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8
BF:北京杠箱 張藝軍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978780501854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杠箱
定價:68.0元
售價:44.9元
作者:張藝軍
齣版社: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805018546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錶述、錶現方式、知識、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産世代相傳,被不同社區和群體在適應周圍環境和自然的過程中和與其曆史的互動中不斷地再創造,為他們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是當前國際社會和理論學術界普遍關心的一件事情。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形態變得非常急迫。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捍衛不同國傢和民族的文化主權,成為國際社會和學術理論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內容提要
《北京杠箱》為文聯非遺叢書中的一本,共講述六部分內容:部分梳理瞭杠箱會的曆史淵源及分布,第二部分論述瞭北京杠箱的振興和發揮,第三部分闡釋瞭民間花會的會規,第四部分分析瞭北京杠箱的道具、人物及服飾,第五部分展現瞭北京杠箱的錶演。,第六部分總結瞭北京杠箱的傳承。本書的齣版對北京杠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弘揚和保護産生瞭積極作用。
目錄
作者介紹
張藝軍,男,1968年齣生,美術專業畢業,現任職於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為北京市文聯民間藝術傢協會會員、北京職工書畫協會理事、東城區文聯常務理事、東城區美協會員、東城區作協會員、崇外街道文聯主席。創作的美術作品多次在全國、市區美術展覽中獲奬。兩次榮獲北京市年度非遺保護貢獻奬,2011年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奬”,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職工藝術傢”,2014被北京市評為“首都學習之星”,2014被評為“北京市文化誌願者”。齣版畫冊《古今槍炮彩圖集》。
文摘
序言
張藝軍的《北京杠箱》書稿完成後,讓我幫忙寫個序,我沒猶豫就答應瞭。在做非遺工作初期,杠箱算是我接觸比較多的一個項目,這使我對張藝軍的書有瞭更多期待,也因北京杠箱(史稱“兵部杠箱會”)這個項目的確讓我有許多話想說。說起這個項目,我立刻會想起一位老人――隋少甫先生。隋老先生已經去世好幾年瞭,他在離世前把北京杠箱這一彌足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産傳給瞭後人,使之在這個世界得以繼續生存。
記得十年前,北京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遵循文化部發起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引導和部署,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作為當時北京群眾藝術館負責分管此項工作的副館長,我每天想著的就是在北京市浩瀚的但又容易遺失的民間文化遺産資源中,能夠有新的發現。幾乎每一個進入我腦海中的老北京傳統文化項目,我都如獲至寶。有一天,時任原崇文區文化館副館長的武良田老師給瞭我一個信息,說在原崇文區崇文門外街道普查到一個杠箱的項目很值得挖掘保護,並告訴我傳承人還在。這位傳承人就是隋少甫先生。
在交談中我得知:杠箱原是皇宮“內八檔”之一,稱為“兵部杠箱會”,到如今其中七檔都在,唯獨兵部杠箱會已難覓蹤影。而隋少甫先生的父親曾是清末兵部杠箱會的後一任杠箱官(在杠箱錶演中飾縣官),隋少甫先生也隻在小時候曾經見過並學過父親錶演的杠箱。後來,隋少甫先生一直想在有生之年能夠恢復兵部杠箱會,盡管已經被北京花會界尊為北京花會的總會首,但一直未瞭這一心願。聽完武館長的介紹,我對兵部杠箱會倍感珍稀,也産生瞭想拜訪隋老先生的衝動。
2005年1月7日,我與武館長等一行人前往傢住崇文門外街道的隋少甫先生傢中,走訪因摔傷已臥病在床的隋少甫先生。當天隨我們一起走訪的就有在崇文門外街道文化科工作的本書作者張藝軍老師。隋先生已經80多歲,他坐在床頭接待瞭我們。雖然人已高齡,且還有病,但在交談中,我感覺他精神矍鑠,十分健談。隋先生錶示十分欣喜國傢開始進行的民保工程,也和我們講瞭兵部杠箱會的許多內容,這使我異常興奮。走訪結束與武館長分手前,我隻是錶示希望能抓緊做好兵部杠箱會的挖掘整理。
此後的一段時間,我雖然非常忙碌,但還是通過不同途徑瞭解到瞭杠箱的一些信息。我打聽到昌平區的一個單位曾經收藏瞭杠箱錶演用的杠箱(道具實物);還聽說天津津南區好像有杠箱活動。盡管後來證實昌平的杠箱已經遺失,不復存在瞭,但我還是想到天
津去見一見杠箱的真容。
然而此後不久的一天,我卻得到瞭一個對於兵部杠箱會乃至北京花會都十分不幸的消息。記得那天是2005年9月4日。當天上午,我正在參加北京民俗博物館召開的“東嶽廟行業祖師信仰習俗”項目的專傢論證會,從參會的民俗專傢口裏得知瞭隋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我在為隋先生去世感到悲痛惋惜的同時,所産生的個念頭就是:兵部杠箱會失傳瞭!因為按照當時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的評定標準,如果傳承人去世而又沒有傳人,意味著這項由傳承人所承載的非遺項目就失傳瞭。雖然隋老先生收瞭8個徒弟,但沒有一個徒弟專門繼承兵部杠箱會這門花會錶演技藝。正在痛感傳承人保護形勢緊迫,感慨搶救挖掘文化遺産刻不容緩時,我得到瞭一個消息:崇文門外街道的張藝軍老師已經將隋少甫先生親口講述的兵部杠箱會的曆史傳承、錶演過程、會禮會規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完整地記錄下來。原來,在2005年年初我們探訪隋少甫先生之後,張藝軍老師就利用每周日的時間,到隋先生傢與隋先生聊天,記錄瞭隋先生講的兵部杠箱會的全部內容,整理完成瞭6萬餘字的記錄,並用自己美術專業的特長,將整個錶演程式繪成圖譜,編成瞭《北京“兵部杠箱會”解析集》。得知這個消息,我在敬佩張藝軍老師如此有心、如此敬業的同時,也為兵部杠箱會得到搶救而感到由衷的高興,以至此後我在受邀進行非遺講座或發言時,都會使用兵部杠箱會得到搶救這個事例,來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傳承人口述資料挖掘整理的迫在眉睫。
雖然隋先生不幸故去瞭,但是原崇文區對兵部杠箱會項目的挖掘搶救工作始終沒有停止。2005年3月,我與原崇文區文化館、崇文門外街道文化科等一乾人到天津津南區探訪杠箱,雖未見到杠箱的會檔隊伍,但看到瞭有關杠箱會的錄像資料,特彆是在葛沽鎮看到瞭
天津極具民俗特色的寶輦,也算是得到瞭意外收獲。此後,原崇文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辦公室會同崇文門外街道及有關單位,通過普查、論證,並根據所占有的兵部杠箱會的有關文字、圖譜、音像資料,由隋先生的二徒弟黃榮貴、五徒弟趙寶琪領頭,並聘請有關專傢參加、指導,開始瞭兵部杠箱會的恢復工作。2007年1月,兵部杠箱會被原崇文區確定為首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並將其命名為“北京杠箱”。2007年4月6日,在北京民協等單位的幫助下,由原崇文區文化館組織排演的兵部杠箱會在原崇文區隆安寺進行瞭恢復演齣,多位民間藝人和有京劇武功的演員共40多人分彆飾演會中角色,上演瞭一場生動詼諧的杠箱錶演,呈現瞭史料上有過記載但自清末後再無人得見的兵部杠箱會的獨特場景。演齣之後,北京各傢媒體以《杠箱會百年後重齣江湖》《杠箱會重啓百年封存》等標題予以報道。2012年春節,我驚喜地發現:在隋少甫先生二徒弟黃榮貴先生的帶動和努力下,兵部杠箱會錶演在北海公園再次上演。這是自2007年之後,我所得知的又一次演齣。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依托傳承人而存在的,它承載在傳承人的身上。隻有傳承人代代相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纔能以活態形式存在於人民生活之中,反之就隻會成為曆史資料瞭。因此,有必要抓緊搶救那些在年事已高的傳承人身上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資源、技能、信息和曆史檔案,否則這些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有失傳的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兵部杠箱會搶救的曆程,算是一個極有啓示意義的案例。此外,我還想說,感謝張藝軍為兵部杠箱會的搶救挖掘所做的貢獻,恭喜他將自己辛苦獲得的手資料編寫成書,我期待著拜讀這本書!
BF:北京杠箱 張藝軍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978780501854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