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材料导论 吕银祥,袁俊杰,邵则淮著 9787562824350

现代信息材料导论 吕银祥,袁俊杰,邵则淮著 97875628243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银祥,袁俊杰,邵则淮著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材料
  • 现代信息材料
  • 材料科学
  • 导论
  • 吕银祥
  • 袁俊杰
  • 邵则淮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材料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24350
商品编码:294637683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信息材料导论

定价:28.00元

作者:吕银祥,袁俊杰,邵则淮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2824350

字数:269000

页码: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12章,主要介绍了各种信息材料,包括有机信息传输材料,有机信息探测材料,有机信息处理材料,有机信息显示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信息存储材料,分子电子材料,有机电子封装材料等内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结合实际,选取重要的信息材料应用实例着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功能、制备方式及应用,同时介绍了信息材料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本书适用于材料类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供从事信息材料研究工作者作为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微纳光电材料的科学与应用》 概述 《微纳光电材料的科学与应用》是一本面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专业教材,深入探讨了微纳尺度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原理,以及以此为基础设计、制备和应用各类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关键技术。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微纳光电材料的设计理念、性能调控机制,并掌握其在光通信、光存储、信息显示、能源转换、生物传感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 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微纳光电材料的基础理论 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微纳尺度效应: 量子力学基础: 详细阐述光子的概念、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发射、散射、衍射、干涉、全反射等)在微纳尺度下的量子化特征。介绍能带理论、激子、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等基本物理过程。 经典电磁理论与微纳光学: 回顾麦克斯韦方程组,介绍光的电磁波特性。重点阐述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的产生机理、传播特性及其在增强光物质相互作用中的关键作用。深入分析衍射极限、亚波长结构的光学效应,以及近场光学与远场光学的差异。 微纳结构的光学响应: 探讨不同几何形状(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片、光子晶体等)和周期性排列的微纳结构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反射、透射和散射的影响。引入光学常数、介电函数、折射率等概念,并分析其在微纳尺度下的频率和维度依赖性。 2. 新型微纳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 介绍量子点为何会产生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其尺寸、形状、组成对其光电性能(如发光波长、量子效率、荧光寿命)的精确调控。讨论其制备方法(如溶液合成法、气相沉积法)和表面钝化技术。 有机光电材料: 介绍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电子传输机制。重点关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常用材料(如小分子、聚合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光敏染料、有机光伏(OPV)材料等,分析其光电转换原理和性能优化策略。 金属纳米材料: 深入探讨贵金属(金、银)和过渡金属(铝、铜)纳米颗粒的光学共振效应(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分析其尺寸、形状、基底材料对其LSPR峰位置和强度的影响。介绍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如化学还原法、电子束光刻、聚焦离子束刻蚀)。 介电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 介绍氧化物纳米材料(如TiO2, ZnO)在光催化、光电探测中的应用。探讨不同材料的复合,如金属-半导体异质结、介电-金属纳米结构,以实现协同效应,例如增强光吸收、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 二维(2D)材料: 重点介绍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如 MoS2, WS2)等二维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独特优势,如高迁移率、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可调的能带结构,以及在光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光调制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第二部分:微纳光电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1. 设计理论与模拟计算: 第一性原理计算: 介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等方法,从原子、电子层面预测和设计材料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电学特性。 电磁场模拟: 阐述有限差分时域(FDTD)、耦合波导分析(CWA)等数值模拟方法,用于精确预测微纳结构的光学响应,优化结构设计。 材料设计软件与流程: 介绍常用的材料设计软件和模拟流程,以及如何将模拟结果指导实验制备。 2. 微纳光电材料的制备技术: 自组装技术: 介绍利用化学反应、物理作用等驱动力,实现纳米材料的有序自组装,如胶体自组装、分子自组装,用于制备周期性纳米结构。 薄膜沉积技术: 详细介绍物理气相沉积(PVD,如蒸发、溅射)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如APCVD, LPCVD, PECVD)在制备高性能薄膜光电器件材料中的应用。 光刻与刻蚀技术: 介绍光刻(如紫外光刻、电子束光刻)和刻蚀(如干法刻蚀、湿法刻蚀)在图案化和制造精密微纳结构中的核心作用。 溶液加工技术: 重点介绍旋涂、印刷(如喷墨打印、丝网印刷)等成本效益高、可大面积制备的溶液加工技术,尤其适用于有机和量子点材料。 其他先进技术: 简要介绍聚焦离子束(FIB)微纳加工、原子层沉积(ALD)等实现原子级精度控制的技术。 第三部分:微纳光电材料的应用 1. 光通信与信息处理: 光波导与光集成: 介绍基于介质纳米结构、金属纳米结构的超材料超表面(Metasurface)在实现超薄、高效光波导、光耦合、光调制等功能方面的应用,为片上光子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高性能光探测器: 探讨利用量子点、二维材料、等离激元增强等技术,开发高灵敏度、宽光谱响应、快速响应的光电探测器,用于光通信接收端、图像传感器等。 2. 光存储与显示技术: 高密度光存储: 介绍如何利用纳米结构对光的衍射和散射特性,实现更高密度、更快速的光存储介质。 新型显示技术: 深入分析量子点在LED背光、QLED显示中的应用,以及金属纳米结构在增强显示亮度和色彩纯度方面的潜力。 3. 能源转换与利用: 高效太阳能电池: 重点介绍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微纳材料的作用,如提高光吸收、优化激子分离、降低重组。 光催化与制氢: 阐述半导体纳米材料(如TiO2)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机理,以及贵金属纳米颗粒在增强光催化活性中的作用。 热电转换材料: 介绍纳米结构对热电优值因子(ZT)的提升效应,为废热回收利用提供可能。 4. 生物传感与医疗应用: 生物传感器: 介绍利用量子点的荧光特性、金属纳米颗粒的SPR效应,构建高灵敏度的生物分子检测平台,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 光动力疗法(PDT)与光热疗法(PTT): 探讨纳米材料在靶向肿瘤细胞、通过光激发产生杀伤性物质(PDT)或热效应(PTT)方面的应用。 5. 其他前沿应用: 超表面(Metasurfaces): 介绍超表面在实现平面透镜、全息图、电磁隐身等方面的革命性潜力。 智能材料与可穿戴设备: 展望微纳光电材料在柔性电子、可穿戴传感器、自驱动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论与展望 本书在系统阐述微纳光电材料的基础理论、设计制备技术及多元化应用的基础上,将重点聚焦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量子效应、等离激元学、纳米结构光学等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理解如何通过精确操控材料的维度、形貌、组成和界面,实现对光电性能的精细调控。 本书鼓励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掌握前沿的模拟计算工具和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从而能够独立开展微纳光电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应用层面,本书涵盖了光通信、信息显示、清洁能源、生物医疗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展示了微纳光电材料在解决现实挑战中的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微纳光电材料领域仍将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精准设计和高效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光电材料,实现光信息的载体、转换、存储与传输,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效率、稳定性、成本效益,以及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将是推动其广泛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同时,对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的考量,以及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投身于这一激动人心的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视野,助力他们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里探索和创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对材料科学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抱着了解一下“现代信息材料”是否涵盖这方面内容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虽然书中并未将储能材料作为重点,但其对导电材料、介电材料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的深入探讨,无不间断地触及了储能技术的核心。例如,书中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介绍,虽然原文可能侧重于其在信息存储或气体吸附方面的应用,但我立刻联想到了它们在电池电极材料上的巨大潜力,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对于提升离子传输效率和电荷存储密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书中对于纳米材料在信息传输和传感方面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材料微观结构如何直接影响宏观性能的惊人之处。我特别注意到关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讨论,它们卓越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不仅仅是电子元件的宠儿,在设计更高效、更轻便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方面也大有可为。虽然未能找到直接针对储能材料的章节,但这本书所构建的材料科学知识框架,为我理解和探索储能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广阔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个对光学技术非常着迷的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背后的材料秘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系统地梳理了各种用于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光学材料,从传统的石英光纤到新兴的非线性光学材料,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光子晶体和超材料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人工设计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新型材料,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操控光,比如实现负折射、超高分辨率成像,甚至是隐形技术。作者们不仅解释了这些材料的物理原理,还列举了它们在光通信、光计算、传感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让我对光学科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遐想。书中关于LED和激光器的材料选择与性能提升的讨论,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其背后蕴含的精妙材料设计。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光的世界的大门,让我从一个普通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对光材料有更深入理解的“半个专家”。

评分

我从事的是一名基层技术支持工作,平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内部构造和材料性能,我一直知之甚少,常常只能被动地解决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这本《现代信息材料导论》的到来,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书中对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电子封装、电路板制造、屏蔽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恍然大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某些设备会更容易受静电干扰,为什么有些连接器需要特定的合金材质,为什么高温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性能。书中对材料失效分析和可靠性设计方面的讨论,更是让我对设备的设计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在日常工作中排查故障提供了更科学的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材料性能与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这让我认识到,理解材料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性质,更要理解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会面临哪些挑战。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从一个“换零件”的技术员,逐渐向一个“懂原理”的工程师转变。

评分

这本《现代信息材料导论》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发展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为那些构成我们数字世界基石的材料感到好奇。从手机屏幕的细腻触感到数据中心的高速传输,背后都蕴藏着多么神奇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块知识空白。作者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半导体、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一一展现,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新型显示技术的部分,原来我们每天盯着的那些屏幕,不仅仅是玻璃和像素,背后还有液晶、OLED等一系列复杂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结晶。书中对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做了细致的介绍,让我对“信息材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便是我这样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扇通往未来科技大门的光明指引,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充满了期待。

评分

坦白说,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我原本对“信息材料”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以为它仅仅局限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涵盖了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介电材料等传统信息材料,更将目光投向了生物信息材料、量子信息材料等前沿领域。尤其是在生物信息材料的部分,我了解到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信息存储、处理和传感方面的巨大潜力,这让我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人类如何将其转化为科技力量。书中对生物传感器、基因测序等技术的材料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此外,关于量子信息材料的讨论,虽然较为抽象,但也让我对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包容性,它不仅梳理了现有信息材料的现状,更引领读者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