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学( 续编 )
定价:30.00元
作者: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5341910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世纪50年始引进别莱利曼的系列作品。早期出版的系列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广受好评,多次获奖,长销不衰。然而,近年来,市场中也出现了别莱利曼作品多种多样的“翻刻版”,甚至是“改写版”,这样的读物破坏了作品的逻辑性、准确性和流畅,对学习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为满足读者对高品质图书的需要,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修订已出版的系列作品内容,全面整理、甄选别莱利曼的其他作品,组织翻译了《趣味数学世界》等作品,还特别收录了《趣味迷宫》《趣味七巧板》等单行专辑——这些趣味无穷的学习单元是与中国读者见面。经过重新改版整理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共11册,分为三卷:物理卷、数学卷、天文卷。现在将*为、准确、全面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奉献给读者,希望大家能在这位科普大师的引导下轻松跨入科学之门。
内容提要
《趣味物理学( 续编 ) 》是俄罗斯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作为《趣味物理学》的后续篇 , 本书继续讨论了《趣味物理学》中还未涉及到的“力学、热、功、磁、电”等方面的话题。这本书跟其他同类书籍有很大不同 , 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 , 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 , 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也就是说 , 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 , 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 , 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 , 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作者在本书中所做的所有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他相信 : 读者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 , 就会加倍注意 , 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 ; 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
目录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个不能用“学者”本意来诠释的学者。别莱利曼既没有过科学发现,也没有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诺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工坊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别莱利曼创办并运营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了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别莱利曼仍然坚持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但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后奉献。在德国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全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了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人类历史上张月球背面照片,人们将照片中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的科普大师。
文摘
序言
当我目光触及“趣味物理学(续编)”这个书名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油然而生。 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物理学的领域,常常感到既向往又有些畏惧。 传统的物理学教材,总是让我觉得公式繁多,概念抽象,仿佛与我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 但是,“趣味”这两个字,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瞬间消除了我内心的距离感。 我开始畅想,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充满智慧又风趣幽默的朋友,用我能够理解的语言,为我讲述那些令人着迷的物理学现象? 它是否会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公式变得简单易懂? 亦或是,它会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物理世界,让我看到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竟然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解释? “续编”这个后缀,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望。 它意味着在前作的基础上,作者又带来了更多精彩的内容,或许是对更宏观的宇宙奥秘的揭示,又或者是对更微观的粒子世界的深入剖析。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发现物理学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趣味物理学(续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颠覆了我对物理学教学的固有认知。 通常,提起物理学,我脑海中立刻会闪现出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晦涩难懂的定理,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 然而,‘趣味’二字,仿佛为这本厚重的学科披上了一层轻松愉快的色彩,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我想象着,这本书绝不会是一板一眼地讲解知识点,而是会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将物理学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 也许,它会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抛起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地面,然后层层深入,揭示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 ‘续编’这个词,则让我更加好奇。 这是否意味着在前作的基础上,作者又发掘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物理学奥秘? 也许是关于宇宙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或者是那些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现象,又或者是一些关于时间旅行的猜想? 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亲切的朋友,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巧妙的比喻,带领我进入物理学的奇妙世界,让我不再畏惧它,而是爱上它,享受探索未知带来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趣味物理学(续编)”,光是听着就觉得不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我印象中的物理学,要么是公式堆砌,要么是抽象的概念,总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趣味”这两个字,瞬间就消弭了这种距离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充满惊奇和探索的旅程,仿佛翻开书页,就能听到古灵精怪的粒子在耳边低语,就能看到宏伟宇宙在指尖流转。续编这个词,更是让我联想到,在前作的基础上,又有什么更加精彩、更加深入的篇章在等待着我。 是不是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物理学冷知识?是不是对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进行了更贴近生活的解读?亦或是,作者将那些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物理现象,用一种全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在这些“趣味”的包裹下,重新认识那个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物理世界。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点燃我对科学的热情,让我重新找回那种孩童般的好奇心,去追问“为什么”,去探索“是什么”。
评分“趣味物理学(续编)”——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进入一个充满惊喜的知识殿堂。 我一直对科学抱有热情,但坦白说,物理学对我来说,常常是遥远而神秘的。 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总让我望而却步,感觉像是与我这个普通人无关的领域。 然而,“趣味”这两个字,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 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不会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物理学? 它是否会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我期待着,它能够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现象出发,一点点揭示背后蕴含的物理学原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科学的智慧。 “续编”这个词,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 我猜想,它在前作的基础上,一定又挖掘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物理学知识,或许是关于宇宙的最新发现,又或者是对某些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全新解读。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打破我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让我发现,原来科学的世界,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引人入胜,甚至能够激发出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欲。
评分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那个醒目的书名——“趣味物理学(续编)”,就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平静的阅读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一直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坦白说,很多时候,物理学给我的感觉是疏远而遥不可及的。那些复杂的公式,那些抽象的定律,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在与一堵高墙对话。然而,“趣味”这个词,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渴望。我开始想象,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为我揭示物理学的奥秘?它是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亲眼见证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发现?或者,它会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物理学的精髓? “续编”这两个字,更增添了一层期待。它暗示着,在之前的基础上,作者一定挖掘了更多值得探讨的精彩内容,或许是对前作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或许是引入了更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又或许是加入了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物理学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摆脱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发现它隐藏的魅力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