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学( 续编 ) 别莱利曼

趣味物理学( 续编 ) 别莱利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别莱利曼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普
  • 趣味物理
  • 别莱利曼
  • 科学
  • 实验
  • 青少年
  • 知识
  • 阅读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41910
商品编码:2945771035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学( 续编 )

定价:30.00元

作者: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5341910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世纪50年始引进别莱利曼的系列作品。早期出版的系列作品影响了几代读者,广受好评,多次获奖,长销不衰。然而,近年来,市场中也出现了别莱利曼作品多种多样的“翻刻版”,甚至是“改写版”,这样的读物破坏了作品的逻辑性、准确性和流畅,对学习者来说是有害无益的。为满足读者对高品质图书的需要,中国青年出版社重新修订已出版的系列作品内容,全面整理、甄选别莱利曼的其他作品,组织翻译了《趣味数学世界》等作品,还特别收录了《趣味迷宫》《趣味七巧板》等单行专辑——这些趣味无穷的学习单元是与中国读者见面。经过重新改版整理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共11册,分为三卷:物理卷、数学卷、天文卷。现在将*为、准确、全面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作品全集”奉献给读者,希望大家能在这位科普大师的引导下轻松跨入科学之门。

内容提要


《趣味物理学( 续编 ) 》是俄罗斯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百余部作品之一。作为《趣味物理学》的后续篇 , 本书继续讨论了《趣味物理学》中还未涉及到的“力学、热、功、磁、电”等方面的话题。这本书跟其他同类书籍有很大不同 , 作者所努力希望做到的 , 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 , 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也就是说 , 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他在物理学方面已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了解 , 并且能够活学活用。书中回避了枯燥的说教 , 而是与读者分享一些神奇的故事、有趣的难题、各种奇谈怪论 , 一起讨论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作者在本书中所做的所有尝试与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他相信 : 读者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 , 就会加倍注意 , 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 ; 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

目录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Я. И. 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是一个不能用“学者”本意来诠释的学者。别莱利曼既没有过科学发现,也没有什么称号,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的印刷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艳羡不已。
别莱利曼诞生于俄国格罗德诺省别洛斯托克市。他17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之后便全力从事教学与科学写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学》,这为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趣味科学读物奠定了基础。1919~1923年,他创办了苏联份科普杂志《在大自然的工坊里》,并任主编。1925~1932年,他担任时代出版社理事,组织出版大量趣味科普图书。1935年,别莱利曼创办并运营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趣味科学之家”博物馆,开展了广泛的少年科学活动。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别莱利曼仍然坚持为苏联军人举办军事科普讲座,但这也是他几十年科普生涯的后奉献。在德国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做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辞世。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他的作品中很多部已经再版几十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至今依然在全球范围再版发行,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凡是读过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读物的人,无不为他作品的优美、流畅、充实和趣味化而倾倒。他将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完全结合,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巧妙联系:把一个问题、一个原理叙述得简洁生动而又十分准确、妙趣横生——使人忘记了自己是在读书、学习,而倒像是在听什么新奇的故事。
1959年苏联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传回了人类历史上张月球背面照片,人们将照片中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的科普大师。

文摘



序言



《趣味物理学(续编)》是一本旨在激发读者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的读物。它并非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轻松、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趣味故事和生活实例。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广泛领域,但其核心目标始终如一:让每一个读者,无论其物理基础如何,都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并从中汲取知识。 本书的章节安排精心巧妙,每一篇都仿佛是一次小小的智力探险。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肥皂泡为什么会呈现斑斓色彩,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宇宙奇观,如黑洞的神秘引力、星辰的诞生与消亡,本书都尝试给予读者一个清晰而富有启发性的解释。它擅长将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述和贴切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深层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探讨“惯性”这一概念时,作者不会仅仅罗列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而是会引用乘坐公交车突然刹车时身体为何向前倾倒的经历,或者挥动棒球棒后球棒为何会继续向前运动的现象。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让读者瞬间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惯性这一物理定律的内涵。又如,在讲述“热力学”时,书中可能不会出现复杂的公式推导,而是会描绘一个温暖的炉火旁,讨论能量是如何传递的,热量是如何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以及为什么冰块放在室温下会融化。通过对这些日常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科学解释,读者能够建立起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直观认识。 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对物理学发展史的巧妙融入。在介绍某个科学发现或理论时,作者往往会穿插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探索历程、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的突破,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叙述,不仅为冰冷的科学知识增添了温度,也让读者了解科学是如何在人类智慧的积累中不断前进的。例如,在讨论电磁感应现象时,书中可能会提及法拉第在简陋实验室中,通过无数次实验最终发现电能与磁场之间联系的艰辛过程,这不仅是对科学精神的赞扬,也使得电磁感应的原理不再是单纯的公式,而是承载着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成就。 《趣味物理学(续编)》特别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并非为了设置障碍,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求知欲。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如果地球没有月亮会怎样?”、“为什么潜水艇能浮沉?”、“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等等。作者鼓励读者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尝试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并在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书中的解释通常会提供多种角度的思考方式,帮助读者跳出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 本书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避免了专业术语的堆砌,即使是初次接触物理学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抽象的粒子、场等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例如,在解释原子结构时,作者可能会将原子比作一个微小的太阳系,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转,但同时也会强调这种比喻的局限性,并引入更准确的量子力学概念,展现物理学知识的层层递进。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既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又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此外,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的介绍,虽然不鼓励读者直接在家中进行危险的实验,但通过对这些实验原理的阐述,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定律的实际应用。例如,关于大气压强的实验,可能描述如何用一个鸡蛋通过燃烧的纸张进入瓶子,这种生动有趣的演示,能够让读者对抽象的压力概念产生深刻印象。 《趣味物理学(续编)》并非一本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它也常常会触及物理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从手机的通信原理,到医院的X光检查,再到宇宙飞船的导航系统,书中会巧妙地将这些科技成果与基础的物理原理联系起来,让读者认识到物理学在塑造我们现代世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联系,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学习物理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动力。 本书的篇幅适中,每一章的内容都经过精炼,既保证了信息量,又避免了冗长和重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顺序,或者将本书作为一本随时翻阅的科普读物,在闲暇之余,享受一次又一次的智慧启迪。 总而言之,《趣味物理学(续编)》是一本致力于普及物理科学、点燃求知热情、培养科学思维的优秀读物。它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生动形象的解释和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将看似遥远的物理世界带到读者身边,让科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和享受的美妙旅程。它鼓励读者保持好奇心,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并从中发现无数的奥秘与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目光触及“趣味物理学(续编)”这个书名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油然而生。 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物理学的领域,常常感到既向往又有些畏惧。 传统的物理学教材,总是让我觉得公式繁多,概念抽象,仿佛与我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 但是,“趣味”这两个字,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瞬间消除了我内心的距离感。 我开始畅想,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充满智慧又风趣幽默的朋友,用我能够理解的语言,为我讲述那些令人着迷的物理学现象? 它是否会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公式变得简单易懂? 亦或是,它会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物理世界,让我看到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竟然有着如此严谨的科学解释? “续编”这个后缀,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望。 它意味着在前作的基础上,作者又带来了更多精彩的内容,或许是对更宏观的宇宙奥秘的揭示,又或者是对更微观的粒子世界的深入剖析。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去发现物理学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趣味物理学(续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颠覆了我对物理学教学的固有认知。 通常,提起物理学,我脑海中立刻会闪现出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晦涩难懂的定理,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 然而,‘趣味’二字,仿佛为这本厚重的学科披上了一层轻松愉快的色彩,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我想象着,这本书绝不会是一板一眼地讲解知识点,而是会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将物理学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 也许,它会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抛起的物体为什么会落回地面,然后层层深入,揭示背后隐藏的物理原理。 ‘续编’这个词,则让我更加好奇。 这是否意味着在前作的基础上,作者又发掘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物理学奥秘? 也许是关于宇宙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或者是那些令人费解的量子力学现象,又或者是一些关于时间旅行的猜想? 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亲切的朋友,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巧妙的比喻,带领我进入物理学的奇妙世界,让我不再畏惧它,而是爱上它,享受探索未知带来的乐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趣味物理学(续编)”,光是听着就觉得不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我印象中的物理学,要么是公式堆砌,要么是抽象的概念,总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趣味”这两个字,瞬间就消弭了这种距离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充满惊奇和探索的旅程,仿佛翻开书页,就能听到古灵精怪的粒子在耳边低语,就能看到宏伟宇宙在指尖流转。续编这个词,更是让我联想到,在前作的基础上,又有什么更加精彩、更加深入的篇章在等待着我。 是不是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物理学冷知识?是不是对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进行了更贴近生活的解读?亦或是,作者将那些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物理现象,用一种全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在这些“趣味”的包裹下,重新认识那个曾经让我头疼不已的物理世界。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点燃我对科学的热情,让我重新找回那种孩童般的好奇心,去追问“为什么”,去探索“是什么”。

评分

“趣味物理学(续编)”——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进入一个充满惊喜的知识殿堂。 我一直对科学抱有热情,但坦白说,物理学对我来说,常常是遥远而神秘的。 那些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总让我望而却步,感觉像是与我这个普通人无关的领域。 然而,“趣味”这两个字,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好奇。 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不会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物理学? 它是否会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我期待着,它能够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现象出发,一点点揭示背后蕴含的物理学原理,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科学的智慧。 “续编”这个词,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 我猜想,它在前作的基础上,一定又挖掘了更多令人惊叹的物理学知识,或许是关于宇宙的最新发现,又或者是对某些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全新解读。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打破我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让我发现,原来科学的世界,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如此引人入胜,甚至能够激发出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欲。

评分

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那个醒目的书名——“趣味物理学(续编)”,就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平静的阅读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一直对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坦白说,很多时候,物理学给我的感觉是疏远而遥不可及的。那些复杂的公式,那些抽象的定律,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在与一堵高墙对话。然而,“趣味”这个词,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渴望。我开始想象,这本书是否会像一位博学的长者,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为我揭示物理学的奥秘?它是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亲眼见证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发现?或者,它会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物理学的精髓? “续编”这两个字,更增添了一层期待。它暗示着,在之前的基础上,作者一定挖掘了更多值得探讨的精彩内容,或许是对前作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或许是引入了更前沿的物理学理论,又或许是加入了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物理学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摆脱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发现它隐藏的魅力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