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电子电路(第三版) | ||
| 定价 | 49.8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3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于洪珍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56 | |
| 字数 | 250000 | |
| ISBN编码 | 9787302424000 | |
第1章绪论
1.1通信系统的概念
1.2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3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
1.4调制的通信系统
1.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1概述
2.2LC谐振回路
2.2.1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2.2.2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2.2.3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
2.3单调谐放大器
2.3.1单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2.3.2单调谐放大器的放大能力
2.3.3单调谐放大器的选频性能
2.3.4大增益及阻抗匹配条件
2.4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
2.4.1晶体管混合Π型等效电路
2.4.2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
2.4.3混合Π型等效电路参数与Y参数的关系
2.4.4晶体管的高频放大能力及其频率参数
2.5高频调谐放大器
2.5.1电路组成
2.5.2电路性能指标
2.6调谐放大器的级联
2.6.1多级单调谐放大器
2.6.2参差调谐放大器
2.6.3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2.7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
2.7.1晶体管内部反馈的有害影响
2.7.2解决办法
2.8集中选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8.1石英晶体滤波器
2.8.2陶瓷滤波器
2.8.3声表面波滤波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3.1概述
3.2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2.1基本原理电路
3.2.2晶体管特性的折线化
3.2.3晶体管导通的特点、导通角
3.2.4集电极余弦脉冲电流分析
3.2.5槽路电压
3.3功率和效率
3.4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3.4.1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3.4.2调谐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判别方法
3.4.3Rc,Ec,Eb和Ubm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5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3.5.1直流馈电电路
3.5.2自给偏压环节
3.5.3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3.5.4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实用电路举例
3.6功率晶体管的高频效应
3.6.1高频功率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3.6.2晶体管高频工作时载流子渡越时间的影响
3.6.3晶体管高频工作时对饱和压降的影响
3.7倍频器
3.7.1丙类倍频器的原理电路及波形
3.7.2丙类倍频器的工作原理
3.8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及应用简介
3.9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3.9.1传输线变压器
3.9.2单级宽频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3.9.3功率器
3.9.4实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正弦波振荡器
4.1概述
4.2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原理
4.2.1从调谐放大到自激振荡
4.2.2自激振荡的平衡
4.2.3振荡的建立和振荡条件
4.2.4振荡器的稳定条件
4.3三点式LC振荡器
4.3.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4.3.2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4.3.3三点式LC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4.4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4.4.1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4.4.2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4.4.3几种三点式振荡器的比较
4.5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4.5.1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5.2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4.5.3稳频措施
4.6石英晶体谐振器
4.6.1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等效电路
4.6.2石英晶体的阻抗特性
4.6.3石英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特性
4.6.4石英谐振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
4.7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
4.7.1并联型晶振电路
4.7.2串联型晶振电路
4.7.3泛音晶振电路
4.8陶瓷振子和陶瓷振子电路
4.8.1压电陶瓷元件的特性
4.8.2陶瓷振子
4.8.3陶瓷振子振荡电路
4.9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1648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5.1概述
5.2调幅信号的分析
5.2.1普通调幅波
5.2.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AM)
5.2.3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幅(SSB/SC―AM)
5.3调幅波产生原理的理论分析
5.4普通调幅波的产生电路
5.4.1低电平调幅电路
5.4.2高电平调幅电路
5.5普通调幅波的解调电路
5.5.1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5.5.2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器
5.5.3普通调幅波同步解调电路
5.6抑制载波调幅波的产生和解调电路
5.6.1抑制载波调幅波的产生电路
5.6.2抑制载波调幅波的解调电路
5.6.3抑制载波调幅电路的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角度调制与解调
6.1概述
6.2角度调制信号分析
6.2.1调频及其数学表达式
6.2.2调相及其数学表达式
6.2.3调频与调相的关系
6.2.4调角波的频谱与有效频带宽度
6.2.5调角波的功率
6.3调频信号的产生
6.3.1调频方法
6.3.2调频电路的性能指标
6.4调频电路
6.4.1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6.4.2电抗管调频电路
6.4.3晶体振荡器调频电路
6.4.4调相和间接调频电路
6.5调频波的解调
6.5.1鉴频器的质量指标
6.5.2斜率鉴频器
6.5.3相位鉴频器
6.5.4比例鉴频器
6.5.5脉冲计数式鉴频器
6.6限幅器
6.6.1概述
6.6.2二极管限幅器
6.6.3晶体管限幅器
6.7调制方式的比较
6.8集成调频、解调电路芯片介绍
6.8.1MC2833调频电路
6.8.2MC3361B与MC3367解调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变频器
7.1概述
7.2变频器的基本原理
7.3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7.4晶体三极管变频电路
7.4.1晶体三极管变频电路的几种形式
7.4.2变频器工作状态选择
7.4.3三极管变频电路应用举例
7.5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与跟踪
7.6环形混频电路
7.7用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电路
7.8二次混频的应用
7.9变频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7.9.1信号与本振的自身组合频率干扰
7.9.2外来干扰和本振频率产生的副波道干扰
7.9.3交调和互调干扰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锁相环路及其他反馈控制电路
8.1锁相环路(PLL)
8.1.1基本锁相环的构成
8.1.2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8.1.3锁相环各组成部分分析
8.1.4锁相环的数学模型
8.1.5环路的锁定、捕捉和跟踪
8.1.6环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
8.2集成锁相环芯片
8.2.1CC4046集成锁相环芯片
8.2.2NE564集成锁相环芯片
8.3锁相环路的应用
8.3.1在调制解调技术中的应用
8.3.2在空间技术中的应用
8.3.3在稳频技术中的应用
8.4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8.4.1产生控制信号的AGC电路
8.4.2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8.5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8.5.1自动频率控制的原理
8.5.2AFC电路的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电噪声及其抑制
9.1概述
9.2电阻热噪声
9.2.1电阻热噪声现象
9.2.2电阻热噪声的功率密度频谱
9.2.3电阻热噪声的计算
9.3晶体管的噪声及其等效电路
9.3.1晶体管噪声
9.3.2晶体管噪声等效电路
9.4噪声度量
9.4.1信噪比
9.4.2噪声系数
9.4.3级联网络的噪声系数
9.4.4噪声温度
9.4.5等效噪声带宽
9.5噪声系数的测量原理
9.6接收天线噪声、干扰及其抑制
9.6.1接收天线噪声
9.6.2接收天线干扰及其抑制
9.7减小电子电路内部噪声影响、提高输出信噪比的方法
9.8静噪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通信电子电路应用举例
10.1基于FPGA的PLL频率器
10.1.1PLL频率器的基本原理
10.1.2基于FPGA的PLL频率器系统软硬件设计
10.1.3系统测试及结果
附: 总体电路设计原理图
10.2移动通信收、发信机
10.2.1发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0.2.2发信机的组成及电路
10.2.3收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0.2.4收信机的组成及电路
10.3脉宽调制全集成化载波多路遥讯装置
10.3.1主要性能特点
10.3.2主要技术指标
10.3.3工作原理
10.4YDK―IP型遥控机
10.4.1概述
10.4.2主要技术指标
10.4.3电路原理
10.5蓝牙收发芯片RF2968的原理及应用
10.5.1概述
10.5.2引脚功能
10.5.3内部结构
10.5.4应用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ATLAB仿真
附录B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ULTISIM仿真
参考文献
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实际通信链路中各个电子电路模块的深入探讨。比如,在讲解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时,不仅给出了理论分析,还结合了实际的PCB布局和元件选择等工程实践方面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的学生来说,非常有价值。书中关于射频功率放大器(PA)的设计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PA,以及它们在效率、线性度等方面的权衡,这对于我理解通信基站等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新型电路拓扑和设计方法也有所提及,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教材,更能引导读者关注通信电子电路领域的最新发展。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通信电子电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本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材,《通信电子电路》第三版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确实能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信号的产生和处理。书中对各种振荡器、调制解调电路的设计与分析,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说明,并且结合了实际的通信场景,比如AM、FM、PM等调制方式,以及相应的解调电路。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现代通信系统中信息是如何被编码、传输和解码的,至关重要。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会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这些电路的噪声分析和失真分析,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的最终性能。书中提供的公式推导和性能评估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我注意到,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数字通信中的电子电路问题,这表明它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模拟通信,而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理解通信系统核心的电子电路部分,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这本《通信电子电路》第三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中的一员,确实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各种通信系统基础模块的详尽阐述,比如高频放大器、混频器、锁相环等,每一个单元的设计原理、关键参数以及实际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对于电路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从最基础的线性电路理论延伸到非线性电路的特性,再到噪声和失真等关键性能指标的评估,都做到了严谨且系统。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但一旦掌握,便能为后续更高级的通信理论和系统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和仿真分析,这对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至关重要。我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参考书中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清华大学出版的教材,在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上一直有着极高的声誉,这本书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为我学习通信电子电路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通信电子电路》第三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尤其是在关于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EMC)方面的论述,我觉得非常到位。在信息高速传输的今天,这两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中关于高频PCB设计中的传输线效应、阻抗匹配、接地和屏蔽等方面的详细讲解,为我理解高速数字信号和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此外,书中对EMI(电磁干扰)和EMC(电磁兼容)的原理和防护措施的介绍,也让我对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关于振荡器辐射的例子,分析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减小其对外干扰。这些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讨论,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通信电子电路的设计不仅仅是理论公式的堆砌,更需要全面的工程考量。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扎实的理论功底深深吸引了。书中对通信电子电路中的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的引入,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再到性能分析,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逻辑脉络。比如,在讲解滤波器部分,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滤波器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还结合通信系统中对信号的滤波要求,分析了为什么需要特定类型的滤波器,以及如何在实际电路中实现。这一点对于我理解通信系统整体架构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关于阻抗匹配、功率传输等章节,也都非常详尽,对于理解射频电路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介绍某些高频器件特性时,作者会给出详细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深入的数学推导,这使得我对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虽然有些推导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正是这种严谨性,才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让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