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应用电路分析(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定价:99.00元
作者:(美)萨迪库,苏育挺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1470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萨迪库编著的《应用电路分析/国外电子与电 气工程技术丛书》阐述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可作为 工程技术专业“线性电路分析”课程的教材。全书分 为两部分,部分包括~10章,主要介绍直流 电路,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阻、电容、电 感、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并联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等;第二部分包括1~19章,主要介绍交流电路。
内容包括:交流电压和电流、相量和阻抗、正弦稳态 分析、谐振、频率响应、波特图、三相电压、变压器 、二端口网络等。
目录
出版者的话译者序前言致学生部分 直流电路章 基本概念 1.1 引言 1.2 国际单位制 1.3 科学记数法和工程记数法 1.4 科学计算器 1.5 电荷与电流 1.6 电压 1.7 功率与能量 1.8 应用 1.9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 综合题第2章 电阻 2.1 引言 2.2 电阻 2.3 欧姆定律 2.4 电导 2.5 圆形导线 2.6 电阻的类型 2.7 电阻的色码 2.8 标称电阻值 2.9 应用:测量 2.10 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2.11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3章 功率和能量 3.1 引言 3.2 功率和能量 3.3 电路功率 3.4 功率符号规则 3.5 电阻元件的额定功率 3.6 效率 3.7 熔丝、断路器和接地故障断路器 3.8 应用:瓦特表和瓦时表 3.9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4章 串联电路 4.1 引言 4.2 节点、支路和回路 4.3 电阻的串联 4.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4.5 串联电压源 4.6 分压电路 4.7 接地 4.8 计算机辅助分析 4.9 应用 4.10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5章 并联电路 5.1 引言 5.2 并联电路 5.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5.4 并联电流源 5.5 电阻并联 5.6 分流电路 5.7 计算机辅助分析 5.8 故障排除 5.9 应用 5.10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6章 串并联电路 6.1 引言 6.2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6.3 梯形网络 6.4 受控源 6.5 仪表的负载效应 6.6 计算机辅助分析 6.7 应用:惠斯通电桥 6.8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7章 分析方法 7.1 引言 7.2 网孔分析法 7.3 含有电流源的网孔分析法 7.4 节点分析法 7.5 含有电压源的节点分析法 7.6 基于观察法的节点分析与网孔分析 7.7 节点分析法与网孔分析法的比较 7.8 △-Y转换 7.9 计算机分析 7.10 应用:直流晶体管电路 7.11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8章 电路定理 8.1 引言 8.2 线性特性 8.3 叠加定理 8.4 电源变换 8.5 戴维南定理 8.6 诺顿定理 8.7 大功率传输定理 8.8 弥尔曼定理 8.9 置换定理 8.10 互易定理 8.11 计算机软件验证电路定理 8.12 应用:电源建模 8.13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9章 电容 9.1 引言 9.2 电容简介 9.3 电场 9.4 电容的种类 9.5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9.6 电流电压关系 9.7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9.8 计算机分析 9.9 故障诊断 9.10 应用实例 9.11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0章 电感 10.1 引言 10.2 电磁感应 10.3 电感简介 10.4 能量存储和直流稳态 10.5 电感的种类 10.6 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10.7 RL暂态电路 10.8 计算机分析 10.9 应用实例 10.10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第二部分 交流电路1章 交流电压和电流 11.1 引言 11.2 交流发电机 11.3 正弦量 11.4 相位关系 11.5 平均值和有效值 11.6 示波器 11.7 真有效值表 11.8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2章 相量和阻抗 12.1 引言 12.2 相量和复数 12.3 电路元件的相量关系 12.4 阻抗和导纳 12.5 阻抗合并 12.6 计算机辅助分析 12.7 应用 12.8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3章 正弦稳态分析 13.1 引言 13.2 网孔分析法 13.3 节点分析法 13.4 叠加定理 13.5 电源变换 13.6 戴维南等效电路与诺顿等效电路 13.7 计算机分析 13.8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4章 交流功率分析 14.1 引言 14.2 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 14.3 大平均功率传输 14.4 视在功率与功率因数 14.5 复功率 14.6 交流功率守恒 14.7 功率因数校正 14.8 应用 14.9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5章 谐振 15.1 引言 15.2 串联谐振 15.3 品质因数 15.4 并联谐振 15.5 计算机分析 15.6 应用实例 15.7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6章 频率响应和波特图 16.1 引言 16.2 分贝表示法 16.3 传输函数 16.4 波特图 16.5 滤波器 16.6 计算机辅助分析 16.7 应用 16.8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7章 三相电路 17.1 引言 17.2 三相发电机 17.3 对称三相电压 17.4 对称YY联结 17.5 对称Y△联结 17.6 对称△△联结 17.7 对称△Y联结 17.8 对称系统中的功率 17.9 非对称三相系统 17.10 计算机辅助分析 17.11 应用 17.12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8章 变压器和耦合电路 18.1 引言 18.2 互感 18.3 耦合电路中的能量 18.4 线性变压器 18.5 理想变压器 18.6 理想自耦变压器 18.7 计算机辅助分析 18.8 应用 18.9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9章 二端口网络 19.1 引言 19.2 阻抗参数 19.3 导纳参数 19.4 混合参数 19.5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19.6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 19.7 计算机辅助分析 19.8 应用 19.9 本章小结 复习题 习题附录A 联立方程组和矩阵求逆附录B 复数附录C PSpice的Windows版本附录D Multisim附录E MATLAB附录F TI-89 Titanium计算器附录G 奇数编号习题答案
作者介绍
Matthew N.O.Sadiku 博士,美国Prairie View A&M;大学教授,兼任IEEE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杂志副主编。发表过百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过20余部著作。之前曾在朗讯、波音等公司从事研发工作。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立刻被它厚重的体积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作为一本国外引进的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可想而知。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化书中的每一个公式和定理,但单从其标题和作者阵容来看,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深度。我个人对电路分析这一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萨迪库和苏育挺两位作者的名字,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的著作往往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广大工程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参考的宝贵机会。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绘制得非常精细,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电路概念至关重要。即使我暂时无法完全理解某个章节的复杂论述,但这些直观的图形化辅助,已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我能够对其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工程指南,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刚拿到这本《正版新书--应用电路分析》时,我并没有立即投入到逐字逐句的研读中。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专业书籍的尊重。这本书的份量感十足,封面设计庄重而不失现代感,透露出国际化的视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质量有了天然的信任。我尝试性地翻阅了几个章节,虽然很多内容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作者的叙述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极其复杂的概念,以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例子讲解非常到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我看到了电路分析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即使我只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以感受到作者的严谨和对细节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工程理解的大门,等待着我去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正版新书--应用电路分析(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美)萨迪库,苏育挺 机械工业出版》,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并没有深入研究其内容,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和一些零散的观察来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规整,翻阅时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封面的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性,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尝试翻阅了几页,虽然当时并没有时间深入学习,但书中展现出的清晰逻辑和条理分明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作者的专业功底和表达能力赞叹不已。即使是那些我不太熟悉的章节,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仿佛作者在循循善诱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走进知识的殿堂。这种设计和初步的触感,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在品质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为我打开新的视野。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并没有急于去啃食其中的理论知识,而是先从整体上感受它的“气质”。作为一本国外引进的丛书,它自带一种严谨的学术范和国际化的视角。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令人满意,这为阅读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我尚未深入到每一个电路图和每一个公式的细节中,但作者在章节编排和内容组织的逻辑性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尝试跳跃性地翻阅了几个部分,发现即使是那些我不太熟悉的领域,作者的讲解也显得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似乎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这种“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质量充满了信心。我能够预见到,一旦我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研读,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我并非电子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系统性和深度,依旧让我为之侧目。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书名也直接点明了其专业领域。在我初步翻阅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图文并茂的讲解所吸引。即使一些公式和概念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作者似乎总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实际应用的侧重,这让电路分析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尽管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书中的全部内容,但我已经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为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