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定价:59.00元
作者:李政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222395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可曾想过:在一杯水中潜伏着怎样的秘密?纤细的蒸气为什么会从一杯热茶中袅袅升起?白云为什么会一朵朵挂在天空?汽水中的气泡为什么会越长越大?果冻为什么不会滴出水来?舌头为什么会被粘在冰棒上面……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那么容易解答。因为要想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需要在一个危险的科学领域中去探寻。水的研究在过去饱受打击,那些试图弄清楚H2O的“社会行为”的科学家们的名誉乃至生计遭受着很大威胁,就像是被人涂满沥青、插上羽毛、拉在大街上一样。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位无畏的科学家——波拉克教授,勇敢地踏入了这个危险的领域。他通过简单而严谨的实验,揭示了水分子的排布结构以及性质。他通过对话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简洁的框架,展示了水的结构是如何影响我们这个世界的。波拉克教授将带领我们启航,给我们展示一个神奇的世界。请跟随波拉克教授一起来重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不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莫要忘记我们儿时追寻“为什么”的梦想。
内容提要
水,覆盖在地球上,弥漫于天空中,充斥在细胞里;水,无处不在,然而却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看看你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为什么冰的表面很滑溜?为什么果冻中含水量大于95%,水却不会从中滴出来?为什么热水比冷水结冰快?为什么一杯香槟中会无休止地产生气泡?为什么水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液态水可以在两个烧杯之间形成一道水桥?……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这样好玩又奇怪的现象,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华盛顿大学的杰拉德·波拉克教授知道这些关于水的答案。波拉克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水不仅仅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相,水还存在第四种相—液晶态。有了这个秘密武器,所有的奇怪现象都迎刃而解了。
现在,就请热爱思考的你开启我们的神奇之旅吧,来了解一下我们*熟悉却也*陌生的一种物质—水。
目录
部分 水的奥秘:开辟一条道路/001
章 迷雾重重/002
第二章 水的社会行为/008
第三章 界面水的谜团/016
第二部分 水的隐藏身份/031
第四章 水有第四相吗/032
第五章 水做成的电池/050
第六章 给水电池充电/060
第七章 水—大自然的发动机/071
第三部分 水中有乾坤/085
第八章 万物皆吸引/086
第九章 布朗的舞蹈:能量驱使的运动/096
第十章 热量和温度:给温度照上一束光/111
第十一章 扩散和渗透:万事皆有因/125
第四部分 自然界中的液体/137
第十二章 氢离子的力量/138
第十三章 水滴和气泡:水家族中的两兄弟/150
第十四章 气泡的诞生:通往成熟之路/159
第十五章 咖啡上的云:蒸发的非凡本质/173
第十六章 水做的蹦蹦床:层叠的水面/190
第十七章 水暖成冰/206
第五部分 总结:解开世上的谜/223
第十八章 自然的秘密规律/224
参考文献/231
作者介绍
杰拉德·波拉克(Gerald H.Pollack)
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科技期刊《水》的创始人以及总编辑。
2012年获得普利高津奖章;
2008年获得华盛顿大学的**奖项——年度教工演讲奖;
荣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授予的创新基金;
被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被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被聘为塞族共和国文理科学院的外籍教员;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美国心脏协会以及生物工程协会的会员;
1990年出版的《肌肉与分子:揭示生物运动的机理》获得科技通讯协会的奖。
2001年出版的《生物、凝胶和生命的发动机》获得科技通讯协会的杰出奖。
2014年出版的本书在美国获得2014国际峰会奖。
波拉克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卓有成绩的知名科学家、演说家和作家,更是一位愿意挑战一切科学疑点的勇敢战士。
文摘
序言
捧起《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别出心裁的书名所吸引。它不落俗套,用一种疑问句式的开头,直接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水的答案知多少?”这仿佛是一个温柔的邀请,将读者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引导进入对水的深层探索。而紧随其后的副标题“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更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瞬间点燃了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所熟知的,也仅仅是水的三种基本形态——冰、水和蒸汽。然而,这个“第四相”的出现,无疑是在我固有的认知体系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它意味着,我们对水的理解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盲区,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我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各种可能性:这个“第四相”是某种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特殊结构?抑或是存在于极端环境下的独特表现?这本书会如何解释这种“第四相”的形成机制,它的性质又与前三种形态有何显著区别?作者是否会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理论来支撑这一观点,还是会运用更具启发性的比喻和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我热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既严谨又易懂的方式,带我走进水的神秘世界,让我有机会去理解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却可能知之甚少的物质,所蕴含的无穷奥秘。
评分这部书的标题,如同一剂好奇的催化剂,瞬间点燃了我对水这一司空见惯物质的全新兴趣。我一直认为,对于水,我们所知的已然足够,它不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态物质,会在寒冷时凝结成冰,在加热时蒸腾为气。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常识。然而,《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样一个书名,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第四相”这个词,无疑是在挑战我固有的认知体系,它暗示着水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拥有着我们尚未了解的神秘面纱。我开始在脑海中构思,这个“第四相”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是某种特殊的有序结构,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显现的物质形态?又或者,它是一种与能量、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的独特存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我一一揭开这些谜团,让我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水的无限可能。
评分《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个书名,就像一道神秘的门,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散发着知识的光芒,吸引着我迈步向前。我一直以为,水就是水,它无非就是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我们最熟悉、最直观的形态。这是学校里教的,也是生活中能直观感受到的。然而,这个标题中的“第四相”,就像一个神秘的咒语,瞬间击碎了我对水简单而固定的认知。它强烈暗示着,我们对水的了解,可能还远远不够,水可能还有着我们未曾触及的、更加深奥和奇特的表现形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个“第四相”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有什么样的性质,能够被独立成相?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结合生动的图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揭示水的另一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让我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开放的思维去理解水,去认识这个我们生活中最基本,却又蕴藏着无限奥秘的物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我们对水的一切都已经了如指掌,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液体,在寒冷时会结冰,在加热时会变成蒸汽。这是多么简单而又明确的科学事实!然而,当看到“水的第四相”这个词组时,我脑海中的这层简单认知瞬间被打破了。这简直是颠覆性的说法!它强烈暗示着,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可能在某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条件下,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固态、液态、气态的独特状态。我开始忍不住去猜测,这个“第四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某个角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还是只存在于实验室的极端条件下?这本书会如何详细地解释这一“第四相”的形成原因,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又有哪些独特之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水隐藏的另一面,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却又知之甚少的物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简直是为我这样对科学充满好奇,又常常被日常琐事淹没的读者量身定做的。首先,“水的答案知多少”这一句,就好像朋友间的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教科书,而是一次轻松的知识分享。紧接着的“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更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我潜藏已久的好奇心。我一直以为,水只有三种形态,这是多么牢固的认知!但“第四相”这个概念,让我意识到,也许我对水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这本书会是如何解释这个“第四相”的?它是否是一种特殊的分子结构,或者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奇特表现?是否会对它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甚至宇宙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我能够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复杂而又迷人的科学概念,让我能够重新认识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却又充满未知的水。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水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神秘的物质感到着迷,尤其是在科学课上学到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之后,总觉得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奥秘。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第四相”这个概念吸引了。它暗示着我们对水的认知可能远未达到其全部真相,这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开始想象,这本书会如何颠覆我多年来对水的固有认知,它会为我揭示一个怎样令人惊叹的全新视角?是关于水的结构在特定条件下的奇特表现,还是它在生命演化中扮演的更不为人知的角色?或许是它在宇宙中的分布和形成,又或者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能量形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如此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来阐释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科学知识堆砌,而是能够激发我思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场关于“答案”的追寻之旅,而水,便是那通往答案的关键。
评分《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个标题,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干燥的书架。它的第一部分,“水的答案知多少”,仿佛一句温柔的提醒,让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我们最熟悉的水,也可能隐藏着我们未曾触及的秘密。这种谦逊的语气,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而紧随其后的副标题,“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则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脑海中关于水的认知边界。我一直以为,水的三种形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定理之一。然而,“第四相”的出现,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这份平静。它强烈暗示着,我们对水的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开始好奇,这个“第四相”到底是什么?它以何种形式存在?是某种特殊的有序结构,还是在能量场的驱动下产生的奇特表现?这本书会如何引导我去理解这个概念?是会从宏观的现象入手,还是会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层面?我期待作者能够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搭配生动形象的图解,将这个相对复杂的科学概念,以一种我能够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样一个书名,如同一个充满诱惑的谜语,直接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我一直以为,我们对水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无非就是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形态的变化。这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物理常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感受。然而,“第四相”这个词,就像一颗突然出现在平静天空中的流星,瞬间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它强烈地暗示着,我们对水的理解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空白,或者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比我们熟知的“三相”更加令人惊叹的水的形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个“第四相”究竟是什么?它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它的性质又与前三种形态有何不同?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科学依据和实验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概念的介绍,更能够带我走进水的微观世界,让我了解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奥秘,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评分《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书名,让我心生涟漪。它以一种亲切又充满智慧的语气,抛出了一个关于水的问题,似乎在邀请我一同踏上探索的旅程。而副标题“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更是如同一颗闪耀的钻石,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一直以为,水的三种形态是普适且永恒的,是中学物理课上就已学到的基础知识。然而,这个“第四相”的出现,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我固有的认知壁垒。它意味着,我们对水的理解可能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或者说,我们对水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第四相”究竟是什么?它以何种形式存在?是某种特殊的分子排列,还是在特定能量场或磁场作用下的产物?本书是否会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前沿科学理论来支撑这一观点,或者会用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解释,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水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打破我过去的局限性思维,去感受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
评分读到《水的答案知多少--水的第四相:不只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个标题,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一连串的疑问和期待。它用一种非常直白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挑战了我们对水的普遍认知。我一直认为,水就是水,它只会以冰、水、蒸汽这三种形态存在,这是基础的物理常识。但“第四相”这个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阐述这个“第四相”的存在。它究竟是什么?是某种特殊的分子排列方式,还是在特定的温度、压力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独特现象?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发现“第四相”的历程,有哪些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又是如何一步步将我们引向这个新发现?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这种“第四相”在自然界中是否有实际的应用,或者它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可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水的“解密”之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不平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惊喜,让我对这个熟悉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