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载体驱动陀螺
定价:99.00元
作者:张福学,张伟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81018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其*大特点是能同时敏感旋转体横向角速度和滚动角速度,即具有两个陀螺的功能,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历经10多年的研制,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在我国研制成功并用于旋转体。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及其应用,获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发明29项,获计算机软件*作权4项,以及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在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9篇。张福学、张伟*的《载体驱动陀螺》较详细地介绍了该陀螺及其应用。
目录
篇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
章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工作原理
1.1 飞行中飞行载体的特征
1.2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敏感元件的运动方程
1.3 飞行载体以常值角速度旋转时陀螺的性能
1.4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系统方案的选择
1.5 系统的动态性能调节
1.6 带速度负反馈的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稳定性
第2章 带速度负反馈的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精度
2.1 绕横轴转动的常值角速度测量精度
2.2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调节
第3章 交变角速度条件下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性能
3.1 角振动条件下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性能
3.2 角振动条件下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输出信号
3.3 飞行载体的谐波角速度测量精度
3.4 圆周振动时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性能
第4章 载体驱动机械陀螺的运行误差
4.1 框架静不平衡引起的误差
4.2 角振动和圆周振动引起的误差
4.3 安装不产生的误差
4.4 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
第2篇 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
第5章 载体驱动硅微机械陀螺的工作原理
5.1 结构原理
5.2 动力学模型
5.2.1 质量块振动方程
5.2.2 角振动方程的解
5.3 动力学参数分析计算
5.3.1 弹性支撑梁扭转刚度
5.3.2 弹性接头参数计算
5.3.3 振动元件角振动阻尼系数
5.3.4 陀螺角振动固有频率、角振动幅度与被测角速度的关系
5.4 信号检测
5.4.1 输出电压与摆角的关系
5.4.2 信号处理电路
5.5 ANSYS仿真与模拟
5.5.1 模态分析
5.5.2 频响分析
第6章 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信号的解调与分离
6.1 陀螺敏感元件硅摆的角振动与检测结构
6.2 微机械陀螺输出信号及其特征
6.2.1 输入常值角速度
6.2.2 输入角振动
第3篇 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的应用
第4篇 载体驱动微机械陀螺的微结构制作技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非常好奇,"载体驱动陀螺"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道具,又带着一丝工程学的严谨。张福学和张伟这几个字,不知道是作者的姓氏,还是书里的角色名字,又或者代表着某种合作关系。总而言之,光是书名就能引发无限的遐想,脑海中已经构建出各种奇特的画面:也许是一个在浩瀚宇宙中导航的超级飞船,它的核心就依靠着一个神秘的“载体驱动陀螺”来保持稳定;又或者是某个未来世界的发明家,为了实现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而深入研究这种精密的机械装置。我甚至联想到一些古老的传说,会不会这个“陀螺”隐藏着某种被遗忘的智慧,它的转动轨迹预示着命运的走向?这种充满想象空间的书名,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想要一探究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载体驱动陀螺”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驱动的?在张福学和张伟的手中,它会诞生出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或技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可能极具特色,或许会用金属质感的线条勾勒出陀螺的精密结构,或者用深邃的星空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宏大的氛围。总之,这本书给我第一印象是充满了未知与探索的魅力,我渴望在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解锁这个引人入胜的“载体驱动陀螺”的秘密。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物理学的画面。陀螺效应在经典力学中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应用广泛的现象,比如行星的进动,或者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旋转体。而“载体驱动”这个词,则暗示了这种陀螺的运动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某个“载体”紧密相连,甚至是由这个载体驱动的。这不禁让我思考,这个“载体”会是什么?是一种特殊的材料?一种能量场?或者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结构?这可能会涉及到非常前沿的物理学理论,甚至是尚未被广泛认知的新概念。张福学和张伟这几个名字,很有可能代表着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浅出地剖析“载体驱动陀螺”的原理。或许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公式、图解和实验数据,用来解释其工作机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我会非常感兴趣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比如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甚至新能源领域,是否会有颠覆性的突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探索未知科学前沿的邀请,它可能会拓展我对物理世界认知的边界,让我对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载体驱动陀螺 张福学,张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是一本讲述某种独特技术或装置的科普读物,又或者是对某项创新发明进行深度解析的专业书籍。陀螺作为一种经典的旋转体,其稳定性、进动等特性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应用。“载体驱动”这个词组的加入,则为这个概念增添了神秘感和复杂性,暗示着这种陀螺的运行方式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样,而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载体”来驱动和控制。张福学和张伟的名字,很可能指向了本书的核心作者,他们或许是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凝聚在这本书中。我猜测,本书的读者群体可能是对工程技术、机械设计、物理学原理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学生,或者仅仅是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仿佛背后隐藏着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的细节。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种“载体驱动陀螺”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制造工艺,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实际应用价值。它是否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某些难题?是否会开启全新的技术应用领域?这些都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书名《载体驱动陀螺 张福学,张伟》给我的联想非常丰富,它不像一本普通的言情小说或者历史传记,反而带有一种实验性、创新性或者科幻性的色彩。陀螺的旋转本身就充满了动感和稳定性,而“载体驱动”则仿佛给这个陀螺赋予了生命,让它不再是被动旋转,而是与某种更宏大的系统融为一体,受到“载体”的操控和驱动。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场景:也许是一个在太空站里进行精密操作的机器人手臂,其核心关节就利用了这种特殊的陀螺技术来保持绝对的稳定;又或许是一个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勘探设备,它的定位系统就依赖于这个“载体驱动陀螺”来精确导航。张福学和张伟这几个名字,让我感觉他们是这项技术的开发者,是那些愿意挑战极限、探索未知领域的先行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这项技术诞生的过程,包括他们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挑战,以及最终取得的成就。即使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这项技术的核心思想,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力量。
评分《载体驱动陀螺 张福学,张伟》这个书名,第一个词“载体”就立刻引发了我对各种承载方式的思考,而“驱动”则意味着运动和动力。“陀螺”本身就是一种极富象征意义的物体,它的稳定旋转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独特的寓意。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书名就显得既有科技感,又不失哲学意味。张福学和张伟这几个字,我倾向于认为是作者的名字,这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两位作者的智慧世界,了解他们是如何将“载体”、“驱动”和“陀螺”这三个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理论或者实践。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硬核”的感觉,但又不是枯燥乏味的硬核,而是那种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研究的硬核。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关于惯性、角动量、以及能量传递方面的理论,但这些理论会被包装在“载体驱动陀螺”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之下,使得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和有趣。它是否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或者是一种能够改变空间物理规律的奇妙发明?这都让我充满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