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計時:時間的曆史和科學 【美】琳達福爾米凱利、【美】埃裏剋馬丁 978721608

正版 計時:時間的曆史和科學 【美】琳達福爾米凱利、【美】埃裏剋馬丁 97872160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琳達福爾米凱利,【美】埃裏剋馬丁 著
圖書標籤:
  • 時間
  • 曆史
  • 科學
  • 計時
  • 物理學
  • 哲學
  • 文化
  • 科普
  • 時間觀念
  • 科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古通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湖北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6081092
商品編碼:29371828841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5-01-08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計時:時間的曆史和科學

定價:35.0元

作者:【美】琳達福爾米凱利、【美】埃裏剋馬丁

齣版社:湖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8

ISBN:9787216081092

字數:152韆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國傢科學教師聯閤會推薦
來自美國百萬的**青少年通識讀本
與美國孩子同步學知識&做實驗
趣味科學+邊學邊玩+中英文對照精華閱讀
這是一套來自美國暢銷百萬的**少兒互動科普圖書,集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於一體,涵蓋瞭天文地理、人文曆史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麵。每本書均包含25個簡單易做的趣味實驗、原汁原味的中英對照精華、豐富的擴展資源,讓你能**時間跟美國小讀者們一起學習!

內容提要


《酷玩百科》叢書是引進的首套美國青少年通識讀本,秉承歐美基礎教育的“廣知識、低難度、多動手”的特點,倡導將科學、技術、工程、曆史、文化和藝術等融會貫通,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完整、係統的知識架構,為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和人格養成打下基礎。 古代人類是如何計時的?一年365天從何而來?現代鍾錶是怎樣發明的?……這是一本奇妙的“時間之書”,它穿越曆史和未來,帶我們探索人類計量時間流逝的曆程。從幾韆年前古老的曆法和影子鍾到今天的全球定位係統和原子鍾,小讀者不僅可以瞭解計時的發展演變,認識曆法和時鍾的發明者,還能動手製作許多有趣的計時裝置,比如影子鍾、日晷、水鍾等。

目錄


作者介紹


本叢書作者均為美國長期從事少兒讀物研究和撰寫的暢銷童書作傢和教育工作者。他們以獨特的角度和開闊的視野來介紹各種知識,並穿插簡單、有趣的動手實驗。讓中國孩子不齣國門,也能和美國小朋友同步學習,共同探索。
叢書翻譯後由特級教師團隊審定,並得到瞭他們的廣泛贊譽和推薦。
本書作者琳達·福爾米凱利,《美國周末》雜誌專欄作傢;埃裏剋·馬丁,獲奬圖書作傢。

文摘


序言


現代曆法
我們現在使用的曆法看起來相當穩定,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都有30天,但是曆法發展到這一步可是相當不容易。
人們認為是羅馬建國者羅穆盧斯在公元前750年左右發明瞭10個月的曆法,該曆法中的6個月有30天(四月、六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其餘4個月有31天(三月、五月、七月、十月)。我們很快就能計算齣這種曆法的一年隻有304天,實在是太少瞭!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羅馬的第二任國王努馬·龐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曆法的年尾添加瞭一月和二月。做此改變後,曆法中就有6個月是29天,其餘6個月有30天。這樣總天數就變為354天,更接近準確數字。因為羅馬人認為偶數是不吉利的,所以他們在曆法中增加瞭一天,這樣總天數就變成瞭355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羅馬人意識到他們的曆法天數還是太少瞭。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二月的23日和24日之間添加瞭一個“特彆月”。但是這個月份隻有22天或23天,而且每隔一年纔添加。因此4年的天數分彆是355天、378天、355天和379天。這實在是太復雜瞭!
為什麼羅馬人不直接給曆法加上10天,而要選擇隔年添加“特彆月”呢?原因無人知曉,但是常識可能敵不過傳統。為什麼1分鍾隻能有60秒,1小時隻能有60分鍾,而我們給大多數其他事物計數時可以使用10的任意倍數呢?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為什麼不能是20小時或30小時呢?我們隻能說這是傳統。做自己熟悉的事比嘗試新鮮做法通常要更容易。
幸運的是,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願意冒險。他於公元前46年開始執政,當時他發現之前的官員多次改動羅馬曆法,以至於各個季節的天數一共缺失瞭90天。
為瞭讓曆法迴歸正軌,儒略宣布公元前45年應有445天,而不是355天。他將一月和二月從年尾調到瞭年頭。二月大多數時候都是29天,每隔4年會有一次是30天,其他月份的天數為30天或31天。
為瞭紀念儒略,羅馬元老院將七月的名稱Quintilis改成瞭July。公元前8年,元老院將八月的名Sextilis改成August來紀念他們的君主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同時,他們還將二月的天數減少瞭一天,讓八月和七月的天數變得一樣多。這個主意讓當時仍在位的奧古斯都龍顔大悅。
從九月(September)、十月(October)、十一月(November)、十二月(December)的名稱還是可以看齣舊時羅馬曆法的影子。sept-、oct-、non-和deca分彆是拉丁語和希臘語單詞七、八、九、十的前綴。想一下八爪章魚(octopus)或田徑十項全能運動(decathlon)。November和December以前分彆是九月和十月,但後來儒略增加瞭一月和二月,因此前綴“novem”和“decem”變得沒有意義瞭。
修改後的儒略曆所包含的天數與太陽年的天數接近,但還是不夠完善。


《時空的織錦:人類對時間維度的探索之旅》 內容簡介: 時間,這個我們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概念,究竟是什麼?它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處?人類對時間的感知和理解,是如何隨著文明的進程而演變的?《時空的織錦:人類對時間維度的探索之旅》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跨越韆年的史詩般的旅程,深入剖析人類曆史上關於時間的思想、發現、測量技術以及對時間本質的哲學思辨,揭示時間如何在科學、文化、社會乃至我們個體內心的深處,編織齣一張無形而又深刻的網絡。 本書並非一部單純的編年史,也非一本枯燥的科學教科書。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關懷融為一體,通過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現人類在探索時間過程中所付齣的智慧、努力和犧牲。我們將追溯人類最早對時間流逝的樸素感知,從日升日落、月圓月缺中洞察自然的韻律;我們將見證古代文明如何通過觀察天象,發明齣水鍾、日晷等早期計時工具,標誌著人類對精確時間的最初渴望;我們將深入中世紀的修道院,瞭解鍾錶作為一種革命性技術的齣現,如何重塑瞭歐洲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工作模式;我們將跟隨伽利略、牛頓等科學巨匠的腳步,理解經典力學如何將時間視為一個絕對、均勻流動的背景;而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橫空齣世,我們將驚嘆於時間不再是永恒不變的標尺,而是與空間交織,與物質和能量相互作用的動態維度。 本書的內容並非僅限於宏大的科學理論和技術革新,它還將深入探討時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我們將審視從古代的農耕文明到工業革命再到信息時代,每一次社會結構的變革是如何與時間的計量和利用方式緊密相連的。例如,工業革命對精確時間的需求催生瞭鐵路時代的準時化,極大地改變瞭人們的齣行和貿易方式;而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全球通信和金融體係,更是對毫秒級彆的精準計時提齣瞭前所未有的要求。 除瞭外部世界對時間的刻畫,本書也將目光投嚮人類內心深處對時間的體驗。《時空的織錦》將探討心理學如何研究我們的時間感知,為何有時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有時又覺得它緩慢如蝸牛;我們將審視藝術、文學和音樂如何捕捉和錶達時間的流逝、記憶的痕跡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恐懼。從古代的悲劇英雄對命運無常的慨嘆,到現代詩歌對瞬間即逝之美的贊頌,時間一直是人類情感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本書將特彆關注那些被曆史洪流所淹沒的“微觀時間”。我們將探究普通人在不同時代如何度過他們的時光,他們的生活節奏、節日習俗、工作時長,以及他們對時間的樸素理解。這包括古代農民如何在季節的輪迴中勞作,中世紀工匠如何按時完成訂單,維多利亞時代工人如何適應工廠的鈴聲,以及現代人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裏追逐信息。這些個體化的時間敘事,將為宏大的時間史詩增添豐富的細節和溫度。 《時空的織錦》還將深入探討一些引人深思的時間哲學議題。例如,自由意誌與宿命論在時間觀上的衝突;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界限是否真正清晰;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及其悖論;以及我們如何麵對時間的有限性,並在有限的時間裏尋求生命的意義。本書將藉鑒不同哲學流派的觀點,從古希臘的赫拉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觀點,到奧古斯丁對時間之謎的追問,再到現代哲學傢對時間存在論的探討,力求呈現一個多元而深刻的時間哲學圖景。 在科學前沿領域,本書將簡要介紹現代物理學如何挑戰我們對時間的直觀認知,例如量子力學中的時間箭頭問題,以及宇宙學中時間起點(大爆炸)和終結(熱寂或大擠壓)的可能性。雖然不深入復雜的數學公式,但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勾勒齣科學傢們如何通過實驗和理論,不斷拓展我們對宇宙時空性質的理解邊界。 總而言之,《時空的織錦:人類對時間維度的探索之旅》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全景式畫捲。它融閤瞭曆史學、科學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藝術史的精華,以一種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姿態,帶領讀者一同經曆人類文明中關於時間最令人著迷的篇章。本書不僅旨在普及關於時間的科學知識,更希望激發讀者對自己生命中時間的珍視,以及對時間本質的深刻思考。它將讓你重新審視自己與時間的每一次相遇,感受時間作為生命最寶貴、最神秘的維度所帶來的無限可能。通過閱讀本書,你將能更好地理解過去,更清晰地認識現在,並以更具智慧的方式迎接未來,最終在這個無始無終的宇宙時空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和節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還會時不時地翻閱這本書,因為裏麵的內容太豐富瞭,一次閱讀很難完全吸收。每次重讀,我都能發現新的細節和思考角度。它就像一個寶藏,每一次挖掘都能帶來新的驚喜。我嚮很多朋友推薦瞭這本書,他們也都錶示受益匪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宇宙的哲學啓迪之書,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最近終於抽齣時間來讀瞭,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分量很足,厚厚的一本,封麵設計也很簡潔大氣。我一直對時間這個概念很著迷,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用它,但真正去思考它的時候,又會覺得它既熟悉又陌生。這本書的作者陣容很吸引人,一位是曆史學傢,一位是科學傢,這樣的組閤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感覺會是一場跨越學科的精彩旅程。從曆史的宏大敘事到科學的嚴謹分析,我相信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揭開時間的神秘麵紗。

評分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開頭就提齣的那個問題:“時間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哲學思考和科學探索。我一直覺得,我們對時間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和社會的影響,比如古代文明對時間的度量方式,以及宗教對時間流逝的看法。這本書顯然是從曆史的維度入手,深入挖掘瞭人類曆史上各個時期對時間的認知演變。我很好奇,在沒有鍾錶的時代,人們是如何感知和記錄時間的?古希臘人、古埃及人,他們眼中的時間是怎樣的?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應該能幫助我理解我們當下對時間的理解是如何形成的。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它觸及到瞭很多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對時間的流逝有如此強烈的感覺?為什麼我們在快樂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而在痛苦的時候又覺得度日如年?這其中是否涉及到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解釋?書中會不會探討記憶、意識與時間感知之間的關係?我一直覺得,時間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概念,它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決策,甚至是我們對生命的意義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時間”這個概念本身,還在探討時間如何塑造瞭人類文明,如何影響瞭我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甚至我們的思想觀念。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時間測量技術的演進,比如從日晷到原子鍾,這些技術的進步是如何改變我們對時間的認知和利用方式的?同時,我也想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時間的理解和對待方式有何差異?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非常棒,紙張手感很好,文字清晰,排版也很舒適,適閤長時間閱讀。這讓我感覺購買這本書物超所值。對於任何對時間、曆史、科學以及哲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且引人入勝的視角,讓你重新思考和理解我們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神秘的維度——時間。

評分

我特彆佩服作者的敘事能力,即使是講述相對抽象的科學概念,也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錶達,讓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故事、科學實驗,以及哲學傢的思想,這些都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我發現,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將曆史、科學和哲學融為一體,構建瞭一個關於時間的宏大圖景。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時間這個概念。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産生一種“啊,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書中對一些看似司空見慣的現象,都給齣瞭深刻的解釋。比如,為什麼我們會有一係列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的直覺?這種直覺是否就是物理學所描述的“時間之箭”?我對書中關於宇宙學中的時間起點(大爆炸)和終點(熱寂或大擠壓)的討論也非常感興趣,這讓我思考人類在宇宙時間尺度中的渺小,也引發瞭我對生命意義的進一步思考。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時間的關係。我一直覺得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總是匆匆忙忙,害怕錯過什麼。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我們真的需要如此焦慮地對待時間嗎?時間是恒定的流逝,還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來“拉伸”或“壓縮”它?書中關於“當下”的哲學思考,讓我覺得也許更應該活在當下,去體驗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評分

這本書的科學部分讓我尤為期待,因為我一直對物理學中的時間概念感到睏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徹底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獨立的、絕對的概念,而是交織在一起的“時空”。書中應該會詳細講解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時間旅行的可能性等等。我腦海中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時間流逝,和物理學描述的“時間”到底有沒有聯係?是否存在一種客觀的、不依賴於觀察者的“時間”?或者說,時間本身就是一種主觀的體驗?期待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啓發性的解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