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历程(第2版) | ||
| 定价 | 79.0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吴国盛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301058787 | |
| 重量 | 970 | |
版序
第2版序
第2版自序
绪论
第壹章 科学史的意义
1. 科学史有助于理科教学
2. 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
3. 科学史有助于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
第2章 科学史的方法
1. 科学史与技术史:哲学家传统与工匠传统
2. 思想史与社会史
3. 综合史与分科史、断代史、国别史
第三章 五千年的历程
第壹卷 东方:古老文明的源头
第壹章 从自然史到文明史
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2. 地球演化与生命起源
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4. 文明史的序幕
第2章 东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1. 埃及
2. 美索不达米亚
3. 印度
4. 中国
第2卷 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三章 希腊qi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1. 希腊qi迹
2. 光大东方科学遗产
3. 希腊奴隶制与城邦民主制
4. 希腊思维方式与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四章 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
1. 第壹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2.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3. 芝诺的运动悖论
4. 原子论思想
5.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6. 智者与希腊数学三大难题
7. 默冬周期的发现
8. 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9.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0. 希腊建筑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1. 亚历山大里亚
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3. 阿里斯塔克:日心说的先驱
4. 古代科学巨匠阿基米德
5. 埃拉托色尼测定地球大小
6. 希帕克斯创立球面三角
7. 希罗与亚历山大里亚的技术成就
8. 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托勒密
9. 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盖伦
10. 代数学的创始人刁番都
第六章 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1.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
2. 儒略历的诞生
3. 卢克莱修与《物性论》
4. 维特鲁维:建筑学之鼻祖
5. 塞尔苏斯与罗马医学的百科全书
6. 普林尼与《自然史》
7.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
第三卷 中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七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与欧洲黑暗年代
1.兴起
2. 西罗马帝国灭亡
3. 柏拉图学园被封闭
4. 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
5. 蛮族入侵与五百年黑暗年代
6. 波依修斯:漫漫长夜中的微弱星光
第八章 阿拉伯人的科学与技术
1. 阿拔斯朝与阿拉伯科学的兴盛
2. 贾比尔:炼金术之父
3. 花拉子模与阿拉伯数学
4. 阿尔·巴塔尼与阿拉伯天文学
5. 阿尔·哈曾与阿拉伯物理学
6. 阿维森纳与阿拉伯医学
7. 阿维罗意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fu活
第九章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1. 农学
2. 中医药学
3. 天文学
4. 数学
5. 陶瓷技术
6. 丝织技术
7. 华夏建筑
第十章 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1. 纸的发明与西传
2. 印刷术
3. 火药与炼丹术
4. 指南针与航海技术
第十一章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1. 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与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的终结
2. 满清社会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3.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4.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中世纪后期欧洲学术的复兴
1.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学术的复兴
在翻阅《科学的历程》(第2版)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科学知识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书中对于那些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家们的生动刻画,让我深受感动。我看到了哥白尼在宗教压迫下坚持日心说的勇气,看到了居里夫人在简陋条件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看到了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领域颠覆传统的创新。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科学史上的光辉篇章,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的结果,更是人类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它让我觉得,阅读科学史,就是在阅读人类最伟大的冒险故事,而这本书,无疑是这场冒险最精彩的记录。
评分我常常思考,科学知识的积累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这本书,正是一部关于这种改变的生动写照。《科学的历程》(第2版)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理论本身,更是深入探讨了科学思想是如何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最终重塑了我们的世界。我被书中关于科学革命如何催生工业革命,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如何影响了哲学、艺术和社会形态的描述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将科学知识孤立起来讲,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这使得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联系。书中的例子非常丰富,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磁波的发现,再到基因工程的突破,每一个科学成果的背后,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力量,以及它如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喜欢阅读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科普读物的人来说,《科学的历程》(第2版)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次惊喜。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科学领域,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完整图谱。从宇宙的起源到生命的奥秘,从物质的构成到意识的探索,书中几乎囊括了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所有重要的科学分支。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将这些知识孤立起来,而是通过“历程”这一主题,将它们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科学的“跨学科性”的强调,它让我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珍藏着人类智慧的精华,等待着我去发掘和探索。
评分我一直相信,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并预见未来。这本书,正是一本能够带我进行这样一场深刻的“时间旅行”的读物。《科学的历程》(第2版)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知识的陈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理性思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宏大叙事。它带领我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中世纪的炼金术,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革命的曙光,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科学巨人”们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的解读所吸引。它并没有简单地赞美他们的伟大,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走过的弯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来突破思想的藩篱。这种对科学精神的深刻解读,让我不仅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而又不失专业感。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烫金的“科学的历程”几个大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人,但又不像专业人士那样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所以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带领我探索科学奥秘的入门读物。之前也翻阅过一些科普书籍,但要么内容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碎片化,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标题所吸引,“科学的历程”,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了解的吗?而且,它还标注了“第2版”,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经过了更新和完善,更加符合当下的科学认知。封面上“北京大学”的字样,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有了极大的信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虽然只是初步翻阅,但从目录和开篇的介绍来看,它似乎囊括了从古至今,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再到科学思想的演变,内容非常丰富,令人期待。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插图,虽然我还没有细读,但从插图的精美程度和示意性来看,它们一定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这本书让我感觉,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充满了故事和人文关怀的精彩旅程。
评分作为一个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平衡科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思想性的著作。在我看来,《科学的历程》(第2版)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不仅仅详细介绍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脉络,还深入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社会属性等哲学层面的问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科学解释”的探讨,它不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追问“为什么”。例如,在讲述量子力学的发展时,书中并没有回避其反直觉的性质,而是深入分析了科学家们是如何在实验证据的驱动下,逐步接受并发展出这一理论的。这种对科学解释的哲学反思,让我对科学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史不仅仅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理论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探索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斗争。这本书的标题“科学的历程”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并且在翻阅过程中,这种感受被进一步证实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将科学的发现置于其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讲述,这使得那些曾经被我视为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在讲述牛顿力学的时候,书中不仅仅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本身,还描绘了当时社会对天体运行的认知是如何受到限制,以及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如何突破这些限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观。这种叙事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进步的驱动力,以及科学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修正,甚至被颠覆的。书中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尤其是一些关于科学家们的生活故事和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心路历程的描写,更是让我觉得这些伟大的头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坚持和热爱才成就了科学的辉煌。这种人文关怀的注入,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探索的史诗。
评分作为一个对宇宙万物都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总是被那些能够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所吸引。然而,很多时候,这些理论的表述方式都过于专业和抽象,让我望而却步。《科学的历程》(第2版)这本书,正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的科普性质非常强,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科学理论的起源和演进过程的详尽阐述。例如,在讲述原子论的发展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德谟克里特的早期猜想,还详细描述了道尔顿如何将其科学化,以及之后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的发现如何不断完善和修正了原子模型。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科学知识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也让我体会到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可证伪性”的宝贵品质。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将抽象的微观世界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事物。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理解和欣赏的智慧结晶。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心智,激发探索的欲望。而这本书,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绝佳工具。《科学的历程》(第2版)以其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科学知识图景。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科学教育的价值的体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科学思维的培养。例如,书中在讲述物理学定律时,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这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直观感受,并激发他们动手实践的兴趣。同时,书中对于科学史上的那些“思想实验”的介绍,更是能够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一步地去发现,去思考,去领悟。我相信,任何年龄段的读者,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都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学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和革命性的突破。在阅读《科学的历程》(第2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于不同科学领域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范式转移”的描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在天文学领域,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不仅仅是天文学知识的更新,更是人类宇宙观的颠覆。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可动摇的理论是如何被新的证据所挑战,以及科学思想是如何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前进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被遗忘的”科学家的关注,他们的贡献虽然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却是科学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对科学发展全景式的描绘,让我对科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几个闪耀的名字,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科学图景。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