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爱好者入门三步走:制作篇 |
| 作者 | 黄继昌 等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340251 |
| 出版日期 | 2013-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59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为了广大电子爱好者自学电子技术而编写的。本书起点低、实用性强,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向读者介绍了电子产品制造各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使读者能掌握电子产品制作方法。本书内容包括:电子产品组装制作常用的工具及材料、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基本知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技术、电子整机总装技术、试验与制作等。本书可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略有电工基础知识的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大、院校和职高、技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黄继昌:就职于长治应用技术研究院。长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出书多本。我社成熟作者。 |
| 目录 | |
| 前言章 电子产品组装制作常用的工具及材料 1.1 锡焊常用工具 1.1.1 外热式电烙铁 1.1.2 内热式电烙铁 1.1.3 恒温电烙铁 1.1.4 吸锡烙铁 1.1.5 电动吸锡枪 1.2 电子产品装配生产中常用的设备 1.2.1 绕线机 1.2.2 电钻 1.3 电子产品装配生产中常用的工具 1.3.1 尖嘴钳、斜嘴钳、剥线钳 1.3.2 螺钉旋具 1.3.3 活扳手 1.3.4 钳工工具 1.3.5 其他工具 1.4 锡铅焊料 1.4.1 锡铅焊料的优点 1.4.2 锡铅的性质 1.4.3 常用的锡铅焊料 1.5 助焊剂 1.5.1 助焊剂在焊接中的作用 1.5.2 助焊剂作用的对象 1.5.3 助焊剂应具备的条件 1.5.4 助焊剂的种类 1.5.5 一些国产助焊剂的配方及主要性能 1.5.6 助焊剂的选择 1.6 阻焊剂 1.6.1 对阻焊剂的要求 1.6.2 阻焊剂的种类 1.7 电子产品常用的线材 1.7.1 线材的分类 1.7.2 裸线的型号及用途 1.7.3 电磁线 1.7.4 安装线 1.7.5 电缆线 1.7.6 选用线材时应注意的问题 1.8 绝缘材料 1.8.1 绝缘布和薄膜 1.8.2 常用绝缘板 1.8.3 常用绝缘套管 1.8.4 常用绝缘漆 1.8.5 覆铜箔层压板 1.9 胶粘剂 1.9.1 胶粘剂的组成 1.9.2 胶粘剂的分类及简介 1.10 磁性材料 1.10.1 电源变压器用铁心材料 1.10.2 磁芯材料 1.10.3 常用磁芯 1.11 常用紧固件 1.11.1 螺钉 1.11.2 螺栓 1.11.3 紧定螺钉 1.11.4 六角螺母 1.11.5 平垫圈 1.11.6 弹簧垫圈 ……第2章 电子产品设备技术文件的基本知识第3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第4章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技术第5章 电子整机总装技术第6章 试验与制作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对Arduino和树莓派这些微控制器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高深晦涩,要么就是东拼西凑的零散教程,真正能系统性地带我入门的实在难寻。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一座灯塔。它最吸引我的一点是那种“实战导向”的叙事方式。我能感受到作者并没有把我们当成纯粹的理论学习者,而是假定我们就是一群迫不及待想动手搭建电路的“玩家”。书中的讲解步骤非常细致,特别是涉及到元器件选型和焊接技巧的部分,描述得细致入微,几乎能看到作者在旁边手把手指导。我特别喜欢那种“避坑指南”式的段落,它不仅仅告诉你“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种深层次的原理剖析,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电路行为的直观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这种带着温度的教学风格,让原本枯燥的电子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仿佛每完成一个小项目,自己就真实地掌握了一项新的生存技能。
评分我很少对一本技术书籍产生“信赖感”,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让我产生了这种感觉。比如,在电路图的绘制上,作者坚持使用统一且规范的符号,这对于培养初学者的规范意识至关重要。更不用说,在代码示例的提供上,作者不仅给出了完整可运行的版本,还对关键的函数和逻辑进行了逐行甚至逐句的注释,这种透明度让人感到非常安心。我不需要在网上四处搜寻这些代码片段的解释,所有的疑惑似乎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应的答案或引导。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读者学习路径的细致关怀,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极其流畅和愉快。它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得到了一位经验丰富且耐心十足的导师,在你身边实时指导,让你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有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色彩搭配得相当协调,那种理工科书籍特有的严谨感和一丝丝创新的活力在封面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不错,比起那些轻飘飘的教材,这种厚实感让人觉得内容也一定非常扎实可靠。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清晰易读,图文的分布也显得很用心,不像有些技术书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看目录的时候,那种清晰的脉络感就出来了,从基础概念到实际操作,层层递进,对于一个刚踏入电子制作领域的新手来说,这种结构上的引导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标题上花的功夫,既点明了技术核心,又保持了足够的趣味性,让人很有动力一章一章地往下啃。总的来说,第一印象非常好,这本书从外到内的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技术知识的专业态度,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打开扉页,看看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精彩的“机关术”。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电子制作时,经常被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弄得晕头转向。很多教材在理论讲解上花了大篇幅,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时,读者往往会发现自己还是寸步难行,因为缺乏中间环节的桥梁。这本书巧妙地避开了这种“理论脱节”的陷阱。它似乎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节奏,总是在抛出一个新概念后,紧接着就安排一个可以立即验证这个概念的小实验。这种即学即用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信心。我记得有一段关于信号处理的描述,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一下子就点亮了我对傅里叶变换的模糊认知,这种将复杂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很多技术作者所欠缺的。它不追求成为一本百科全书,而是专注于打磨“入门”这个阶段的关键路径,确保读者能够顺利跨过最痛苦的适应期,真正爱上电子制作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在项目选择上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既有足够的代表性来覆盖核心知识点,又不会因为复杂度过高而打击初学者的积极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项目收尾部分的总结陈词,往往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当前的项目进行“升级”或“魔改”。这体现了一种鼓励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例如,在完成一个基础的传感器读取项目后,书中会给出一些延展性的思考方向,比如如何增加网络通信功能,或者如何优化功耗。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远比单纯的“照猫画虎”要宝贵得多。对于我这种有一定基础,但想系统化提升自己项目设计能力的读者来说,这些看似“附带”的思考题,反而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开始用更开放的视角去审视未来的电子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