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工程 华为ICT认证系列丛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自学网络工程师技能考试培训程序员教程材料交互书籍

云计算工程 华为ICT认证系列丛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自学网络工程师技能考试培训程序员教程材料交互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云计算
  • 华为ICT认证
  • 网络工程师
  • 自学教程
  • 程序员
  • 交互式学习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技能考试
  • 培训教材
  • 云计算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结良缘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6453
商品编码:29443020748
丛书名: 云计算工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针对高校学生的每项云计算技术知识做单独、细致的讲解,易于学习且可读性强; 2.详细讲述每个技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各个技术解决方案中相关的联系,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以典型企业云计算为模型,细致介绍每种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4.符合ICT融合趋势,介绍常用综合云计算技术,包括WLAN、VOIP、网络、数据中心、3G/4G等技术。

内容简介

为帮助广大云计算从业人员更好地学习云计算理论知识和系统应用方法,深圳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联合编写了《云计算工程》一书。本书特点是从基本理论入手,依据“硬件—软件—系统”的架构,对云计算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架构做完整的阐述,并结合华为成熟的系统平台,对应用场景和系统实操进行详细描述。全书共分12章,前10章以云计算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包括云计算概述、云计算硬件架构和云计算软件架构,重点介绍网络、存储、计算、安全、负载均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软硬件基础设施、以及计算、存储、网络三方面的虚拟化技术。后2章以云应用和系统实操为主,华为基础云计算的三大软件平台作为实例,详细介绍三大平台的部署、应用和管理的方法技巧,包括IT设施虚拟化平台FusionCompute、虚拟资源管理和运维平台FusionManager以及云桌面接入系统FusionAccess。

作者简介

陈国良教授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 “算法理论-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提出了“并行机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一体化的并行计算研究方法,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目录

第1章 云计算概述 0 
1.1 云计算的演进 2 
1.1.1 技术的发展 2 
1.1.2 商业模式的转变 10 
1.1.3 需求的驱动 13 
1.1.4 小结 14 
1.2 云计算的概念 15 
1.2.1 系统模型 15 
1.2.2 部署模式 16 
1.2.3 商业模式 18 
1.2.4 实施流派 19 
1.3 价值 21 
第2章 云计算体系结构 24 
2.1 云计算愿景 26 
2.2 云计算解决方案组合 28 
2.2.1 物理资源 29 
2.2.2 水平融合 29 
2.2.3 垂直融合 30 
2.2.4 数据融合 31 
2.2.5 接入融合 32 
2.2.6 计费管理 33 
2.3 体系结构 35 
第3章 网络设备 38 
3.1 网络基础知识 40 
3.1.1 网络基本概念 40 
3.1.2 数据传输与交换 42 
3.2 VLAN技术原理 49 
3.2.1 VLAN基本概念 49 
3.2.2 VLAN的网络功能 54 
3.3 IP QoS技术 60 
3.3.1 IP QoS的概念 60 
3.3.2 IP QoS服务模型 62 
3.3.3 IP QoS技术实现 63 
3.4 堆叠和集群 71 
3.4.1 堆叠概念 71 
3.4.2 集群的使用 74 
3.4.3 堆叠和集群的应用 75 
第4章 存储设备 78 
4.1 存储基础知识 80 
4.1.1 直连式存储 81 
4.1.2 存储区域网络 82 
4.1.3 网络接入存储 83 
4.1.4 DAS/SAN/NAS存储模型的比较 84 
4.1.5 存储接口技术 85 
4.2 冗余磁盘阵列 87 
4.2.1 RAID概述 87 
4.2.2 RAID种类 88 
4.2.3 RAID原理 89 
4.2.4 RAID级别 92 
4.2.5 RAID数据保护 99 
4.2.6 RAID与LUN 101 
4.2.7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RAID的发展趋势 102 
4.3 多路径技术 103 
4.4 快照技术 105 
第5章 计算与辅助设备 108 
5.1 计算设备 110 
5.1.1 设备介绍 110 
5.1.2 主要组件 111 
5.1.3 计算系统 111 
5.1.4 交换系统 112 
5.1.5 管理与机电系统 113 
5.1.6 功能配置 113 
5.2 桌面云的计算设备 115 
5.2.1 解决方案 115 
5.2.2 逻辑架构 116 
5.2.3 硬件架构 117 
5.2.4 部署方案 118 
5.2.5 应用场景 119 
5.3 计算应用案例 120 
5.3.1 云计算 120 
5.3.2 传统IT应用 121 
5.3.3 Hadoop 122 
5.3.4 高性能计算 123 
5.4 安全设备 124 
5.4.1 安全架构 124 
5.4.2 设备介绍 127 
5.4.3 主要组件 128 
5.4.4 功能配置 129 
5.4.5 桌面云安全 130 
5.5 负载均衡设备 131 
5.5.1 负载均衡算法 131 
5.5.2 设备介绍 132 
5.5.3 主要组件 133 
5.5.4 功能配置 133 
第6章 虚拟化 136 
6.1 虚拟化概述 138 
6.1.1 虚拟机结构 139 
6.1.2 虚拟化特征 139 
6.1.3 虚拟化分类 140 
6.2 虚拟化技术 142 
6.2.1 计算虚拟化 142 
6.2.2 存储虚拟化 145 
6.2.3 网络虚拟化 147 
6.3 虚拟化平台参考案例 149 
6.3.1 云计算整体架构 149 
6.3.2 虚拟化平台架构 150 
6.3.3 平台部署 153 
6.3.4 虚拟化应用 155 
6.4 本章总结 158 
第7章 资源管理 160 
7.1 概述 162 
7.2 资源管理技术 164 
7.2.1 计算资源管理 164 
7.2.2 存储资源管理 174 
7.2.3 网络资源管理 176 
7.3 资源分配调度 180 
7.3.1 云计算环境下的QoS 180 
7.3.2 资源提供与分配模式 181 
7.3.3 资源分配策略 181 
7.3.4 调度算法 183 
7.4 云管理平台参考案例 185 
7.4.1系统架构 186 
7.4.2 平台部署 188 
7.4.3 资源管理应用 189 
第8章 服务交付 196 
8.1 桌面接入 198 
8.1.1 虚拟桌面类型 198 
8.1.2 桌面分配方式 200 
8.2 应用自动化 200 
8.3 多租户管理 204 
8.3.1 多租户架构 204 
8.3.2 多租户数据 205 
8.3.3 隔离控制 206 
8.4 计费管理 209 
8.4.1 计费方式 209 
8.4.2 计费模式 210 
8.5 云接入平台参考架构 211 
8.5.1 系统架构 212 
8.5.2 平台部署 216 
8.5.3 三个平台的关系 218 
第9章 服务质量管理 220 
9.1 统一管理 222 
9.1.1 现状与问题 222 
9.1.2 统一管理 223 
9.1.3 系统架构 223 
9.2 服务可靠性 224 
9.3 系统可靠性指标 225 
9.3.1 原则与依据 225 
9.3.2 面向云服务的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 226 
9.3.3 面向云系统结构的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 227 
9.3.4 云服务可靠性指标矩阵 227 
9.4 云服务系统可靠性模型 228 
9.4.1 串联可靠性模型 228 
9.4.2 并联可靠性模型 229 
9.4.3 混联可靠性模型 229 
9.4.4 可靠性与集群规模 229 
9.4.5 可靠性与使用时间 230 
9.5 系统服务等级协议 231 
9.6 系统架构的可靠性 231 
9.6.1 计算方法 231 
9.6.2 准入控制 232 
9.6.3 组件冗余机制 233 
9.6.4 负载均衡策略 236 
9.6.5 无干扰故障恢复 237 
9.7 虚拟机的可靠性 238 
9.7.1 计算方法 238 
9.7.2 迁移容错 239 
9.7.3 容灾备份恢复 243 
第10章 云数据中心迁移服务及工具 244 
10.1 数据中心迁移服务 246 
10.1.1 数据中心迁移服务概述 246 
10.1.2 迁移方法 249 
10.2 现状评估及工具 251 
10.2.1 信息采集及工具 251 
10.2.2 现状评估 256 
10.3 规划设计及工具 264 
10.3.1 制定迁移策略 264 
10.3.2 容量规划 266 
10.3.3 其他规划与设计 273 
10.4 业务迁移实施及工具 276 
10.4.1 迁移实施步骤及案例 276 
10.4.2 Rainbow HConvertor工具 282 
10.5 本章总结 284 
第11章 “十万桌面云”项目 286 
11.1 业务背景 288 
11.2 项目建设愿景与实施过程概况 289 
11.3 需求分析 290 
11.4 方案设计 293 
11.4.1 总体设计原则 293 
11.4.2 容量规划及设备选型 293 
11.4.3 网络设计 300 
11.4.4 安全性设计 304 
11.5 项目实施过程 306 
11.6 桌面云运维 307 
11.6.1 运维规范化 308 
11.6.2 安全运维 309 
11.6.3 日常运维自助化 310 
11.6.4 系统持续优化 311 
11.7 总结 312 
第12章 “智居云”项目 314 
12.1 智居云科技 316 
12.1.1 智能家居 316 
12.1.2 核心价值 317 
12.1.3 产品与服务 318 
12.2 阿里云服务 319 
12.2.1 地域选择 320 
12.2.2 系统选择 320 
12.2.3 选择配置 320 
12.2.4 云安全服务 322 
12.3 云服务实战 324 
12.3.1 申请实例 324 
12.3.2 实例操作 326 
12.4 云计算对创业团队的好处 330 
12.4.1 节约成本 330 
12.4.2 安全可靠 331 
参考文献 334 
致谢 338


《掌握云计算的核心:架构、实践与进阶》 引言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云计算已不再是一个新鲜概念,而是驱动现代IT基础设施演进的核心力量。它以其弹性、可扩展、按需付费等优势,深刻地改变着企业IT的建设、运维和应用模式。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云计算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实践,帮助您理解云计算的本质,掌握关键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无论您是希望构建企业私有云、拥抱公有云服务,还是致力于开发基于云的应用,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指南。 第一部分:云计算的基石——理论与架构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回溯云计算的起源,探讨其核心理念和演进历程。您将理解为什么云计算能够如此迅速地普及,它解决了传统IT模式的哪些痛点。 云计算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深入剖析云计算的五大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伸缩和可度量的服务。理解这些特征如何共同构建了云计算的强大能力。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详细介绍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以及多云等主流部署模式的特点、适用场景及优劣势。我们将分析不同模式如何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组织。 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深入理解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这三大服务模型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帮助您区分并选择最适合的服务模型。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计算实现资源池化的关键技术。我们将详细介绍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原理,以及VMware、KVM等主流虚拟化平台的工作机制。 容器技术: 了解容器化技术,特别是Docker和Kubernetes,如何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部署效率、可移植性和资源利用率。我们将探讨容器编排的核心概念和优势。 分布式系统原理: 云计算天然是分布式系统。我们将触及分布式一致性、容错、负载均衡等关键分布式系统设计原则,为理解云端服务的健壮性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构建与管理云基础设施——IaaS与PaaS实战 掌握了云计算的基本理论后,我们将深入到如何实际构建和管理云基础设施。本部分将聚焦于IaaS和PaaS层面的关键技术和实践。 计算服务: 详细介绍虚拟机(VM)、裸金属服务器、容器实例等计算资源的概念、配置选项、性能优化技巧以及自动化管理方法。 存储服务: 探讨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等不同类型的云存储服务,理解其适用场景、性能特点和高可用性设计。我们将分析数据备份、恢复和归档策略。 网络服务: 深入理解云网络的核心组件,包括虚拟私有云(VPC)、子网、路由表、安全组、负载均衡器、CDN等。我们将指导您如何构建安全、高性能、可访问的云网络环境。 数据库服务: 介绍云数据库的种类,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等,以及云数据库的优势,包括自动化管理、高可用性、弹性伸缩和性能优化。 平台即服务(PaaS): 探索PaaS如何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和管理。我们将介绍主流PaaS平台的特性,如应用托管、中间件服务、开发工具链集成等。 自动化运维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学习如何利用Terraform、Ansible等工具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部署和管理。理解IaC如何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并确保环境的一致性。 资源调度与编排: 了解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系统在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云上应用开发与安全——SaaS与云原生实践 本部分将引导您探索如何在云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应用开发,并理解云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云原生应用开发: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DevOps理念以及CI/CD流水线在云原生应用开发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设计、构建和部署可伸缩、弹性和高可用的云原生应用。 Serverless 计算: 探索Serverless计算的优势,包括函数即服务(FaaS),理解其如何进一步简化开发和运维,降低成本。 API 网关与服务治理: 学习如何利用API网关管理和保护API,以及如何实现服务间的通信、发现和治理。 云安全基础: 详细阐述云环境下的安全挑战,包括身份与访问管理(IAM)、数据加密、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响应等。 安全最佳实践: 提供一套实用的云安全最佳实践,帮助您构建纵深防御体系,保护您的云资源和数据安全。 合规性与治理: 了解云计算中的合规性要求和治理框架,确保您的云部署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未来展望 在掌握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实践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一些高级主题,并展望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云与混合云管理: 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跨越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的复杂IT基础设施。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融合: 理解边缘计算如何与云计算协同工作,解决低延迟、大数据处理等场景的需求。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云计算中的应用: 探讨AI/ML如何赋能云服务,以及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AI/ML模型。 大数据与分析在云端的处理: 学习如何利用云平台进行大规模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可持续性与绿色计算: 关注云计算的可持续发展,了解如何通过优化资源利用率来降低能耗。 云计算的未来趋势: 展望Serverless、WebAssembly、无服务器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语 云计算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领域,掌握其核心技术和理念将为您在数字化时代赢得先机。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进阶。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您在云计算的海洋中稳健前行,成为一名真正的云计算工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新技术充满热情的技术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云计算知识的书籍,同时又能满足我学习实践的需求。当我看到《云计算工程》这本书时,就被它“程序员教程材料”和“技能考试培训”的定位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学习技术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讲解了云计算的原理和架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配置脚本以及实验指导,让我能够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地搭建自己的云环境,体验各种云服务的实际操作。书中关于容器技术(如Docker)和容器编排(如Kubernetes)的讲解,让我对微服务架构和DevOps的实现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云原生应用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API网关、服务注册与发现等,这对于我作为一名程序员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喜欢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开发能力。

评分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云计算这个热门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云计算工程》作为我的入门教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即使是像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概念。它从最基础的“什么是云计算”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云服务的类型、特点和优势。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云服务进行分类对比的章节,例如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这让我不再感到迷茫。书中还穿插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用“共享资源池”来解释虚拟化,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它还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指导,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但看到书中一步步演示如何部署一个简单的云应用,就觉得未来充满了可能性。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且富有成效。它不仅让我对云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我非常有信心通过这本书打下坚实的云计算基础。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学习生涯中的一盏明灯!我是一名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网络工程师,一直想在云计算领域有所突破,但市面上的资料良莠不齐,让我有些无从下手。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云计算工程》的华为ICT认证系列丛书,当时就被其“华为ICT认证”的标签吸引了,我对华为的设备和技术一直很感兴趣,也知道华为在ICT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规范的术语,这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书中对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服务模型(IaaS, PaaS, SaaS)以及常用的虚拟化技术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讲解之后,紧跟着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指导,这对我这种动手能力强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关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比较分析,以及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让我对云计算的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它还很贴心地介绍了云安全、云存储、云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这些都是我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挑战。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实践书中的所有章节,但仅凭前期的阅读,我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相信它一定能帮助我顺利通过华为的ICT认证,并在云计算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但听说云计算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于是想提前了解一下。我在网上搜索了很久,最终被这本《云计算工程》吸引。这本书的“自学”属性和“交互书籍”的特点,让我觉得非常适合我这种需要自主学习的学生。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介绍了云计算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概念到更复杂的工程实践,都讲解得非常细致。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了复杂的云计算架构。而且,它还提供了一些在线资源和社区链接,让我能够方便地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云迁移”和“云原生”的讨论,这让我对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探索云计算的奥秘。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评分

我是一名在企业IT部门工作的资深技术人员,一直对云计算的落地应用感到困惑,总觉得理论知识与实际部署之间存在一道鸿沟。偶然看到这本《云计算工程》的介绍,主打“华为ICT认证系列丛书”和“交互书籍”的定位,这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们公司也在考虑引入华为的云解决方案。拿到书后,我被其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所折服。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云计算的架构设计、资源管理、安全防护等工程化细节。书中对华为云的具体产品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在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云服务非常有帮助。而且,它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规划、部署、运维云计算环境的指导,这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书中关于弹性伸缩、负载均衡、灾备恢复等高可用性设计的内容,对我来说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成本优化和性能调优的章节,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IT投入和运营效率。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在的参考框架,让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云计算,变得触手可及,我非常有信心能够将书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我们部门的云计算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