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 |
| 作者 | 加拿大QA-International |
| 定价 | 29.8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403193 |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165000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修订版)》是一本气候与环境知识普及百科书籍,以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气候与环境方面的知识,内容涉及从大气层到龙卷风,从降水到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生物圈、水循环、土壤污染等多个领域,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相关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译者田祎:华风气象传媒集团版权主管。先后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雷电防护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目前从事国外环保影片、图书资源的引进译制及发行等工作。 译者窦志钢: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媒体资产部经理,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工程多媒体本科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专业,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科普领域工作十余年。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获得加拿大阿尔昆学会相关类别二等奖 结构独特,每两页就构成一个独立的阅读单元。这种设计十分适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內容精彩丰富,经典,语言浅显通俗,书中插配的精美图片所带来的感官印象直接而且震撼 由知名的科学家补充前沿的知识进行修订 该系列图书入选2013年中国科普作协“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荐书目。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最棒的一本书!一开始只是被它的书名吸引,觉得“看得见”的科学听起来很有趣,而且气候和环境是当下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拿到书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独特之处。它没有枯燥乏味的文字堆砌,而是用大量精美的插图和图表,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比如,关于温室效应,书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二氧化碳会升高温度,而是用一系列递进的图示,展示了太阳辐射如何进入大气,哪些气体阻碍了热量散发,以及不同气体比例对温度的影响。我甚至能看到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被“盖”起来的温室。还有关于冰川融化,它不是一张静止的图片,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卫星照片,直观地展示了冰川退缩的速度,那种触目惊心的变化,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有力量。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读者来说,以前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可能停留在新闻报道的层面,总觉得遥远而模糊。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把科学原理“画”了出来,让我能轻松理解全球变暖的成因、海平面上升的机制、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等等。每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小课堂,而且因为有图,阅读过程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强力推荐给任何想要了解气候和环境,但又对传统科普书籍感到畏惧的朋友们。
评分最近读了《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动手能力和理论理解都比较弱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气候变化有些模糊的概念,知道它不好,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总是觉得一知半解。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图说”二字,真的把很多科学原理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说,关于洋流如何影响气候,它不是用一堆数据和公式来解释,而是画出了不同洋流的路径,以及它们携带的冷暖水流对沿岸地区温度的巨大影响。我甚至能看到,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因为洋流而变得异常温暖,而另一些地方则因为寒流而显得寒冷。还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它展示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复杂联系,通过图形化的食物链和生态网,让我明白了每一种生物的消失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而不仅仅是少了一个物种那么简单。书里对一些环境污染的成因和扩散过程也有非常直观的展示,比如石油泄漏在海洋中的扩散范围,或是空气污染物在大气层中的流动路径。这些图表清晰明了,有时候甚至比解释原理的文字更加有力。它让我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地球这个整体,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具体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地球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更具体的画面感。
评分《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这本书,不得不说,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科学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认为科普书要么就是干巴巴的文字,要么就是晦涩难懂的公式,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位非常有耐心且极具艺术感的老师,用画笔和图表,一步一步地将复杂的气候和环境问题剖析开来。我特别喜欢它对“碳循环”这个概念的解释。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几个名词,而是用一套非常连贯的图例,展示了碳是如何在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和土壤之间流动的,以及人类的燃烧化石燃料是如何打破了这个平衡,导致大气中的碳含量急剧增加。那种循序渐进的展示方式,让我这个非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另外,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它也用了大量的动态图示,模拟了太平洋上空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水温异常升高,以及这种异常是如何影响全球的天气模式的。这种可视化的讲解,让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些看似遥远的气候现象是如何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息息相关的。这本书的插图设计非常有艺术感,但又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每一幅图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布局合理,过渡自然,读起来非常舒服。它让我觉得,学习科学原来可以是一件如此愉悦的事情,而且还能学到如此深刻的知识。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我本来是对气候和环境的知识抱着一种“知道一点点,但说不清”的状态,总是觉得这些概念离我太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内容非常接地气,而且把科学原理都转化成了直观的图像。例如,它关于“海平面上升”的章节,不仅仅是告诉你海平面在上升,而是用一系列的对比图,展示了如果海平面上升不同的高度,哪些沿海城市和岛屿将会被淹没,这种视觉冲击力极强,让我立刻就感受到了问题的紧迫性。还有关于“水资源短缺”的分析,它用地图和柱状图的形式,清晰地标示出了全球哪些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危机,以及造成这些危机的原因,比如降雨量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用了图解的方式,说明了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如何与全球变暖联系起来的。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发现新的亮点,都能解决我之前的一些困惑。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讲一大堆理论的书,而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看得见”的例子,层层递进,让我不知不觉地就把复杂的知识给吸收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用心,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但又不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评分《看得见的科学:图说气候与环境》这本书,简直是我心目中的科普典范!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复杂的主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看见”它。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用大量的、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将气候和环境的奥秘一一呈现。我特别喜欢它对“全球变暖的反馈机制”的解释。它不是简单地说“温度升高导致更多融化,融化导致反射减少,反射减少导致吸收更多热量,吸收更多热量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而是用一套非常清晰的流程图,展示了每一步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这种正反馈循环是如何被放大的。我甚至能够清晰地“看见”这个恶性循环是如何形成的。书里对“生物入侵”的探讨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用生动的插画,展示了入侵物种是如何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它们是如何快速繁殖,以及它们是如何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生态失衡的。这种可视化叙事,比任何枯燥的数据报告都来得有冲击力。而且,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差异,以及这些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地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并非“全球同温”,而是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星球的敬畏之心,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