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6
电磁兼容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原理
定价:48.00元
作者:谭志良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18085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谭志良和王玉明的等编著的《电磁兼容原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考虑这门学科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兼容相关概念、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传播与耦合、电磁危害与控制、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性预测、电磁兼容性试验设施、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试等。
内容提要
《电磁兼容原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出发,充分考虑这门学科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电磁兼容相关概念、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的传播与耦合、电磁危害与控制、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性预测、电磁兼容性试验设施、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试等。书中既有理论分析与基本原理阐述,又有示例和工程应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谭志良和王玉明的等编著的《电磁兼容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电磁场与电磁防护、电气与电子工程、无线电与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电磁兼容概论 1.1 电磁兼容学科发展历史 1.1.1 早期历史概述 1.1.2 EMC技术的发展进程 1.1.3 EMc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 1.1.4 我国EMC技术的发展状况 1.1.5 电磁兼容学科发展趋势 1.2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1.3 电磁兼容标准概述 1.3.1 电磁兼容标准分级 1.3.2 主要制定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和标准介绍 1.3.3 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 1.4 电磁兼容问题三要素 1.5 电磁兼容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技术 1.5.2 电磁兼容设计与全寿命周期控制技术 1.5.3 电磁兼容试验与评估技术 1.5.4电磁频谱工程第2章 电磁干扰源 2.1 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2.2 自然干扰源 2.2.1 大气噪声 2.2.2 宇宙噪声 2.2.3 静电噪声 2.2.4 热噪声 2.3 人为干扰源 2.3.1 功能性干扰源 2.3.2 非功能性干扰源第3章 电磁干扰传播与耦合 3.1 电磁干扰的传播与耦合 3.2 传导耦合原理 3.2.1 电阻性耦合 3.2.2 电容性耦合 3.2.3 电感性耦合 3.3 辐射耦合 3.3.1 天线的辐射 3.3.2 场对天线的耦合 3.3.3 场对导线的耦合 第4章 电磁危害与控制 4.1 电磁环境效应 4.2 电磁干扰对电气、电子设备的危害 4.3 电磁干扰对燃油的危害 4.4 电磁能量对军械的危害 4.5 电磁能量对人员的危害第5章 接地技术及应用 5.1 接地的含义与目的 5.2 安全接地方法及原则 5.2.1 设备安全接地 5.2.2 接零保护接地 5.2.3 防雷安全接地 5.3 地线干扰形成的原因 5.3.1 信号接地 5.3.2 地线阻抗 5.3.3 地线干扰形成的原因 5.4 信号接地方法及原则 5.4.1 单点接地 5.4.2 多点接地 5.4.3 混合接地 5.4.4 悬浮接地 5.5 电子电路的接地设计 5.5.1 一般单元电路的接地 5.5.2 多级电路的接地 5.6 地线干扰的抑制措施 5.6.1 隔离变压器 5.6.2 纵向扼流圈 5.6.3 光耦合器 5.6.4 差分平衡电路第6章 屏蔽技术 6.1 屏蔽的原理 6.1.1 屏蔽的分类 6.1.2 电场屏蔽原理 6.1.3 磁场屏蔽原理 6.1.4 电磁屏蔽原理 6.2 屏蔽效能和屏蔽理论 6.2.1 屏蔽效能的表示 6.2.2 屏蔽的传输理论 6.2.3 屏蔽效能的计算 6.2.4 低频磁场的屏蔽方法 6.3 几种实用屏蔽技术 6.3.1 薄膜屏蔽 6.3.2 多层屏蔽 6.3.3泄漏抑制措施 6.4 屏蔽体的设计 6.4.1 屏蔽体的设计原则 6.4.2 屏蔽体设计中的处理方法第7章 滤波技术及应用 7.1 滤波器的特性及分类 7.1.1 滤波器的特性 7.1.2 滤波器的分类 7.2 反射式滤波器 7.2.1 低通滤波器 7.2.2 高通滤波器 7.2.3 带通滤波器与带阻滤波器 7.3 电磁干扰滤波器 7.3.1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特点 7.3.2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基本电路结构 7.3.3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阻抗匹配问题 7.4 电源线滤波器 7.4.1 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7.4.2 电源线滤波器的网络结构 7.5 滤波器件的实现 7.5.1 电容器的实现 7.5.2 电感器的实现 7.6 滤波器的选择与安装 7.6.1 滤波器的选择 7.6.2 滤波器的安装第8章 电磁兼容性预测 8.1 电磁兼容性预测的原理 8.2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方程 8.3 电磁兼容性预测的数学方法 8.3.1 数学模型 8.3.2 干扰源模型 8.3.3 传输耦合模型 8.3.4 敏感设备模型 8.4 电磁兼容性预测的步骤 8.4.1 系统间分析预测步骤 8.4.2 系统内预测分析步骤 8.4.3 设备级预测分析步骤 8.4.4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软件 .5 小孔腔体的电磁耦合规律仿真预测分析 8.5.1 实验方案 8.5.2 仿真结果分析第9章 电磁兼容性试验设施 9.1 测试场地 9.1.1 屏蔽室 9.1.2 开阔场地 9.1.3 电波暗室 9.2 常用测量仪器及设备 9.2.1 测量接收机(电磁干扰测量仪) 9.2.2 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接收机 9.2.3 电源阻抗稳定网络 9.2.4 亥姆霍兹线圈 9.2.5 电流探头 9.2.6 横电磁波传输小室 9.2.7 常用天线0章 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测试 10.1 对测试场地、仪器设备的一般要求 10.1.1 测量容差 10.1.2 环境电平 10.1.3 测试场地 10.1.4 接地平板 10.1.5 电源阻抗 10.1.6 EUT测试配置 10.1.7 EUT状态及其监控 10.1.8 测试设备 10.1.9 扫描频率控制 10.1.10 场强监控 10.1.11 测量注意事项 10.2 CEl02 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发射 10.2.1 极限值 10.2.2 测试设备及测试配置 10.2.3 校准 10.2.4 测试 10.2.5 注意事项 10.3 CSlol 25Hz~50kHz电源线传导敏感度 10.3.1 极限值 10.3.2 测试设备及测试配置 10.3.3 校准 10.3.4 测试 10.4 CSll4 10kHz~400MHz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 10.4.1 极限值 10.4.2 测试设备及测试配置 10.4.3 校准 10.4.4 测试 10.5 REl02 10kHz~18GHz电场辐射发射 10.5.1 极限值 10.5.2 测试设备及测试配置 10.5.3 校准 10.5.4 测试 10.6 RSl03 10kHz~40GHz电场辐射敏感度 10.6.1 极限值 10.6.2 测试设备 10.6.3 校准 10.6.4测试 10.7 RSl 01 25Hz~100kHz磁场辐射敏感度 10.7.1 极限值 10.7.2 测试设备及测试配置 10.7.3 校准 10.7.4 测试 10.8电缆屏蔽效能测试 10.9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测试1章 电缆的电磁兼容分析 11.1 电缆和导线的辐射 11.1.1 环路的辐射 11.1.2 几何形状的传输线辐射 11.2 串扰和电磁耦合 11.3 导线和电缆间的容性串扰和电场耦合 11.4 导线和电缆间的感性串扰和磁场耦合 11.5 接口电路 11.6 连接器 11.7 PCB之间的互连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磁兼容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