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第11版)(单色本)商务印书馆初中小学生工具书

新华字典(第11版)(单色本)商务印书馆初中小学生工具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字典
  • 工具书
  • 语文
  • 汉语
  • 新华字典
  • 商务印书馆
  • 初中
  • 小学
  • 单色本
  • 第11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9595
商品编码:29426428197
出版时间:2011-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华字典(第11版)(单色本)

定价:19.90元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ISBN:9787100069595

字数:

页码:711

版次:第1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381 g

目录


第11版修订说明
第10版修订说明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字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我国历代纪元简表
我国少数民族简表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
计量单位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节气表
元素周期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大词典》(第十二版 增补本) 编纂凡例与内容概述 卷首语: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印记 《中华大词典》的编纂历程,是一部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的历史。自初版问世以来,它便肩负着记录语言演变、汇集文化精粹的重任。第十二版增补本,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上,面对信息爆炸、科技革新带来的语言新现象,力求做到“守正创新”,既继承严谨的学术传统,又充分反映当代社会的面貌。本词典致力于成为海内外华人学习、研究和使用规范汉语的权威工具书。 --- 第一部分:编纂原则与体例规范 一、 宗旨与定位 本词典定位为一部收录规范汉字、常用词语、典故成语、科技术语及时代新词的综合性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高等院校师生、科研人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新闻媒体从业者,以及所有对汉语有深度学习需求的读者。我们坚持以客观、准确、系统为核心原则。 二、 收录范围的取舍标准 1. 词语的时代性与稳定性平衡: 优先收录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使用、具有稳定意义的经典词汇,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关键术语。同时,对近二十年来涌现的、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产生稳定指代的网络热词、新经济词汇,也进行了审慎的收录和释义,但严格剔除生命周期极短、或内涵不健康的表述。 2. 知识密度的考量: 区别于侧重基础知识普及的工具书,本词典着重于提供深层次的语义辨析、词源考证和用法例证。对于仅限于特定方言、或仅在小众领域使用的专业术语,若无广泛的通用性,则不予收录,以保证核心内容的高效性。 3. 规范性优先原则: 所有条目均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规范为准绳,坚持使用规范汉字,在涉及异体字时,会在注释中标明,但正文释义一律采用正体。 三、 释义的体例结构 本增补本严格遵循科学的条目结构,力求清晰易懂且信息密度高: 1. 词条(主条目): 以规范的宋体(或相应字体)印刷,加粗处理。 2. 注音: 采用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附带声调符号。 3. 词类与语体标识: 明确标注词语的词性(如:名词n.、动词v.、形容词adj.等)以及其适用语境(如:书面语、口语、旧时用法、科技用语sc.)。 4. 释义(核心部分): 采用多层释义结构。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按使用频率和逻辑关系进行序号排序。第一义项为最常用或最核心的含义。释义力求精炼,避免冗长和口语化表达。 5. 例证: 每一个主要义项后,均附有一至两个经典例句。例句的选取极其审慎,多取自古代经典文献、近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或权威学术著作,以示权威性,而非选取日常口语片段。 6. 辨析与注释(仅限重要词条): 对于易混淆的词汇(如“的、得、地”的用法辨析,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会设置专门的“辨析”栏目,深入剖析其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 ---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板块介绍 本词典总计收录词条约三十万个,分为基础汉字释义、常用词语、成语典故、专业术语四大模块。 一、 基础汉字释义(上卷核心) 本模块收录五千余个常用汉字,旨在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单字释义、多音字辨析、以及笔顺规范。 字形与结构: 详细标注笔顺图示(此处不作图示,仅描述),并注明部首、总笔画数。 多音字处理: 对多音字,严格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词义和用法,例如对“行”字的解释,会清晰划分“háng”(行业)和“xíng”(行走)的用法群。 词义溯源: 部分重要的常用字,会简要标注其在古代汉语中的核心含义演变路径,帮助读者理解词义的深度。 二、 常用词语(主体部分) 这是本词典容量最大的部分,涵盖了从单音节到多音节的各类词汇。 1. 科学与技术词汇的更新: 针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本版增补了大量新的标准译名,如对“量子纠缠”、“基因编辑”等概念的规范化解释,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国际接轨性。 2. 历史文化词汇的沉淀: 保留了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古代官制、礼仪制度的核心词汇,并配以详尽的文化背景注释,如“三纲五常”、“科举制度”、“中庸之道”等。 3. 修辞与文学术语: 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体裁(如赋、骈文、小说、戏剧)的专业术语,以及各类修辞手法(如对仗、用典、互文见义)的定义和典范例句。 三、 成语、典故与俗语 本部分致力于系统整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成语的权威释义: 每个成语均提供标准四字形式,并提供详尽的解释,通常不少于三层含义。 出处考证: 每一个成语后,都明确标注了其最早的出处(如:《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等),并引用原文片段,便于读者追根溯源。 近义与反义的精细区分: 对于意义相近的成语,会特别强调其情感色彩、使用语境的差异。例如区分“画蛇添足”与“多此一举”的侧重点。 四、 附录(修订与增补) 本版增设了多个实用性的附录,旨在提升工具书的实用价值: 1. 规范汉字笔顺与偏旁部首检索表: 方便用户查找不熟悉或不确定的汉字结构。 2. 古代官制简表: 概述了秦汉至清末的主要官职体系,便于阅读古籍时对照理解。 3. 常用外来语与缩略语对照表: 收录了近年来广泛进入汉语的国际常用缩略语(如GNP, WTO等)的规范中文全称及释义。 --- 第三部分:与其他工具书的差异化定位 本《中华大词典》(增补本)的编纂目标,绝非简单地重复基础词典的工作,它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着明确的侧重。 深度聚焦于“词义的准确性与文化底蕴”: 相比于面向初级学习者的工具书,本词典在解释一个词语时,更注重其历史流变和语义的层次感。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是这个意思”,而非仅仅“它是什么意思”。例如,在解释一个哲学概念时,我们会溯源至先秦或魏晋时期的原始语境,而非仅给出当代教材中的简化定义。 系统性与权威性保障: 词条的选取和释义的定稿,均经过多轮语言学专家、历史学专家和文献专家的交叉审校,确保每一个注音、每一个例句、每一个典故出处都是经过严格考证的。对于新词的收录,我们坚持“观察期”制度,确保只有在社会使用中趋于稳定的词汇才被纳入正文,避免工具书的片面化和时效性限制。 本词典力求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详实的例证、清晰的体例,成为每一位中文学习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参阅巨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收录内容和释义的精准度,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定海神针”。作为一本工具书,它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其权威性与全面性。我对比了不同版本的释义,这一版(第11版)在对一些新出现的热词和时代词汇的收录上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保证了传统经典的准确性,又紧跟了语言发展的脉搏。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例句编写得极为精妙,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来说,这些详尽而又贴合生活实际的例句,是理解和掌握词汇用法的关键捷径。每一次查阅,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编纂者们在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背后的良苦用心,这远非那些追求快速迭代的电子词典所能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选择很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即便是单色印刷,文字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均匀度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侧边裁切得干净利落,翻阅时非常顺畅,那种“沙沙”的纸张摩擦声,仿佛都在诉说着知识的厚重。我特别喜欢它封面的字体排版,那种经典的商务印书馆风格,透露出一种老派的严谨和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虽然现在电子词典普及,但这种实体书带来的阅读仪式感和踏实感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而且,它的尺寸设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放在书桌上还是随身携带在书包里,都非常方便,不会显得过于笨重,真正做到了工具书的实用性与收藏价值的完美平衡。

评分

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课堂学习的“最佳僚机”。我的孩子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底气十足”。在做语文作业或准备考试时,当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词语或书面语时,翻开它,那种瞬间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查字工具,更像是一个耐心的私人教师。书中的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找不到印刷错误或释义疏漏的地方,这对于需要绝对准确性的学习资料来说至关重要。它教会了孩子们如何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推送。这种主动翻阅和思考的过程,对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对母语的敬畏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评分

说实话,作为家长,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情感连接。它代表了一种扎实的、需要投入精力的学习态度。在如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要求孩子捧起一本厚厚的工具书,去一笔一画地查找、去认真研读每一个注解,这本身就是在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耐心和尊重。这本书的外观虽然朴素,但其内容却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光芒。它陪伴孩子度过的是一个需要打好语言基础的黄金时期,它不仅仅是查阅工具,更像是家庭书架上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孩子每一次进步时,翻开它时专注的神情。这种具有传承意义的实体书,其价值远超其标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的用心程度,简直像是在设计一座知识迷宫的导览图。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部首查字法、拼音索引,还是笔画数检索,都做得极其高效和直观。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辨析,它设置了专门的对比栏目,用清晰的图文或对比表格来区分,这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时间浪费。另外,它对一些常用成语和固定搭配的解释,往往会附带一个简洁的“典故溯源”或“用法提示”,这种深度的挖掘,让使用者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意思”,而是真正“理解其文化根源”。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逻辑,使得查找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学习体验,而非枯燥的任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