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4络 LTE/EPC 张明和 9787115409591

深入浅出4络 LTE/EPC 张明和 97871154095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明和 著
图书标签:
  • LTE
  • EPC
  • 4G
  • 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网络协议
  • 张明
  • 移动通信
  • 通信工程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9591
商品编码:293736837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深入浅出4络 LTE/EPC

定价:59.00元

作者:张明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5409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大话通信系列后续图书,续写畅销书神话,华为公司专家热帖'纵横4海:深入浅出EPC原理',网贴点击量达数十万次,数千铁杆粉丝踊跃订购,《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作者丁奇盛赞推荐本书在讲解流程知识的过程中,尝试探究技术方案产生的背后原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图胜千言”,因此本书采用大量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技术原理。
另外,本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图中采用大量消息讲解流程原理,为读者呈现关键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装,具有很强的实际网络运维工作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4络内容的图书。本书首先介绍了4G核心网(EPC)的概念、接口和演进特点,然后从用户状态和基本的附着流程介绍EPC网络的流程和业务―包括日常4络运维工作中常见的切换、服务请求和跟踪区更新等流程,并对鉴权和网络拓扑选择等难点进行深入讲解;紧接着,本书探讨了CDMA网络的历史、特点、CDMA与3GPP移动数据核心网的区别,以及CDMA如何演进到3GPP架构下的4络;然后,本书针对4络3个技术难点―CSFB语音方案、QoS、VoLTE和SRVCC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讲解。在本书的末章,对全球移动数据网络国际漫游架构进行了分析。
本书来源于作者在公司内部社区的连载。本书在讲解流程知识的过程中,尝试探究技术方案产生的背后原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图胜千言”,因此本书采用大量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技术原理。另外,本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图中采用大量消息讲解流程原理,为读者呈现关键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装,具有很强的实际网络运维工作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无线通信技术初学者用来“从无到有”建立移动数据核心网的完整知识框架,也可作为4G相关网络设计、优化、维护人员进行问题处理的参考书,另外还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管理人员了解4络原理和业务的读物。

目录


章 概述1
1.1 关于4G的几个概念 1
1.2 长期演进,演进到哪里了 2
1.3 认识EPC网络的网元 5
1.4 移动宽带网络的本质 7
1.5 EPC网络的接口 8
1.6 EPC网络的协议 11
1.7 EPC网络的业务 14
第2章 EPC网络基本流程 19
2.1 历史从未走远 19
2.2 为什么会有状态 21
2.3 需要澄清的概念 22
2.4 EPC网络中有哪些状态 22
2.5 协议对附着流程的描述 25
2.6 关于4络的承载 31
2.7 分解附着过程 32
2.8 S1接口信令连接的建立和获取用户标识 35
2.8.1 S1接口信令连接的建立 35
2.8.2 获取用户身份标识 38
2.9 鉴权流程和安全流程 42
2.10 Diameter选路 48
2.10.1 七号链路时代的Gr接口选路 49
2.10.2 IP时代的S6a接口选路 49
2.11 位置更新流程 52
2.11.1 注册用户当前所在MME 52
2.11.2 不只是响应的响应 54
2.12 承载的创建 56
2.12.1 先澄清几个概念 56
2.12.2 默认承载创建流程 57
2.12.3 承载建立过程消息分解 59
2.13 DNS和网络拓扑选择 65
2.13.1 DNS域名 65
2.13.2 DNS解析类型 67
2.13.3 当域名遇到解析类型 69
2.13.4 本地优先的实现 70
2.13.5 拓扑选择的实现 71
第3章 移动状态下的流程 73
3.1 **件事,统一语言 73
3.2 位置标识 78
3.3 TAU流程 83
3.4 Service Request 流程 89
3.5 Handover流程 94
3.5.1 Handover流程概述 94
3.5.2 基于X2接口的切换 97
3.5.3 基于SI接口的切换 99
第4章 3GPP内的互操作 103
4.1 基于UE能力选择网关 105
4.1.1 选择的烦恼 105
4.1.2 什么是基于UE能力选择网关功能 106
4.1.3 SGSN设备如何实现网关选择功能 108
4.2 对等网元选择 109
4.2.1 以别人的方式 109
4.2.2 来自哪里 110
4.2.3 MME还是SGSN 111
4.3 互操作消息流程 114
第5章 CDMA网络和LTE互操作 120
5.1 CDMA的历史 120
5.2 通往分组的路 121
5.3 CDMA分组网网元和接口 123
5.4 移动网络面对的问题 124
5.5 CDMA的问题解决之道 125
5.5.1 鉴权 126
5.5.2 连接无线 126
5.5.3 移动性 128
5.5.4 QoS 129
5.5.5 计费 130
5.6 过渡者eHRPD 131
5.6.1 eHRPD如何'e' 131
5.6.2 eHRPD网络接口 133
5.7 4G终端在eHRPD接入 135
5.8 切换--优化和非优化 144
5.9 CL切换流程例解 146
第6章 LTE网络中的语音业务 150
6.1 语音方案概述 150
6.1.1 SVLTE 151
6.1.2 CSFB 152
6.1.3 VoLTE和SRVCC 153
6.1.4 OTT 155
6.2 CSFB详解 155
6.2.1 CSFB主叫流程 156
6.2.2 CSFB被叫业务 159
6.2.3 回落方式的选择 164
6.2.4 返回方式的选择 166
6.2.5 CSFB几个关键问题 168
第7章 QoS和PCC架构 169
7.1 QoS,以业务为本 169
7.2 4G QoS 3个关键参数 174
7.2.1 QCI,量化转发质量 174
7.2.2 ARP:有,还是没有? 177
7.2.3 GBR/MBR,路有多宽 179
7.3 端到端QoS的实现 181
7.4 从业务到承载 184
7.5 QoS的决策 190
7.5.1 网络侧协商:互相妥协 191
7.5.2 网络侧控制:独断决定 193
7.5.3 网络侧控制加MME限制:一票否决 195
第8章 VoLTE语音 197
8.1 语音通信简史:从面对面到软交换 197
8.2 认识SIP协议 205
8.2.1 软交换*简呼叫流程 205
8.2.2 一次典型的FTP流程 206
8.2.3 SIP的功能 208
8.2.4 SIP协议结构 210
8.2.5 SIP呼叫流程 215
8.3 语音的承载 216
8.3.1 默认APN的选择 217
8.3.2 IMS默认承载的建立 218
8.3.3 IMS专有承载的建立 221
8.4 主叫域选 225
8.5 被叫域选 228
8.6 呼叫流程中的EPC 230
8.6.1 建立IMS默认承载 230
8.6.2 VoLTE的IMS域注册 234
8.6.3 建立VoLTE专有承载 236
8.7 SRVCC和eSRVCC 239
第9章 数据业务的国际漫游 247
9.1 数据业务漫游类型 247
9.2 三通,国际漫游的条件 249
9.3 签约信息互通 250
9.4 DNS互通 252
9.5 IP互通 255
缩略语 257
参考文献 263

作者介绍


张明和,华为公司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通信行业十年,从事过GPRS网络、3络、4络的工程建设、培训和维护等工作。熟悉移动数据核心网的架构、流程和业务,有着丰富的实际网络规划、建设和维护经验。在华为公司多次荣获“技术尖兵”、“金笔奖”等荣誉,技术资料写作和授课经验丰富,所写文章被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文摘


序言



《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时代的用户体验与网络演进》 引言 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从4G LTE的广泛普及,到5G NR的商用部署,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社会结构。本书将视角从基础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原理,转移到更为贴近终端用户的角度,深入剖析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如何重塑用户体验,以及由此驱动的网络演进方向。我们将重点关注5G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探讨其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赋能新兴应用场景,以及构建万物互联智能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第一章:5G时代的黎明:从4G LTE到5G NR的飞跃 本章将首先回顾4G LTE在过去十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成就,简要阐述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为理解5G的必要性奠定基础。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5G NR(New Radio)的核心技术突破,包括但不限于: 更广阔的频谱利用: 探讨5G如何利用毫米波、中频段以及低频段频谱,以及不同频段特性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深入分析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在提升数据吞吐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如何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显著提升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核心网的智能化与云化: 介绍5G核心网(5GC)与4G EPC(Evolved Packet Core)在架构上的根本性区别,重点关注服务化架构(SBA)、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在5G核心网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可编程性和高效性,为支持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详细阐述网络切片的概念及其在5G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解析网络切片如何允许运营商在同一物理基础设施上创建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定制化的网络,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的差异化服务质量(QoS)需求。 第二章:颠覆性的用户体验:5G驱动的变革 本章将聚焦于5G技术如何直接影响和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揭示5G带来的具体改变。 极致的移动宽带体验(eMBB): 超高清视频与沉浸式娱乐: 分析5G的高速率和低延迟如何实现无卡顿的4K/8K视频流播放,以及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应用的流畅体验。我们将探讨8K视频传输对带宽的需求,以及5G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并展望未来更高分辨率、更具沉浸感的内容消费模式。 云游戏与实时互动: 阐述5G的低延迟如何解决传统云游戏的痛点,让用户无需高性能本地硬件即可畅玩高画质游戏。我们将分析游戏云端渲染、实时交互对网络时延的敏感性,以及5G如何提供媲美本地设备的响应速度。 移动办公与协作的升级: 探讨5G如何支持更高效的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例如高质量视频会议、文件实时共享、复杂设计软件的远程访问等。我们将分析高清视频会议所需的带宽和稳定性,以及5G如何使其成为常态。 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mMTC): 智能家居的升级: 分析5G如何连接海量智能设备,实现更智能、更便捷的家居生活。我们将探讨智能家电、安防系统、环境监测等设备如何通过5G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数据上传和指令响应的实时性。 智慧城市的基石: 介绍5G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环境监测、智慧能源管理等。我们将分析不同传感器和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以及5G的广覆盖和低功耗特性如何支持大规模物联网部署。 工业物联网(IIoT)的驱动力: 阐述5G如何赋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包括远程设备控制、数据采集与分析、机器人协同作业等。我们将探讨工业场景对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的特殊要求,以及5G的uRLLC特性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面向未来的革命性应用(uRLLC): 自动驾驶与车联网(V2X): 详细分析5G的超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在自动驾驶中的关键作用,包括车辆间的实时通信(V2V)、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V2I)、车辆与行人的通信(V2P)以及车辆与网络的通信(V2N)。我们将探讨安全保障、交通效率提升以及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愿景。 远程医疗与精准手术: 探讨5G如何支持高精度的远程诊断、远程手术和实时医疗监控。我们将分析医疗场景对网络时延、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极致要求,以及5G如何实现医生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协作: 深入分析5G如何实现高精度、低延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以及柔性制造和智能工厂的构建。我们将探讨实时数据交换、动作同步和远程控制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价值。 第三章:网络演进的驱动力与挑战 本章将深入探讨驱动5G网络演进的深层原因,以及在实现5G愿景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与增长: 分析用户对数据消费、通信服务和新兴应用的需求如何不断增长和演变,从而推动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能力。我们将考察数据流量的指数级增长趋势,以及用户对更流畅、更丰富、更个性化体验的期待。 新兴产业的赋能需求: 探讨5G如何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赋能技术,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我们将分析这些行业对通信网络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及5G如何通过其多样化的技术特性满足这些需求。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机遇: 分析5G将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我们将探讨网络切片如何为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运营商如何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盈利增长。同时,也将分析终端厂商、应用开发者、内容提供商等生态链各方在5G时代的合作与竞争。 技术部署的挑战与策略: 频谱资源分配与利用: 讨论5G频谱的稀缺性以及不同频段特性带来的部署挑战,例如毫米波覆盖受限、穿透性差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基站密集部署、智能天线等技术来弥补。 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投资: 分析5G网络建设所需的巨大投资,以及运营商在旧有网络与新建网络之间的平衡。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NFV/SDN实现核心网的软硬件解耦,降低建设成本,提升网络灵活性。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探讨5G网络在连接海量设备、承载敏感数据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来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能耗与绿色通信: 分析5G网络部署可能带来的能耗增加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来降低能耗,实现绿色通信。 第四章:展望未来:6G及更远 本章将跳出5G的范畴,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进行前瞻性探讨,勾勒出未来通信的发展蓝图。 6G的技术愿景: 展望6G在连接速度、延迟、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的潜在突破,例如太赫兹(THz)通信、感知通信一体化、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 6G的应用场景预测: 探讨6G将如何进一步拓展人类与信息、物理世界以及虚拟世界的交互方式,例如全息通信、数字孪生、普惠智能等。 6G的技术挑战与研究方向: 分析实现6G愿景所面临的理论和技术瓶颈,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 结论 本书通过对5G技术及其对用户体验和网络演进的深刻洞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5G不仅仅是通信速度的提升,更是赋能千行百业、重塑社会形态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广泛落地,我们正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互联时代。理解5G,便是理解未来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好高深!“深入浅出”这四个字,瞬间就让人觉得掌握了核心的难度,但又充满了我能学会的希望。我一直对通信技术,尤其是4G LTE,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资料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太碎片化,让我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并且作者名字也比较熟悉时,我还是挺心动的。封面设计也挺沉稳大气的,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猜这本书应该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LTE的整体架构、核心网EPC的组成部分,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各个模块的详细工作原理和交互过程。我特别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清晰的图示,把那些复杂的协议和信令流程解释清楚。毕竟,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背景但又想了解技术的人来说,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深入浅出”,那对我来说绝对是福音。我希望它能帮我理清LTE和EPC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解决我们在日常使用手机时遇到的各种网络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深入浅出4络 LTE/EPC”传递了一种学习上的友善信号,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但很多技术书籍往往过于晦涩,让人望而却步。4G LTE和EPC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石,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系统性地、并且用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解它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LTE的网络架构和EPC的核心网元。例如,我非常想知道LTE网络的接入层和核心网是如何协同工作的,EPC中的各个网元(如MME、SGW、PGW、HSS等)分别负责哪些功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信令交互的。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协议和接口。对我来说,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移动通信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构建起对4G LTE和EPC的全面认知,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移动通信的书籍,但大多过于晦涩难懂,很多时候看了半天也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标题“深入浅出”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承诺了一种更易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我一直对4G LTE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这两个概念感到好奇,它们是支撑我们今天高速移动通信的基石。我想了解LTE网络是如何实现高速率、低时延的,以及EPC作为核心网,是如何在后台默默工作的,确保我们手机能够顺畅地上网、打电话。这本书如果能用清晰的图表和简洁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技术,那我肯定会觉得物超所值。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LTE的无线接口协议,比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和NAS(Non-Access Stratum)协议,以及EPC中各个网元的具体功能和它们之间的信令流程。例如,当用户发起一次数据请求时,信号是如何从手机发出,经过基站,然后到达EPC的各个节点,最终完成数据传输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打通这个“任督二脉”,让我对整个4G网络的运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拼凑。

评分

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但又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人来说,学习LTE/EPC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山峰,而“深入浅出”这四个字,仿佛是登山向导的承诺,让我看到了登顶的希望。我一直对手机信号如何从无到有,再到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感到非常好奇。4G LTE和EPC,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科技感,但又让人觉得有些遥不可及。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一点点地揭开LTE网络的神秘面纱。比如,LTE的架构是怎么样的?EPC的各个组成部分,像MME、SGW、PGW等等,它们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协作,才能保证我们能够流畅地使用各种移动应用?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类比,来帮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分析一个用户上网的完整流程,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能让我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也更能体会到通信技术的神奇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深入浅出4络 LTE/EPC”让我想到了那些需要啃很多技术文档才能慢慢摸索出来的知识点,但“深入浅出”又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预示着一条相对平坦的学习之路。我最近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关于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的问题,虽然我不是技术研发人员,但对底层原理的了解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分析问题和与技术团队沟通。LTE和EPC作为4G时代的核心技术,其原理和设计思路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LTE和EPC的书,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我希望它能够从宏观上勾勒出LTE网络的整体框架,然后再聚焦到EPC的各个关键网元,例如MME、SGW、PGW、HSS等,详细阐述它们的功能、接口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机制。特别想知道,当手机接入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切换等操作时,EPC是如何调度和管理的。我关注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也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比如性能优化、安全机制等,这样对于我理解网络行为会更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