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廖彦罡著的《射击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 研究/体育研究论著丛刊/高校学术文库》以射击运动 员的眼动特征研究为主,采用专家一新手范式,结合 心理学的经典认知范式,通过对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 观察场景信息的眼动记录,结合反应速度、正确率等 认知行为的研究手段,了解专家运动员的视觉搜索和 注视情况,探讨专家和新手在专项认知水平上的差异 ,为综合评定射击运动员的专项认知特征,丰富和完 善运动心理学理论,教练员对新手进行有的放矢地训 练、心理选材、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1.注意追踪实验中,认知加工的任务难度对于被 试的行为指标和眼动指标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增加 ,被试的反应时也增加,正确率下降,他们的注视点 持续时间、注视次数、访问总时间、访问次数增加, 而眼跳距离、扫视速度减少,说明被试需要花费*明 显少于普通组。
3.反向眼跳任务中,运动组的反向眼跳正确率 和一次性到位率高于普通组,呈现显著差异,说明射 击运动员能较好地抑制住优势的、反射性的朝向眼跳 ,他们的自我意识控制能力要强于普通大学生组,拥 有较强的认知抑制功能。随着目标偏心距的增加,被 试的眼跳正确率提高,但一次性到位率却降低,眼跳 潜伏期变小,注视次数、眼跳幅度增加。正确反向眼 跳中,运动组的眼跳潜伏期较长,眼跳总幅度较少。
分析认为,可能是运动组采用的是一种*为谨慎、稳 妥的注意调控策略,宁可判断反应时间长,也要保证 较高的判断正确率,反映出射击运动员的目标**性 *强、*准确。
4.正反向眼跳任务中,射击运动组能用较少的 注视点数(注视次数),较短的路径(眼跳幅度),较快 的时间(*后注视点开始时间),较高的准确率(错误 率和一次性到位率)完成视觉搜索眼跳任务。反向眼 跳与正向眼跳任务有着不同的神经活动机制,反向眼 跳的眼跳潜伏期延长,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持续时间 减少,**眼跳幅度降低,但眼跳总幅度增加。目标 偏心距增加,被试的眼跳正确率提高,但一次性到位 率却降低,眼跳潜伏期变小,注视次数增多,*后注 视点开始时间延长,眼跳潜伏期、**眼跳幅度和眼 跳总幅度增加。
几部分实验都表明,射击运动组具备较好的注意 调控能力,尤其是在复杂任务条件下两组的认知行为 指标和眼动指标差异*为显著,运动组的正确率*高 ,注意灵活控制行为的能力*强,这是和射击运动的 专项特征紧密关联。
关键词:射击、运动、眼动、眼跳、注意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眼动研究综述
1.3 运动心理学的眼动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1.6 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
1.7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调查法
2.2 专家调查访问法
2.3 眼动记录法
2.4 普通实验操作法
2.5 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3 研究一 射击运动员注意稳定性的眼动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分析讨论
3.5 小结
4 研究二 射击运动员的正向眼跳研究
4.1 前言
4.2 眼跳研究综述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5 研究三 射击运动员的反向眼跳研究
5.1 前言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6 研究四 射击运动员的正反向眼跳研究
6.1 前言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3 研究结果
6.4 讨论
6.5 结论
7 总体讨论
7.1 眼跳和注意的关系
7.2 各实验中所选取眼跳指标的分析
7.3 信息加工的速度和正确率的权衡
7.4 几个实验的关联
7.5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 总结论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附录二:Tobii眼动仪技术参数
这本书的题目“射击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就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谜题,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从“体育研究论著丛刊”和“高校学术文库”这两个系列的定位来看,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会极其专业和深入,绝非泛泛之谈。我一直觉得,体育竞技的奥秘往往隐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之中,而眼动作为人类与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窗口,在射击这样一项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运动中,其研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捕捉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瞬间”——他们的目光究竟停留在哪里?他们的视觉搜索路径是怎样的?这些眼动特征又与他们的认知过程,比如注意力、决策能力、甚至情绪状态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射击运动背后科学的新大门,让我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比赛瞬间,其实蕴含着多么复杂而精妙的认知活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简洁,但却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书名“射击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因为我本身对体育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量化和解析运动员表现的科学方法。想象一下,一位射击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他的眼睛又在观察些什么?这本书似乎就致力于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作者在“体育研究论著丛刊”和“高校学术文库”这样的标签下,无疑是在向读者传递其学术价值和严谨性。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射击运动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的深入剖析,例如,在瞄准瞬间,运动员的注视点是如何精准地锁定目标区域的,又是如何过滤掉其他干扰信息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运用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为我们呈现一系列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理解射击运动员卓越表现背后的认知机制。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射击训练提供更具科学指导性的新思路。
评分从书名《射击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以及其所属的“体育研究论著丛刊”、“高校学术文库”系列来看,这本书显然不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而是为那些对体育科学,特别是运动认知科学有着深入了解或追求的读者准备的。我本身并不是射击运动员,也不是专业教练,但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我认为,了解运动员在执行特定技能时,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眼睛是如何搜集和加工视觉输入的,是理解和提升运动表现的关键。这本书的名字暗示了它可能会深入探讨诸如注意力分配、目标选择、视觉搜索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并试图通过眼动数据来量化和解释这些认知过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或者至少是清晰的实验流程描述,以便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通过训练改善运动员的眼动模式,从而提高其竞技水平的建议,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它极其的专业和细致。作为一名对深度挖掘体育项目背后科学原理充满好奇的读者,我立刻被“射击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的研究”这个题目所吸引。“体育研究论著丛刊”和“高校学术文库”这样的定位,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有了很高的预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认知”与具体的“眼动”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去研究射击运动这样一项对精细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项目。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级别射击运动员在眼动模式上的差异?例如,顶尖选手是否拥有更高效、更具策略性的扫视模式?又或者,在面对压力时,他们的眼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设想这本书会引用大量的文献,搭建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采集并分析射击运动员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眼动数据。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正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魅力所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特定领域的知识空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射击运动的本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直截了当地点明了研究的核心——射击运动员的认知与眼动。作为一名对体育领域前沿研究动态保持关注的爱好者,我立刻被这个严谨的题目所吸引。“体育研究论著丛刊”和“高校学术文库”这样的标识,则让我对其学术性和深度充满信心。我一直认为,在任何一项竞技运动中,除了体能和技术之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眼动研究无疑是揭示这些隐性因素的有力工具。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通过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对射击运动员在瞄准、击发等关键环节的视觉行为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分析。它或许会深入探讨,例如,顶尖射击选手是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快速锁定目标,如何维持稳定的注视点,以及他们在注意力分散时的应对机制。我对书中可能会提出的关于如何根据眼动特征来评估运动员状态、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的见解尤为期待。这本书的出现,预示着对射击运动理解进入了一个更加精细和科学的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