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
定价:38.00元
作者:张承伟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44153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作者张承伟通过实战牌例分析、解读,解释错误发生的原因,揭示叫牌的规律,建立一般性原则,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那些未曾解决的问题。在做出原发性思考和分析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创新的理念、提炼了新生的概念、总结出合理的叫牌原则,构造了新颖的技法,以期有效地解决牌手叫牌的困惑和难题。精细叫牌方法寄希望于牌手的精打细算,为避免无谓失误、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提供分析计算的工具、逻辑推理的手段、约定叫牌的方法和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且,在正确的叫牌理念、原理和原则指引下,在精细方法的支持下,使牌手真正享受到智慧带来的快乐。
内容提要
《桥牌叫牌原理——精细叫牌方法》是关于桥牌叫牌原理和叫牌方法的专著。叫牌是求证*定约可能性的现实性的过程。叫牌原理有助于探求定约的可能性,而叫牌方法则是论证定约现实性的工具。在构建桥牌叫牌概念体系和形式化描述方法的基础上,本书系统阐述了叫牌原理,提出了基于输墩理论的叫牌原则,设计了相对完善的精细叫牌方法。
本书在借鉴和继承外叫牌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阐明了叫牌的空间逻辑、时序逻辑,以及逻辑叫牌的思想;提出了大牌价值、牌型价值、牌阶数、满点、等效点等评价牌力的新指标;定义了诸如怪叫、异叫、靠叫、贴叫、对叫等新概念;评述了“总墩数定律”的缺陷,论证了“总赢墩定理(张氏定理)”,给出了总赢墩和总阶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104种配型的概率,揭示了联手配合的基本规律;阐述了九输墩法则、牺牲叫原则、二次逼叫进局逼叫等叫牌原则;设计了程序化、模块化、精细化的约定叫法。
叫牌与其说是搭档间的艺术,毋宁说是由桥牌竞技规则决定的叫牌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技术。叫牌规律的探索、叫牌原理的论述、叫牌原则的规范、叫牌方法的设计既是叫牌从艺术走向科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初中级牌手步入叫牌大师行列的坚实阶梯。本书力图推陈出新,深化叫牌理论、丰富叫牌方法,使之成为桥牌叫牌理论和方法的经典著作,为竞技桥牌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叫牌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
1 叫牌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1.1 叫牌概述
1.2 叫牌的基本概念
1.3 牌力估价的基本方法
1.4 叫牌基本原则
1.5 控制叫牌进程
2 非竞争性叫牌
2.1 开叫方案
2.2 1M开叫后的发展
2.3 1◇开叫后的发展
2.4 均型无将之后的发展
2.5 弱二开叫后的发展
2.6 抢先开叫后的发展
2.7 1□开叫后的发展
2.8 高花靠叫模块
3 竞争性叫牌
3.1 竞争性叫牌概述
3.2 争叫方法
3.3 对抗抢先叫
3.4 竞叫方法
3.5 加倍和再加倍
3.6 高阶竞争性叫牌
4 试探性叫牌
4.1 低花配合后的试探叫
4.2 高花配合的试探叫
4.3 其他约定叫法
5 满贯叫牌
5.1 满贯叫牌概述
5.2 程序探贯
5.3 邀请满贯
5.4 进局逼叫后的满贯试探
5.5 精细问答叫
6 防守信号
6.1 防守信号概述
6.2 防守信号的运用
6.3 精细防守信号体系
附录一 桥牌专用术语和符号
附录二 精细叫牌法约定卡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桥牌圈子里充斥着太多“秘籍”和“捷径”,大多是昙花一现的技巧,很快就会被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取代。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像是一部凝聚了几十年实战经验的“内功心法”。它的语言风格沉稳、内敛,绝无夸张浮躁之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那些“非标情况”的处理建议。我们都知道开叫、应叫的常见模式,但真正的牌局往往充满变数,比如在先手叫牌中遇到严重的争叫压力,或者在多重停叫之后如何精准地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作者在这方面展现出的冷静和条理性,简直令人叹服。他没有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而是给出了一套应对复杂情境的决策框架。这套框架的弹性十足,允许我在不同的搭档风格和对手水平下进行微调,这才是真正的“精细”,它承认了桥牌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为我们提供了与之抗衡的智慧工具。
评分这套牌艺秘籍,甫一入手,便有种醍醐灌顶之感。它并非那种故作高深、堆砌术语的学院派教材,而是真正深入了牌局的肌理之中,将那些看似飘渺的“感觉”和“直觉”用逻辑的丝线一一梳理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高低牌力分布、不同花色限制下的叫牌弹性方面所展现出的细腻洞察力。比如,书中对“过渡性叫品”的阐述,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非黑即白、非强即弱的刻板印象。它教会了我如何在信息不完全透明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介入手势,向搭档传递出至关重要的战略意图。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规则,但在实战中总会因为一两张边缘牌的分布而陷入僵局,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些“灰色地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指引。读完之后,再看那些复杂的叫牌图示,仿佛眼前拨开云雾,清晰可见牌局演变的全景路径。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升级,让人从被动的应答者,转变为主动的规划者。
评分对于那些已经打了多年牌,但总觉得自己的水平停滞不前的牌手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剂强效的催化剂。我过去常犯的错误是,习惯于在叫牌阶段“拍脑袋”决定花色或级别,等到进入成局,才发现是虚高的或者根本无法完成的定约。阅读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叫牌的速度,将每一个叫品都视为对未来十步的预判。作者对于“限制性叫品”和“自然叫品”之间边界的探讨尤为深刻。他强调,真正的精妙并非在于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而是在有限的语言空间内,确保传递的信息是“无歧义”且“高效”的。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冗余的、信息量低的叫牌。它要求我们像外科医生一样精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获取优势、排除风险的小机会。读完后,感觉自己对牌局的掌控感大大增强,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牌局发展,而是主动去塑造牌局的走向。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只谈结果不讲过程的牌论嗤之以鼻,毕竟桥牌的魅力就在于那漫长的、充满博弈的叫牌过程。这本著作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它对“过程美学”的极致追求上。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令人炫目的高赢墩,而是耐心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一个叫品的“成本”与“收益”。我发现,过去我经常因为贪图一个完美的定约,而忽略了过程中可能暴露给对手的关键信息,导致在防守端措手不及。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信息控制”这一概念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次叫牌,都被视为一次与搭档的私密对话,同时也是对敌方的谨慎试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手中的牌型反复模拟,尝试用作者所倡导的精细方法来构建叫牌树。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单纯背诵模板要有效得多。它让人真正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个叫品,而不是另一个,这种对“为什么”的深入挖掘,才是通往大师之路的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合理,它从基础的逻辑起点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策略构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那些高级技术(比如某些复杂的转移叫或者对抗性叫牌)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先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展示核心冲突点,然后再逐步引入变量和修正条件。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叫品选择的心理因素”的讨论,也提供了宝贵的非技术性指导。比如,如何识别搭档在压力下的倾向,以及如何在自己处于劣势时,通过“激进行为”来迷惑对手。这些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互动的描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牌桌心理学的入门指南。它拓宽了我对桥牌这项运动的理解边界,让我明白,技术是基石,但智慧和心性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