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2014 |
| 作者 |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
| 定价 | 26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2549 |
| 出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农业科技院年鉴20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编写,内容涉及科研与推广、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人事管理与人才建设、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人物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大事记等,全面反映了中国农科院在2013年的重大事件、工作业绩和研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院机关,承担了历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中国农业科学院简报》和《院科技发展报告》等图书与报告的汇编工作。 |
| 目录 | |
| 一、总类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世界院所建设步伐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工作会议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表彰2014年度研究所评价和机关考核单位的通知 二、科研创新与创新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科研计划执行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科技成果统计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获奖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获奖科技成果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获得的其他形式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科技论文等有关数据统计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平台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绩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科技创新工程第3批试点研究所及科研团队组建的批复 聚焦科学问题推动协同创新 ——李家洋在院七届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陈萌山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凝聚共识、群策群力 大力加强我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在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培训暨科技规划工作会上的讲话 三、科技兴农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科技兴农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试验基地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目录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入选目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知识产权工作总结 中国农业科学院通州院区筹建工作备忘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合作协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报社战略合作协议 德州市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备忘录 “京津冀农业与水安全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协议 四、国际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国际合作工作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与赛富林农业大学关于建立联合实验室和促进 农业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关于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卡州立 大学农业科学联合中心”的合作协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古巴国家蚕桑项目组关于开展蚕桑合作的行动计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谅解备忘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与阿根廷国家农牧业科学院(INTA)技术合作协议 五、人事管理与人才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人事人才工作综述 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及院直属单位(部门)领导人员名单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院属各单位人员情况统计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 六、计划财务管理与条件建设 七、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八、综合政务管理 九、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工作 十、人物介绍 十一、大事记 十二、附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时常会感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其发布的年鉴,必然承载着国家在农业领域最前沿的探索和最扎实的实践成果。虽然我此次无缘一览《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2014》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所代表的严谨态度和学术高度,是我一直以来所信赖的。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出中国农业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不仅关乎国家的根本,也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年鉴,不仅仅是科研成果的罗列,更是一种思想的沉淀和智慧的传承。它应该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特定年份所聚焦的重点研究领域,以及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我设想,2014年的年鉴,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在生物育种技术、精准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都是我个人研究中非常看重的环节,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未来的竞争力。
评分每当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的发展状况时,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这一系列重要的文献资料。尽管我此刻并没有翻阅2014年的那本年鉴,但我对其所代表的价值和深度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性的出版物,更是一种对国家农业科研力量的系统梳理和高度概括。我常常会从年鉴中寻找那些能够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证据。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2014年那个时间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及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是如何布局和开展工作的。这些宏观层面的政策与实践,对于我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全局观至关重要。一本好的年鉴,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科研机构的战略方向,以及这些战略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科研项目、技术推广和政策建议。我设想,2014年的年鉴,会详细记录下当年在推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成果。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颇感兴趣的观察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提供全面、深入分析的资料。虽然我这次没有机会阅读《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2014》,但从其名称和主办单位来看,我能推测出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我经常会将这类年鉴视为理解特定年份中国农业政策走向和科技发展态势的“百科全书”。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和政策是如何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最终对农民的生计、乡村的振兴产生影响的。我尤其对年鉴中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章节充满期待。这些内容往往能反映出国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实践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年鉴,应该能够呈现出数据背后的故事,分析政策制定的逻辑,并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农业发展复杂性的框架。我设想,2014年的那本年鉴,可能详细记录了当时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智慧农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这些信息对于我理解当前中国农业改革的深层逻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动向的研究者,我常常需要翻阅各种权威的资料来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每次想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心中总是涌起一种踏实感。虽然我此次要探讨的并非是2014年的那本具体刊物,但不得不说,年鉴系列本身所代表的严谨、系统和深度,早已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常常会将其视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农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发展脉络、政策导向以及科研突破。每一次拿到一本新的年鉴,我都会先浏览目录,快速定位与我研究方向相关的章节,比如在生物技术、绿色农业、农村经济政策等领域。那些由顶尖专家学者撰写的综述性文章,往往能为我打开新的研究思路,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和数据依据。同时,年鉴中对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成果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了解前沿动态的窗口,有时甚至能引发我与相关研究团队的进一步交流。我尤其欣赏年鉴在梳理年度农业发展状况时所呈现出的宏观视角,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宏观政策是如何层层传导,并最终影响到基层农业生产的。这种体系化的梳理,是其他任何碎片化的信息来源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尽管我此次未能深入探讨2014年的具体内容,但我对年鉴系列整体的价值和影响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可。
评分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一本详实且权威的年鉴,无异于一座灯塔,指引着迷茫的探索者。尽管我手头并没有2014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但凭借过往的阅读经验,我对这类年鉴的价值有着深刻的体会。它们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年来各项工作的系统总结与深度解读。我常常在思考,当年的科研人员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田间地头、实验室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汗水的。年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辛勤付出的凝结,是对他们不懈探索精神的有力证明。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技术推广、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实际应用类的内容。因为在我看来,农业的根基在于实践,而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最终要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惠及亿万农民。一本好的年鉴,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示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它也应该能够揭示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启示。想象一下,当年的农业科学家们,他们是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围绕着绿色发展、可持续性等核心议题展开工作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