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
定价:40.00元
作者:万红、徐湮、郑巍、金雪、李渊渊、金雯俐、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46753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批热爱科普事业的展教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和心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将实践经验总结,整理成文,与全国的科普同行交流分享,是积极贯彻“科技三会精神的有意义之举。本书来源于实践,凝练精华,又将回归指导实践,不断螺旋上升,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具体展开大有裨益。
内容提要
本书从当代国际科学教育和公众科学学习的视角,系统阐述了科普讲解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国际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方面的*理论,又有语言表达、讲解技巧、形象礼仪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结合上海科技馆在科学表演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科普表演的创作与表演经验,拓展了科普讲解的内涵与外延。本书还收录了部分的科普讲解稿案例,包括在全国科普讲解员大赛获奖的参赛讲解稿以及在上海科技馆实际应用的展览讲解稿,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万红,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处处长、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助理(展示工程建设)、高级工程师、硕士,曾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徐湮,上海科技馆展教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硕士,“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郑巍,上海科技馆展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硕士。金雪,上海科技馆展教部副主任、馆员、硕士,全程讲解员。李渊渊,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双语全程讲解员。金雯俐,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俞炯,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双语全程讲解员。江山,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助理馆员、硕士。主创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科普展示、科普讲解、博物馆学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特别喜欢,那种淡淡的绿色和柔和的光影,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探索未知的愉悦。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那种沉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所吸引。我一直以来都对自然科学领域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很多科普读物要么过于艰深,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那种能够既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又能引发我深度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光看名字和出版社,我就有种预感,它可能会填补我心中的那份空白。我尤其期待它在“理论与实践”这部分能带给我惊喜。讲解理论听起来像是基础知识的梳理,而“实践”则意味着更接地气,或许能看到一些生动的案例,甚至是讲解技巧的分享。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并且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他人。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科普讲解过程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脑海中闪过了无数个关于博物馆的画面:宏伟的展厅、精美的展品、以及那些热情洋溢的讲解员。我一直认为,博物馆的意义远不止于陈列物品,它更是知识的宝库,是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摇篮。而科普讲解,正是连接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部分是否会深入探讨科普传播的心理学原理?是否会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观众的认知特点?而实践部分,又会提供哪些具体的讲解方法和技巧?我甚至设想,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真实的讲解案例分析,例如如何讲解恐龙化石才能让孩子们尖叫着惊叹,又或者如何解释天文现象才能让成年人沉思不已。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够成为一个主动的、有能力去分享科学之美的人。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模糊的愿望,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科学知识。我常常在想,当我们面对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时,应该如何才能用最简洁、最生动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尤其是对于像自然科学博物馆这样的场所,如何才能让那些冰冷的展品“活”起来,触动观众的心灵?这本书的名字《MLS 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恰好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特别关注“理论”部分,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科学的、有据可依的讲解框架或方法论。而“实践”部分,则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又或者如何处理观众提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通往更有效、更有趣的科普讲解之路上的重要指引。
评分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科学知识的传播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公益事业。而科普讲解,尤其是发生在像自然科学博物馆这样充满魅力的场所,更是能够点燃人们对科学的热情。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离实现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我尤其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在理论层面,为我们揭示科普讲解的奥秘,比如如何把握讲解的节奏,如何用故事化的语言去包装科学事实,如何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调整讲解策略。而在实践层面,我则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一些经典的讲解案例,或者是一些可以立刻上手尝试的互动环节设计。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让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概念,而是能够走进我们生活,触动我们心灵的生动体验。
评分每当我走进一座自然科学博物馆,内心总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敬畏与好奇。那些陈列着的化石、模型、标本,无一不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演变和生命的神奇。然而,我常常觉得,仅仅是站在展品前,还不足以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一个优秀的科普讲解,能够将这些静止的生命瞬间激活,让它们在观众的脑海中重新鲜活起来。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便被深深地吸引了。《MLS 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特别好奇,它将如何阐释“理论”层面,是关于讲解的艺术,还是关于传播的科学?而“实践”部分,我则满怀期待,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讲解内容。我梦想着,读完这本书,我或许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故事讲述者”,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分享自然的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