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
定价:37.00元
作者:唐震洲,施晓秋,刘军 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40370522
字数:
页码:35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以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所需的无线与移动网络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系统而又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无线通信理论;第二部分按照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的顺序,依次介绍各种典型的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网络与移动IP技术。《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除适用于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外,还适用于其他计算机类及电子信息类专业
内容提要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是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网络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无线网络的物理层、无线网络的数据链路层、无线个域网与蓝牙技术、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Ad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状网、移动lP技术等。《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以无线与移动网络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内容系统,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无线与移动网技术》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供网络工程从业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什么是无线网络
1.1.2 无线网络的分类
1.1.3 无线网络的发展
1.2 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
1.2.1 0SI参考模型
1.2.2 TCP/IP参考模型
1.2.3 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
1.3 无线网络的组网模式
1.3.1 Infrastructure模式
1.3.2 Ad Hoc模式
1.4 无线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1 恶劣的信道特性
1.4.2 无线信道的干扰
1.4.3 电源管理
1.4.4 无线网络的安全
1.5 本书的结构
1.5.1 无线通信理论部分
1.5.2 典型的无线与移动网络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线网络的物理层
2.1 无线传输媒体
2.1.1 无线传输媒体
2.1.2 短波通信
2.1.3 微波通信
2.1.4 红外线
2.2 无线传播模型
2. 2.1 无线传播机制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2.3 双线地面反射模型
2.2.4 室内无线传播模型
2.3 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传播
2. 3.1 多径传播与多径衰落
2. 3.2 多普勒频谱扩展
2.3.3 快衰落与慢衰落
2. 3.4 分集接收技术
2.4 基带传输技术
2.4.1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2.4.2 基带脉冲调制和超宽带脉冲传输
2.5 频带传输
2. 5.1 基本的调制解调方法
2.5.2 多进制调制原理
2.5.3 高斯滤波小频移键控
2. 5.4 正交调幅
2.5.5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6 扩频技术
2.6.1 扩频的概念
2.6.2 扩频序列及其相关特性
2.6.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2.6.4 跳频扩频技术
2.6.5 跳时扩频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3.1 无线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
3.1.1 非竞争的媒体访问控制
3.1.2 基于竞争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3.2 差错控制
3. 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工作原理
3.2.2 常用的检错码
3.2.3 常用的纠错码
3.2.4 差错控制方式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个域网与蓝牙技术
4.1 无线个域网与IEEE 802.1 5标准概述
4.1.1 无线个域网概述
4.1.2 IEEE 802. 15标准概述
4.2 蓝牙技术概述
4.2.1 蓝牙的特点
4.2.2 蓝牙规范的演进
4.2.3 蓝牙协议栈
4.2.4 相关术语
4.3 蓝牙的基带协议规范
4.3.1 蓝牙的物理信道与物理链路
4.3.2 蓝牙基带协议的分组类型及结构
4.3.3 蓝牙微微网的建立过程
4.3.4 蓝牙基带协议的纠错机制
4.3.5 蓝牙音频
4.4 蓝牙的链路管理协议
4.4.1 链路管理协议概述
4.4.2 LMP-PDU和过程规则
4.5 蓝牙的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4.5.1 L2CAP功能
4.5.2 L2CAP信道
4.5.3 L2CAP的数据分组格式
4.5.4 L2CAP信令
4.6 服务发现协议
4.6.1 服务发现协议的工作模型
4.6.2 服务记录
4.6.3 服务类
4.6.4 服务搜索和浏览服务
4.7 蓝牙应用的实现举例——蓝牙耳机
4.7.1 蓝牙耳机应用的协议栈模型
4.7.2 蓝牙耳机应用的链路建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无线局域网
5.1 无线局域网概述
5.1.1 无线局域网发展历程
5.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5.1.3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组织
5.2 IEEE 802.1 1协议簇
5.2.1 IEEE 802. 11体系结构
5.2.2 IEEE 802. 11物理层
5.2.3 IEEE 802. 11 MAC子层
5.3 无线局域网组网
5.3.1 无线局域网设备
5.3.2 无线局域网逻辑架构
5.3.3 基本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5.3.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部署
5.4 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
5.4.1 需求分析
5.4.2 无线局域网的设计
……
第6章 无线城域网
第7章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8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9章 移动Ad Hoc网络
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1章 无线网状网
2章 移动lP技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什么是无线网络
1.1.2 无线网络的分类
1.1.3 无线网络的发展
1.2 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
1.2.1 0SI参考模型
1.2.2 TCP/IP参考模型
1.2.3 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
1.3 无线网络的组网模式
1.3.1 Infrastructure模式
1.3.2 Ad Hoc模式
1.4 无线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1 恶劣的信道特性
1.4.2 无线信道的干扰
1.4.3 电源管理
1.4.4 无线网络的安全
1.5 本书的结构
1.5.1 无线通信理论部分
1.5.2 典型的无线与移动网络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线网络的物理层
2.1 无线传输媒体
2.1.1 无线传输媒体
2.1.2 短波通信
2.1.3 微波通信
2.1.4 红外线
2.2 无线传播模型
2. 2.1 无线传播机制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2.2.3 双线地面反射模型
2.2.4 室内无线传播模型
2.3 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传播
2. 3.1 多径传播与多径衰落
2. 3.2 多普勒频谱扩展
2.3.3 快衰落与慢衰落
2. 3.4 分集接收技术
2.4 基带传输技术
2.4.1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2.4.2 基带脉冲调制和超宽带脉冲传输
2.5 频带传输
2. 5.1 基本的调制解调方法
2.5.2 多进制调制原理
2.5.3 高斯滤波小频移键控
2. 5.4 正交调幅
2.5.5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6 扩频技术
2.6.1 扩频的概念
2.6.2 扩频序列及其相关特性
2.6.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2.6.4 跳频扩频技术
2.6.5 跳时扩频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3.1 无线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
3.1.1 非竞争的媒体访问控制
3.1.2 基于竞争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3.2 差错控制
3. 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工作原理
3.2.2 常用的检错码
3.2.3 常用的纠错码
3.2.4 差错控制方式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个域网与蓝牙技术
4.1 无线个域网与IEEE 802.1 5标准概述
4.1.1 无线个域网概述
4.1.2 IEEE 802. 15标准概述
4.2 蓝牙技术概述
4.2.1 蓝牙的特点
4.2.2 蓝牙规范的演进
4.2.3 蓝牙协议栈
4.2.4 相关术语
4.3 蓝牙的基带协议规范
4.3.1 蓝牙的物理信道与物理链路
4.3.2 蓝牙基带协议的分组类型及结构
4.3.3 蓝牙微微网的建立过程
4.3.4 蓝牙基带协议的纠错机制
4.3.5 蓝牙音频
4.4 蓝牙的链路管理协议
4.4.1 链路管理协议概述
4.4.2 LMP-PDU和过程规则
4.5 蓝牙的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4.5.1 L2CAP功能
4.5.2 L2CAP信道
4.5.3 L2CAP的数据分组格式
4.5.4 L2CAP信令
4.6 服务发现协议
4.6.1 服务发现协议的工作模型
4.6.2 服务记录
4.6.3 服务类
4.6.4 服务搜索和浏览服务
4.7 蓝牙应用的实现举例——蓝牙耳机
4.7.1 蓝牙耳机应用的协议栈模型
4.7.2 蓝牙耳机应用的链路建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无线局域网
5.1 无线局域网概述
5.1.1 无线局域网发展历程
5.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5.1.3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组织
5.2 IEEE 802.1 1协议簇
5.2.1 IEEE 802. 11体系结构
5.2.2 IEEE 802. 11物理层
5.2.3 IEEE 802. 11 MAC子层
5.3 无线局域网组网
5.3.1 无线局域网设备
5.3.2 无线局域网逻辑架构
5.3.3 基本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5.3.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部署
5.4 无线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
5.4.1 需求分析
5.4.2 无线局域网的设计
……
第6章 无线城域网
第7章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8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9章 移动Ad Hoc网络
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1章 无线网状网
2章 移动lP技术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和章节设置,给我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从最基础的无线通信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无线网络的技术细节,比如Wi-Fi、蓝牙,再到更宏观的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5G的演进和关键技术。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讲解得相当细致,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案例相结合,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技术的图示和流程图,它们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复杂的通信过程和协议栈。例如,在介绍Wi-Fi的MAC层协议时,书中就花了很大篇幅讲解CSMA/CA的冲突避免机制,并配有详细的时序图,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新兴的无线技术,比如物联网(IoT)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这让我看到了教材的前瞻性,不只是停留在过时的技术上。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很贴合教学需求,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非常适合学术教材,既有严谨的专业术语,又保持了一定的可读性,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作者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如,在讲解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时,作者就将其类比为在嘈杂环境中与人对话,信号的强弱会受到距离、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类比让我迅速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同时,书中也穿插了大量的英文缩写和专业术语,这对于我们未来从事国际化的网络工程工作非常有帮助,能够提前熟悉这些行业的“通用语言”。虽然有些章节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反复研读,但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是清晰、准确且富有逻辑性的,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地走进无线与移动通信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一看就知道是针对高等教育的专业教材。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质量也比我预期的要好一些,触感温润,字迹印刷清晰,装订牢固,感觉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过好几个学期的“老朋友”。封面上“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这几个字,让我对它的定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孤立的关于无线与移动通信的书,而是整个网络工程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体系化的编排,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全面掌握网络工程知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至少在后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上,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封底的出版社信息和ISBN码也十分醒目,这些细节都表明出版方对这本书的认真态度,同时也方便我们在查找和订购时做到精准无误。整体而言,从外观和基本信息上,这本书就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积极,充满了知识的力量感。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思考题”和“课后习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有的需要我们结合前文知识进行推导,有的则要求我们分析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这不仅巩固了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记得有一次,书中提到了关于无线信号干扰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干扰源和抑制方法。在课后习题中,有一个题目要求我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某种特定干扰源对Wi-Fi信号的影响。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也让我对无线通信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课堂上的学习。它更像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各种无线与移动通信标准的介绍非常详尽,例如IEEE 802.11系列标准的各个版本,以及3GPP在移动通信领域制定的各种标准。这些详细的介绍,让我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技术之间的演进关系和关键差异。此外,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网络拓扑和关键参数,这对于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实验项目,甚至是未来实际的网络部署和维护工作中,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我经常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翻开这本书,查找相关的技术原理和解决方案。这种“按需查阅”的模式,让这本书成为了我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