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 多彩的大地
定价:98.00元
作者:吴胜明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00965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讲解中国地理知识的大众科普读物,由地理学家吴胜明根据多年工作研究经验撰写而成。内容包括区位、疆域、常见地质结构等。
目录
章美丽的国家
节中外共识的美丽之国
第2 节让地理科普书插上文学的翅膀
第二章优越的区位
节面对两洋,背靠群山
第2 节北京时间
第3 节夏至与北回归线
第三章神圣的疆域
节辽阔的国土
第2 节绚丽而多彩的陆疆
第3 节富饶而神奇的海疆
第4 节彼此情无限的近邻
第四章多样的气候
节四季分明、南北有异
第2 节季风降水 东湿西干
第3 节不同的雨季
第4 节形形的气象城
第5 节地理纬度与太阳辐射
第五章频发的地震
节不平静的大地
第2 节地动山摇,悲痛欲绝
第3 节痛定思痛
第4 节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第六章地形骨架:山脉
节山脉是地理之魂
第2 节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第3 节中国西高东低的三级大台阶及地理意义
第4 节中国的五大山系
第5 节山地风光
第七章种种火山
节火山不是只有一种类型
第2 节独特的火山风光
第3 节富饶的火山资源
第八章奇秀的喀斯特山水
节中国的喀斯特山水
第2 节喀斯特山峰荟萃
第3 节喀斯特洼地·天坑·钙华
第4 节美轮美奂的喀斯特之水
第5 节神秘的喀斯特峡谷
第6 节的喀斯特风光
第九章瑰丽的地下溶洞
节科学家和我们离不开溶洞
第2 节溶洞知识三则
第3 节中国各类“洞”
第4 节中国美的溶洞
第5 节八大名洞的镇洞之宝
第6 节中国溶洞之
第十章靓丽的丹霞山
节中国丹霞的魅力及分布
第2 节奥妙无穷的丹霞峰石
第3 节妙在其中的丹霞洞穴
第4 节 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丹霞之水
第5 节中国丹霞精彩无比
第十一章雄伟的花岗岩山
节认识花岗岩山
第2 节花岗岩山旅游
第3 节花岗岩山的地理意义
第十二章爱地理·学地理
节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们的心
第2 节处处留心皆地理
附录1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表
附录2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名录表
附录3 中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名录表
附录4 专家眼中的吴胜明及其著作
《中国地书》读后
《中国地书》与《新石头记》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胸中盛满山水情怀
附录5 高泳源先生的两封信
后记
作者介绍
吴胜明:国土资源部所属之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享受特殊津贴的地学专家。武汉人,1941年生于昆明。1963年西北大学地理系毕业,1967年中科院研究生毕业,1963年9月参加工作,2001年10月退休。
吴胜明研究员主要工作业绩:主要贡献在地理、探险、地学旅游等三个领域。主要著作有《帮你学地理》、《中学地理学习方法》、《大地博物馆》、《探险百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纪行》、《众神之车》(译著)等共20余种。在《中国中学生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科技报》、《中国国家地理》、《我们爱科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300余篇。曾获中国科普期刊先进个人,受到北京市科普作协表彰,是北京科普顾问团成员。作品获“冰心奖”,“全国金钥匙图书奖”等。科普文章“我国不宜实行夏时制”、“广州太平场应建设一个像样的北回归线标”、“太行山”等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实际的效果,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关于地理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感知”的书。我试图从中找到关于中国地理概貌的清晰脉络,但更多的是,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充满情感的文字所打动。作者在描写一些地貌时,没有仅仅停留在客观的描述,而是注入了他个人的情感和理解,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地理信息,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段落,对当地的物候变化、对季节更替的细微观察,以及在这些变化中,生命所展现出的顽强与韧性。这种描写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有了更深的敬意。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想象作者笔下描绘的场景,去感受那里的气息,去倾听那里的声音。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大地”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山川河流的集合,更是无数生命共同谱写的壮丽史诗。
评分在翻阅一本名叫《中国 多彩的大地》的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了。封面那张充满生机的图片,仿佛已经预示了书中内容的丰富与辽阔。刚开始翻开,我期待着能看到一些关于中国地理风貌的宏大叙事,或者是一些关于自然奇观的详尽描绘。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似乎并非完全按照我最初的设想来展开。它更像是一幅细腻的手绘地图,在描绘广袤土地的同时,也巧妙地勾勒出隐藏在其间的无数生命脉络。那些关于山脉、河流、草原、沙漠的描述,虽然没有直接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全景图,却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一些边缘地带时流露出的那种敬畏与好奇,仿佛他本人也正站在那片土地上,用敏锐的眼睛和一颗赤诚的心去感受着一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大地”的理解,原来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地理存在,更是动态的生命舞台,充满了无数值得探索的故事。
评分手捧《中国 多彩的大地》,我心中原本对中国广袤土地的认知,似乎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我曾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教科书,将地理知识一一罗列。然而,它却以一种更为内敛、更为诗意的方式,展现了这片土地的魅力。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这里是什么”,而是通过描绘“这里正在发生什么”,来传递信息。例如,他对某些地区的风力、光照、水文的描述,并没有直接给出数据,而是通过描绘植被的生长姿态,或者动物的迁徙规律,来间接展现这些地理要素的影响。这种“以景写情”、“以物喻理”的写作手法,让我觉得非常精妙。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被严苛环境塑造出的独特生命,也看到了生命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惊人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地理,不如说是讲述生命与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让我看到了隐藏在宏大地理背景下的无数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生命故事,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多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当我捧起《中国 多彩的大地》这本书时,内心是怀揣着一份期待的,期待着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这片土地的独特视角和别致的体验。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意会”而非“言传”。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许多引子,引导我去思考,去联想。书中对某些地域的描绘,没有使用那种宏大的、概括性的语言,而是聚焦于一些细微之处,比如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或者一种动物的行为模式,抑或是当地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却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味道,能听到细微的声音。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给你设限,而是给你留白,让你有机会将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的大地”。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挑战了我的阅读习惯,也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像是一首悠扬的古曲,又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宋代山水画,有种让人沉浸其中、忘却时间的魔力。它没有使用过于激昂的笔触,也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情。我时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零散的画面:可能是微风拂过麦浪的低语,可能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露珠上的晶莹,也可能是夜晚星辰点点缀满天际的静谧。作者在描绘这些景象时,似乎不急不缓,就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他游历过的山川湖海,以及在那里遇到的种种人和事,如数家珍般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留意到其中一些段落,对一些看似平凡的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富有哲思的解读,这让我体会到,即使是最普通的事物,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动人的诗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却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