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包含(二手舊書、新書)均為正版,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為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二手書籍,8成新左右,不缺頁,不影響閱讀和使用,發貨前會再次檢查。
二手書籍,沒有光盤、學習卡等附帶産品。
二手書籍,或多或少都有筆記和重點勾畫,比較挑剔和習慣用新書的買傢請謹慎購買。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
定價:24.00元
作者:宋鐵成 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30121417
字數:
頁碼:25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等院校通信、信息、電子、自動控製、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相關技術、科研和管理人員
《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包括局域網和電話網的無綫接入、數據語音圖像的無綫傳輸、多點無綫組網和GSM/GPRS接入等10個實驗,每個實驗均可延伸為研究開發平颱。係列實驗以藍牙技術為主要物理平颱,能更快更好地建立係統級,網絡級概念。充分體現通信與計算機的緊密結閤、硬件和軟件的緊密結閤、突齣係統和網絡的概念。
讀者能接觸前沿技術,並開展實際的工程設計、實驗和研發訓練。
內容提要
《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是將科研成果應用於教學的一種嘗試,重點論述通信的若乾新技術並給齣對應的實驗。《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共分為10章,包括:數字基帶仿真,服務發現,局域網接入,電話網接入,語音傳輸,數據傳輸,綫多點組網,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數字圖像的采集傳輸和處理以及CSM/CPRS接入等。《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深入淺齣地給齣瞭每個實驗涉及的實驗原理、實驗設備與環境、實驗內容、實驗步驟以及預習和實驗報告要求。它不僅是一《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書,同時也是一本涵蓋瞭眾多通信知識點的基礎教材,充分體現瞭通信與計算機的緊密結閤、硬件和軟件的緊密結閤以及係統和網絡的概念。學生通過全麵參與來體驗這些新技術,而每一個實驗又可延伸為研究開發平颱進而進行新的研究。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 數字基帶仿真 1
1.1 引言 1
1.2 基本原理 1
1.2.1 概述 1
1.2.2 藍牙基帶係統介紹 2
1.2.3 差錯控製編碼 7
1.2.4 跳頻擴頻原理及算法 11
1.2.5 通信係統安全性 14
1.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8
1.4 實驗內容 18
1.4.1 藍牙基帶包的差錯控製技術 18
1.4.2 藍牙係統的跳頻原理 18
1.4.3 數據流的加密與解密 18
1.4.4 編程實驗(可選) 18
1.5 實驗步驟 18
1.5.1 差錯控製實驗 18
1.5.2 跳頻擴頻實驗 20
1.5.3 加密解密實驗 21
1.6 預習要求 23
1.7 實驗報告要求 23
思考題 23
參考文獻 24
第2章 服務發現 25
2.1 引言 25
2.2 基本原理 25
2.2.1 服務發現簡介 25
2.2.2 客戶機-服務器的交互模型 26
2.2.3 數據元的編解碼 26
2.2.4 工作流程和協議數據單元(PDU)的交互 32
2.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40
2.4 實驗內容 41
2.4.1 服務發現的工作模式 41
2.4.2 數據元的編解碼 41
2.4.3 PDU 的數據分析 41
2.5 實驗步驟 41
2.5.1 服務注冊 41
2.5.2 客戶發現 43
2.6 預習要求 45
2.7 實驗報告要求 45
思考題 46
參考文獻 46
附錄 46
第3章 局域網接入 50
3.1 引言 50
3.2 基本原理 50
3.2.1 串行通訊與 PPP 協議 50
3.2.2 網際協議(IP)與網絡互聯 53
3.2.3 計算機綫聯網 61
3.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65
3.4 實驗內容 66
3.4.1 用串口電纜進行有綫接入 66
3.4.2 藍牙綫接入 66
3.5 實驗步驟 66
3.5.1 用串口電纜進行局域網的有綫接入 66
3.5.2 用藍牙硬件平颱實現綫接入 69
3.6 預習要求 72
3.7 實驗報告要求 72
思考題 73
參考文獻 73
第4章 電話網接入 74
4.1 引言 74
4.2 基本原理 74
4.2.1 公用電話交換網絡 74
4.2.2 電話工作原理 75
4.2.3 基於藍牙技術的 PSTN 接入係統 76
4.2.4 電話控製協議(TCS) 77
4.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84
4.4 實驗內容 85
4.5 實驗步驟 85
4.5.1 連接網關和終端的硬件設備 85
4.5.2 網關端安裝驅動程序 86
4.5.3 初始化 86
4.5.4 終端發起建立連接 87
4.5.5 呼齣操作 89
4.5.6 呼入操作 90
4.5.7 重復 4.5.5 節、4.5.6 節操作 90
4.5.8 斷開連接 90
4.5.9 重復 4.5.4 節、4.5.5 節、4.5.6 節操作 90
4.5.10 關閉程序,結束實驗 90
4.6 預習要求 91
4.7 實驗報告要求 91
思考題 92
參考文獻 92
附錄 92
第5章 語音傳輸 93
5.1 引言 93
5.2 基本原理 93
5.2.1 脈衝編碼調製 93
5.2.2 增量調製 102
5.2.3 藍牙設備的語音和數據傳輸 106
5.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07
5.4 實驗內容 107
5.5 實驗步驟 108
5.5.1 語音編碼 108
5.5.2 語音傳輸 108
5.5.3 軟件編程(可選) 111
5.6 預習要求 112
5.7 實驗報告要求 112
思考題 112
參考文獻 112
附錄 113
第6章 數據傳輸 115
6.1 引言 115
6.2 基本原理 115
6.2.1 網絡的體係結構 115
6.2.2 協議與體係結構 116
6.2.3 計算機數據傳輸基本概念 120
6.2.4 數據傳輸實驗中設計的協議層 123
6.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36
6.4 實驗內容 136
6.4.1 協議體係結構 136
6.4.2 錶示會話層 137
6.4.3 數據鏈路層 137
6.4.4 麵嚮連接與麵嚮連接的服務 137
6.4.5 自環與廣播 137
6.5 實驗步驟 138
6.5.1 麵嚮連接的操作 141
6.5.2 麵嚮連接的操作 142
6.5.3 自環 142
6.5.4 軟件編程(可選) 143
6.6 預習要求 143
6.7 實驗報告要求 144
思考題 144
參考文獻 144
附錄 144
第7章 綫多點組網 147
7.1 引言 147
7.2 基本原理 147
7.2.1 通信網的基本結構及構成要素 147
7.2.2 計算機網絡結構 148
7.2.3 網絡節點 149
7.2.4 路由技術 149
7.2.5 組網過程 150
7.2.6 廣播和組播 155
7.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55
7.4 實驗內容 156
7.4.1 組網過程 156
7.4.2 單跳與多跳轉接 157
7.4.3 路由協議 157
7.4.4 廣播 157
7.4.5 組播 158
7.5 實驗步驟 159
7.5.1 啓動 159
7.5.2 配置 159
7.5.3 組網 160
7.5.4 單播 161
7.5.5 組播 164
7.5.6 廣播 164
7.6 預習要求 165
7.7 實驗報告要求 165
思考題 165
參考文獻 166
第8章 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167
8.1 引言 167
8.2 基本原理 167
8.2.1 流量控製 167
8.2.2 誤碼和差錯控製 172
8.2.3 信道共享技術 173
8.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80
8.4 實驗內容 180
8.4.1 性能仿真 180
8.4.2 數據速率 180
8.4.3 文件傳輸 182
8.5 實驗步驟 182
8.5.1 性能仿真 182
8.5.2 速率測試 183
8.5.3 文件傳輸 184
8.6 預習要求 185
8.7 實驗報告要求 185
思考題 186
參考文獻 186
第9章 數字圖像的采集傳輸和處理 187
9.1 引言 187
9.2 基本原理 187
9.2.1 數字圖像的采集 187
9.2.2 數字圖像的傳輸 189
9.2.3 數字圖像的處理 193
9.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201
9.4 實驗內容 202
9.4.1 圖像采集 202
9.4.2 圖像處理 202
9.4.3 軟件編程 202
9.5 實驗步驟 202
9.5.1 連接硬件設備 202
9.5.2 建立藍牙連接 202
9.5.3 圖像采集 203
9.5.4 圖像處理 205
9.5.5 軟件編程(可選) 206
9.6 預習要求 207
9.7 實驗報告要求 207
思考題 207
參考文獻 208
附錄 208
0章 GSM/GPRS 接入 211
10.1 引言 211
10.2 基本原理 211
10.2.1 GSM 係統 211
10.2.2 GPRS 技術 224
10.2.3 基於GPRS 的WAP 應用 233
10.2.4 GSM AT 命令集 236
10.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240
10.4 實驗內容 240
10.5 實驗步驟 241
10.5.1 配置主機和 GSM/GPRS 硬件模塊 241
10.5.2 網絡服務 244
10.5.3 AT 命令 248
10.5.4 GSM/GPRS 信令仿真 248
10.6 預習要求 248
10.7 實驗報告要求 249
思考題 249
參考文獻 249
附錄(縮略語) 24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對通信技術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雖然沒有科班齣身,但一直對無綫通信的世界充滿嚮往。偶然在網上看到瞭這本書的推薦,就被其“新技術及其實驗”的標題吸引瞭。收到書後,我幾乎一口氣讀完瞭前幾章。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復雜的公式和術語,而是從通信最基本的概念講起,比如信息、噪聲、信道容量等等。作者用非常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解釋得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隨著內容的深入,書中開始介紹一些更前沿的技術,比如5G通信中的關鍵技術,如波束賦形、大規模MIMO等等。雖然有些地方我還需要反復閱讀,甚至查閱一些資料來輔助理解,但這本書並沒有因此變得晦澀難懂。相反,作者在講解這些高深技術時,總是會引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和圖示,幫助我建立直觀的認識。特彆是書中的實驗部分,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機會親自操作,但看到作者詳細的實驗步驟和預期結果,已經讓我對通信技術的實際應用充滿瞭期待。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通信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也激發瞭我深入學習的動力。
評分這本書實在太紮實瞭!我是一名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一直對信號處理和現代通信技術很感興趣,但總覺得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好像隔著一層窗戶紙。偶然間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下來。拿到手後,翻開目錄,就被其內容之豐富深深吸引。從基礎的通信原理,到最新的編碼調製技術,再到多址接入和多徑衰落的補償,幾乎涵蓋瞭我們課程所涉及的方方麵麵。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講解,還輔以大量的實驗案例和代碼實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OFDM和MIMO的章節,作者的講解非常深入淺齣,配以清晰的圖示和詳細的公式推導,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茅塞頓開。特彆是書中提供的實驗指導,詳細列齣瞭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環境,以及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項。我按照書中的指導,在實驗室搭建瞭一個簡單的OFDM係統,親眼看到信號的傳輸和接收,那種成就感簡直無與倫比!這本書不僅是我的學習資料,更是我的實驗助手,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變成瞭一個主動探索和實踐的工程師。強烈推薦給所有對通信技術充滿熱情的朋友們!
評分老實說,剛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關於通信技術的書籍琳琅滿目,很多都寫得過於理論化,枯燥乏味,或者流於錶麵,缺乏深度。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將晦澀難懂的通信原理,通過生動形象的類比和詳實的數據分析,變得觸手可及。作者在介紹各種調製解調技術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瞭每種技術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信道編碼的部分,從糾錯碼到捲積碼,再到Turbo碼和LDPC碼,作者循序漸進地介紹瞭這些技術的演進和原理,並輔以直觀的圖錶和實際案例,讓我對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前沿的通信技術,比如認知無綫電和軟件定義網絡,這些內容在其他同類書籍中是很難找到的。通過閱讀這些章節,我不僅拓寬瞭視野,也對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嚮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本書的內容十分前瞻,也十分紮實,絕對是通信領域從業者和研究者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通信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者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參考。我是一名從事通信係統設計和優化的工程師,日常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化通信係統的性能。這本書在這一方麵給予瞭我很大的啓發。書中關於信息論在通信係統設計中的應用,讓我對香農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優化係統參數提供瞭理論依據。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各種先進編碼和調製技術的詳盡論述,從Turbo碼的迭代解碼,到LDPC碼的稀疏結構優化,作者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提供瞭相應的仿真結果。這些內容對於我進行高性能通信係統的設計非常有價值。此外,書中還涉及瞭自適應均衡、盲識彆等信號處理技術,這些都是解決實際通信環境中多徑效應和乾擾的關鍵。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書中還對一些新興的通信技術,如認知無綫電和物聯網通信,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為我未來的技術探索指明瞭方嚮。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充實,而且緊跟行業發展潮流,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份通信領域的“百科全書”,內容之全麵、體係之嚴謹,讓我嘆為觀止。我是一名有著多年通信行業從業經驗的工程師,平時工作之餘也會關注行業內的技術動態。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知識的“洗禮”。它從最基礎的香農定理開始,娓娓道來,逐步深入到各種復雜的通信體製和關鍵技術。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多天綫通信(MIMO)的講解印象深刻,作者不僅詳細介紹瞭其原理,還分析瞭其在提高頻譜效率和傳輸速率方麵的巨大潛力,並結閤實際應用場景,闡述瞭各種MIMO技術(如空時編碼、波束成形等)的實現細節。此外,書中對於無綫信道的建模和仿真,以及各種信號處理算法的詳細介紹,也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供瞭極大的幫助。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指導意義。作者在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讓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閤,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技術。這本書是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研究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