比如“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来演绎这段,体会速度带来的情感变化”,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固定的速度标记。总而言之,它是一套高标准的工具,但“工具”之外的音乐性引导略显不足。
评分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在准备9级考试,她对这套教程的反馈是:难度跨越非常陡峭。从8级到9级的过渡部分,尤其是技术性难度的突然增加,让她和孩子都感到压力山大。这套教程的严谨性毋庸置疑,它确实能把一个学生的钢琴技能推向一个很高的专业水准。但这种“阶梯式”的难度设计,在某些衔接点上,似乎没有做足缓冲。我的感觉是,教材在平衡“艺术性”与“应试性”时,更偏向于后者,尤其是在高等级。高等级的曲目,比如那些巴赫或莫扎特的复调练习,对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对位清晰度的要求非常苛刻,这套教程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以技术要求为核心的指导。但缺乏的是对这些作品“时代背景”或“风格演绎”的深入解读。作为一本考级教程,它成功地告诉了你“怎么弹对”,但没能充分启发你“为什么这么弹”。对于那些追求音乐理解力的学生来说,这套书可能需要搭配其他的乐理或欣赏类书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评分从装帧和细节来看,这套《正版新编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教程丛书》的制作水准是值得肯定的,纸张质量不错,不易反光,这对长时间练习非常有益。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重点难点部分的排版处理——关键的指法标记通常会用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标出,这在快速练习时能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然而,我必须指出一个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曲目的“原著性”与“改编性”的界限。在低级别还好,到了中高等级,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经过编排后,其改动幅度是否符合官方考级的精神,有时候会让人产生疑问。比如,某些技巧片段的加入,虽然增强了考级所需的炫技成分,但原作者的本意是否被稀释了?我希望教材能够更透明地标注出哪些是严格遵循原作的,哪些是为了适应考级标准而进行的简化或增强处理。这种清晰度对于追求学术严谨性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我观察了一下这套教程在不同考级机构的适用性,发现它似乎在某些地区比在另一些地区更受欢迎。这可能跟地区教学体系的侧重有关。对于我所在的城市,这里的钢琴教育更偏向于俄罗斯学派的严谨和技巧训练,因此这套教材的“技术导向”正好契合了主流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孩子更倾向于法式或美式的自由和即兴风格,这套教程的规范性可能会显得有些束缚。举个例子,它对踏板的标记非常保守和明确,要求精确到位,这对于培养扎实的控制力是好事,但对于探索踏板在音色营造上的可能性,它提供的探索空间相对较小。总而言之,如果你家孩子的目标是参加正规的、以技能考核为主导的等级考试,这套书是无可替代的蓝图;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热爱音乐、风格多变的演奏者,你可能需要在这套书的基础上,大量引入其他补充材料,才能构建一个更平衡、更全面的学习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