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1) 核心考点(1) 备考策略(1) 章数字推理(2) 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2)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7) 同步训练(21) 参考答案及解析(22) 第二章数字运算(25) 节计算问题(25) 第二节应用型问题(28) 第三节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34) 第四节几何问题(38) 第五节数学原理问题(40) 第六节分析推理问题(42) 第七节其他问题(43) 同步训练(48) 参考答案及解析(49) 考情分析(51) 核心考点(51) 备考策略(51) 章选词填空(52) 同步训练(73) 参考答案及解析(75) 第二章片段阅读(77) 节主旨归纳题(77)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89) 第三节推断下文题(98)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102) 同步训练(106) 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第三章语句表达(111) 节病句辨析(111) 第二节语句排序(118) 同步训练(121) 参考答案及解析(122) 考情分析(123) 核心考点(123) 备考策略(123) 章演绎推理(124) 节必然性推理(124)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138) 同步训练(154) 参考答案及解析(155) 第二章定义判断(157) 同步训练(169) 参考答案及解析(170) 第三章图形推理(171) 节图形推理基础知识(171) 第二节分类型图形推理(184) 第三节类比型图形推理(186) 第四节顺推型图形推理(187) 第五节九宫格图形推理(189) 第六节空间型图形推理(191) 同步训练(193) 参考答案及解析(195) | 1 第四章类比推理(196) 节概念间关系(196) 第二节近反义关系(197) 第三节描述关系(198) 第四节条件关系(199) 第五节语法关系(200) 同步训练(202) 参考答案及解析(202) 考情分析(203) 核心考点(203) 备考策略(203) 章资料分析基础概念(204) 第二章资料分析核心考点(210) 第三章资料分析速解技巧(222) 同步训练(242) 参考答案及解析(243) 考情分析(245) 核心考点(245) 备考策略(245) 章经济学(246) 节微观经济学(246)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259) 同步训练(264) 参考答案及解析(265) 第二章金融学(266) 节信用、利息与利率(266) 第二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268) 第三节银行主要业务(271) 第四节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277) 第五节货币供求均衡(281) 第六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84) 第七节国际金融(288) 第八节世界经济组织(293) 第九节银行管理(296) 第十节职业操守(302) 同步训练(306) 参考答案及解析(308) 第三章财务分析(310) 节财务分析概述(310) 第二节财务能力分析(310) 第三节财务综合分析(313) 同步训练(314) 参考答案及解析(315) 第四章银行业法律法规(316) 节中国人民银行法(316) 第二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317) 第三节商业银行法(320) 第四节物权法(322) 第五节合同法(325) 第六节公司法(329) 第七节证券法(334) 第八节票据法(338) 同步训练(342) 参考答案及解析(34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46) |
《中公版·2018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具有以下特点:
,依据考情,分析真题。
多位中公教育教师通过研究近年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分析考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将常考知识点进行了总结,精选相关内容编辑成书。
第二,浓缩考点,讲解精炼。
由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本书将各项常考内容集锦于一体,方便考生集中复习,保持知识连贯一体性。同时,本书还对这些考点的讲解进行了提炼,以期用尽量简短的篇幅让考生了解招聘考试的概况。
第三,添加二维码,随时答疑。
本书加入了部分二维码。这些二维码是中公教育教师针对书中的部分题目和考点的视频讲解,方便考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随时听取讲解。
同时,购买本书可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
《中公版·2018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方便考生对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进行考前复习,中公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对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进行了分析,根据真题情况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招聘考试解读:主要包括2017年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考概况、试题分析、真题举例。
篇通用就业能力测试:包括言语理解、数字运算、逻辑推理、思维策略和资料分析5章内容。
下篇综合知识:包括时政、经济、金融、法律、管理和英语6章内容。
同时,在每篇的篇页章,设置了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版块,每章的设置了同步训练,方便考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篇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两种题型。在近两年的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涉及20题,数字推理5题,数字运算15题。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图形形式数字推理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利润问题几何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浓度问题
1.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多,但不难,认认真真地掌握,为解题打下基础。
2.抓重点题型。数字推理主要考查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和图形形式数字推理;数字运算集中考查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年龄问题等。掌握这些题型的公式、分析思路和常见解题模型,就能得到考试的基本分数。
3.做一定量的练习。复习数量关系必须勤动笔,多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
章数字推理
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应试者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数列形式数字推理是考试中古典、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因此分析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就成为备考数字推理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组合数列、整数拆分数列,是形式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等差数列的公差。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其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a1-a2)×=a3。
综上,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4)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或增减无序的不是等差数列,因为作差后的数列先正后负不具规律性。
1.35,29,24,20,17,()
A.12B.13C.14D.15
【答案】D。解析:从数列变化趋势角度分析,递减较平缓,属于典型的二级等差数列。
3529242017(15)
作差
-6-5-4-3(-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5,12,21,34,53,80,()
A.121B.115C.119D.117
【答案】D。解析:从数列整体特征角度分析,题干有6项,比一般的数字推理多一项,且递增趋势较为平稳。而53是一个质数,排除了作商求解。数项多、递增平稳、不宜作商这三点提示我们可能需要连续作差。
51221345380(117)
作差
79131927(37)
作差
2468(10)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3.39,62,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答案】B。解析: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求解。
396291126149178(213)
作差
2329352329(35)循环数列
4.3,4,7,16,()
A.23B.27C.39D.43
【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进行验证。
34716(43)
作差
139(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5.-2,-1,-5,11,()
A.-53B.-36C.-25D.3
【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增减交替的数列,有四种可能,其一是等差数列变式,其二是等比数列变式,其三是间隔组合数列,其四是多次方数列变式。由于题干只有4项,且数字较小,有正数也有负数,首先考虑作差求解。
-2-1-511(-53)
作差
1-416(-6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6.1,5,14,39,88,()
A.185B.225C.209D.329
【答案】C。解析:数列递增趋势明显,但各项间没有明显的特征表明有递推关系或者含多次方数,则优先考虑作差。二级差均是平方数,因此考虑规律是多次方数,进而发现底数是质数列。
15143988(209)
作差
492549(121)
↓↓↓↓↓
22325272(112)底数为质数列
这道题考查了作差法、对多次方数列的改写以及质数列三个考点,复合考查导致规律本身隐藏很深,因此等差数列变式的一大特点是原数列没有很明显的数项特征。
7.7,7,9,17,43,()
A.119B.117C.123D.121
【答案】C。解析:数列单调递增,且增幅并不夸张。考虑到有17和43两个质数的存在,其中43附近没有多次方数,选择作差。
7791743(123)
作差
02826(80)
作差
2618(54)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这本书真的把我难住了,我以为是针对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招聘考试,但翻开来看,内容实在太泛泛了。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通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手册,什么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这些内容固然重要,但对于我备考农信社这种有明确岗位要求的考试来说,帮助实在有限。我期望的是能够深入讲解金融基础知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模式、相关政策法规,甚至是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和解析。但这本书里,这些核心内容却显得十分单薄,像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挖掘。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理解那些通用的职场道理,却发现它们与我真正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不大,这让我感到有些失落和沮丧。尤其是在“通用就业能力”这部分,虽然理论上都讲到了,但缺乏具体案例和与农信社业务场景的结合,感觉就像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内化吸收。如果我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软技能,可能这本书还算勉强及格,但作为农信社考试的“专用教材”,它的针对性确实不足,让我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更专业的复习资料,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备考压力和时间成本。
评分我当时买这本书,主要是看中了“2018版”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考试用书”这两个标签,以为能获得最新的、最贴合考情的备考指导。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内容更新可能存在一些滞后。虽然提到了2018版,但有些案例和政策解读似乎还停留在之前的年份,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来说,可能意味着信息的时效性不够强。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广东农信社”的部分,希望能了解其最新的发展动态、业务重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但书中提供的信息比较概括,缺乏深度分析。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术语和概念的解释,似乎过于简化,对于我这种非金融专业背景的考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不够清晰。我期待的是能够有一本教材,能够像老师一样,一步步地引导我掌握那些核心的金融知识,并且能够告诉我这些知识在农信社的实际业务中是如何应用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概览”,而非“精讲”。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包罗万象”但“缺乏重点”的教材。它试图涵盖从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到复杂的职业素养,几乎把所有可能用到的“通用就业能力”都罗列了一遍。一开始我以为这能帮我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读到后面,我发现它就像是在“大水漫灌”,很多内容对于我备考农信社这样具体岗位的考生来说,显得有些“离题万里”。我更需要的是针对农信社业务知识的书籍,比如农村金融政策、信贷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电子银行应用等,而这本书里这些专业性的内容,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和一些非常基础的职场常识混在一起,难以区分优先级。而且,这本书的题目练习部分,也更侧重于考察一些通用的逻辑推理和常识判断,很少有与农信社实际业务场景紧密结合的题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刚走出校门,对职场完全没有概念的新人,而不是像我这样有明确求职目标,需要针对性备考的考生。花时间去啃读这本书,总觉得有些“舍本逐末”,时间成本太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到一种“似是而非”的迷惑。它宣称是“考试用书”,并且带有“一本通”的字样,我原以为它能够提供一条清晰、高效的备考路径,让我事半功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书中内容的组织结构,有时候让我觉得跳跃性很大,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一会儿讲到沟通技巧,一会儿又突然切入到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的论述,这些内容虽然都有价值,但放在一个考试教材里,显得有些散乱,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书中对于“广东农信社”的介绍,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分析其在广东省的地位、业务特点以及发展战略,这让我觉得它对目标机构的了解不够深入。我更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深入剖析广东农信社的机构特点、业务优势、发展前景,以及与此相关的考试重点和难点。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薄弱,更像是一本泛泛而谈的“通用职场指南”,而非“备考利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像是一个“大杂烩”,试图将所有可能用到的知识点都塞进来,但结果就是每一项都显得不够深入,也缺乏针对性。它涵盖了从语言文字到人际关系,再到心理素质的方方面面,让人眼花缭乱。我原以为“一本通”意味着全面而深入,但实际上,它更像是“浅尝辄止”。对于我这样备考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考生来说,我最需要的是能够深入理解农村金融政策、金融风险防范、信贷业务知识以及最新的金融科技应用。这本书中,这些专业知识的内容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深入讲解其原理和应用。例如,在谈到信贷风险时,它可能只是简单地提一下“注意风险”,却没有任何关于如何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和案例。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什么都有,但要找到真正解决我问题的“扳手”,却需要花费很多力气。我期望的是一本能够为我“量身定制”的教材,而不是一本“通用型”的职场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