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 金刚经说什么(袖珍版)(全二册) 9787506092579 东方出版社

QD 金刚经说什么(袖珍版)(全二册) 9787506092579 东方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 著
图书标签:
  • 金刚经
  • 佛教
  • 经典
  • 袖珍版
  • 东方出版社
  • 佛学
  • 哲学
  • 宗教
  • 文化
  • 心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2579
商品编码:2948255859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金刚经说什么(袖珍版)(全二册)

定价:96.00元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60925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课记录。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自己的心得。《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注释达一百多种。

目录


作者介绍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文摘


序言



《禅宗公案精选:洞山良价的“山是山,水是水”》 本书精选了禅宗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富深思意味的公案,聚焦于洞山良价禅师及其“山是山,水是水”的悟境。全书共分三卷,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文字表象,直抵禅宗心法的核心。 第一卷:初发心与境相未离 此卷着重阐述初学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常见迷惘。禅宗修行,首重“信”与“疑”。公案多以僧人问禅师“如何是道?”或“如何是佛性?”等基础性问题展开。例如,收录了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强调,破除修行者对“大道”的神秘化想象。 我们深入分析了初期禅师如何引导弟子认识到“心外无物,法外无佛”的道理。书中详细解读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个层次:此时的认知,虽已脱离了世俗的执着,但仍未彻底放下对“山”和“水”的分别心,即“未悟”的阶段。这阶段的修行者往往对文字和概念仍有依赖,如同镜子虽然擦亮了,但映照出的影像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尚未达到“空”的境界。 本卷通过大量对话录,展示了禅师如何以机锋巧妙地应对弟子的常见误解,如将“空”视为“无”,将“悟”视为“获得”。重点分析了如何从“我执”的细微处入手,逐步剥离对二元对立的依赖。 第二卷:山水间体的般若显现 第二卷是全书的核心,集中探讨洞山良价的“山是山,水是水”达到“中道”的境界。这并非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彻底的“空”之后,对万事万物的圆融回归。 洞山良价的悟境,被后世誉为“五位说”的精髓所在。本书详细梳理了五位说的结构,特别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山是山,水是水”的飞跃。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空”的阶段。此时,修行者已了知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本体是空寂的,山水之形相皆是虚妄。但若停留于此,则易陷入“空执”,成为“过活祖师”。 “山是山,水是水”:这是中道的圆融。在彻底了知“空性”后,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但山与水已不再是凡夫所见的有实体、有分别的“物”,而是以空性为体、以显现为用的“法”。它们之间没有了主客之分,没有了执着的烙印。山水在当下即是圆满的佛性,是般若的显现。 本卷选取了大量记载洞山良价在行脚、坐禅、乃至日常劳作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法语,分析其如何契合“中道实相”。例如,他行至一处,见清泉流淌,随口吟诵的偈语,如何体现了“不离法界,不着法界”的微妙境界。 第三卷: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实践 第三卷将理论回归到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将“山是山,水是水”的体悟融入日常生命。禅宗强调“搬柴运水,无非是道”。 此卷引入了临济义玄的棒喝机锋,以期打破修行者在理解“空”之后的懈怠与自满。棒喝的目的不在于伤害,而在于激发病人灵台清明,使其瞬间跳出思维的牢笼。书中对比了洞山的“不离宗风”与临济的“疾风骤雨”,说明悟后修行的不同侧面——一个是润物细无声的圆融,一个是当头棒喝的警醒。 我们还探讨了“如何知晓自己是否达到了‘山是山,水是水’的境界?”答案并非依赖于他人的印可,而是对生命体验的彻底转变。表现为对得失、爱憎、生死等一切对立面的绝对放下,但同时,对每一个当下都能以最饱满、最真诚的态度去接纳和活出。 书中详细解析了“祖师西来意”的终极指向——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通过对多则公案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禅宗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困境,最终实现生命的彻底解放,真正做到“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但拂拭之后,更要懂得镜体本自清净,无需刻意。 本书结构严谨,语言平实,旨在提供一套系统而深入的禅宗心法指南,帮助读者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那个“山水本自圆满”的安稳之道。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集,而是一部通往自我本性的指南图谱。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气质所吸引。它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带着一种不染尘埃的纯粹。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那些平日里纠结的烦恼,似乎都在文字的引导下,变得微不足道。它不是那种会给你灌输人生哲理的书,而是通过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让你去体会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一种更淡然的心境。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脚下的芸芸众生,一切纷扰都显得那么渺小。书中的某些词句,虽然简短,却极具穿透力,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深思。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超越”问题,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世间万物,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很精致。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庄重,材质也很有质感,摸上去温润滑腻,非常舒服。打开来,纸张的颜色是那种淡雅的米白色,不是刺眼的雪白,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对眼睛非常友好,不容易感到疲劳。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疏朗有致,即便是在光线不那么充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觉得拥挤或者吃力。而且,作为袖珍版,它的大小正好可以轻松地放进随身的包包里,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间休息,或是夜晚临睡前,都能随时随地拿出来翻阅,非常方便,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也很牢固,每一页的粘合都做得相当到位,不用担心翻动的时候会散页,整体的印刷质量也非常清晰,墨色浓郁而不晕染,让人赏心悦目。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它不像很多励志书籍那样,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去鼓舞你,而是以一种非常平静、内敛的方式,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力量。读它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放缓思绪,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谷,聆听着风声和流水的声音。书中的字句,没有刻意去追求情感的煽动,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能够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某种东西。我尤其欣赏它那种“留白”的智慧,很多时候,它只是点到为止,却能让你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体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去感受那些超越文字本身的存在,去领悟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突然发现了一扇通往宁静世界的窗户。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就好像能瞬间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进入一个更加平和、深入的思考空间。它的文字,虽然是古老的经典,但经过编者的整理和呈现,却意外地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不至于让人望而生畏。我特别喜欢它的某种节奏感,读起来有一种舒缓的力量,仿佛在引导着你一步步剥离表面的浮躁,去触碰内心深处的一些真实。它并非那种需要高深学识才能理解的读物,而是以一种更加亲切、包容的方式,向每一个有心人敞开了门扉。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些新的感悟,哪怕只是寥寥几句,也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持久的回味。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能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与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带来的那种“浸润式”的阅读体验。它没有试图去强加某种特定的解读,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读者可以以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去与文字对话。我常常会在读完一段后,停下来,让那些文字在脑海里慢慢沉淀,仿佛在感受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悄地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它的文字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能在朴素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像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感觉不是那种“醍醐灌顶”式的瞬间顿悟,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内在的某种转变。它更像是一位温和的引路人,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走向答案的路径,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了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