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信号与系统 |
| 作者 | 董作霖 |
| 定价 | 28.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011406 |
| 出版日期 | 2010-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2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等,附录中包括Matlab软件的使用介绍和傅立叶变换以及实训等内容。在使用本教材时,对于各章内容的取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学生。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引言 1.2 信号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1.4 几种常见信号 1.5 系统的描述 1.6 系统的性质 1.7 LTI系统分析 小结 习题 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算子表示 2.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3 单位冲激函数 2.4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2.5 卷积积分 2.6 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举例 小结 习题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组合 3.2 周期信号的分解——傅立叶级数 3.3 非周期信号的分解——傅立叶变换 3.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3.5 傅立叶变换的应用 小结 习题 第4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1 引言 4.2 拉普拉斯变换 4.3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4.4 拉普拉斯逆变换 4.5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6 s域的网络模型法或运算电路法 4.7 连续信号的信号流图 4.8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小结 习题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 引言 5.2 卷积和 5.3 离散系统算子方程 5.4 差分方程的经典解 5.5 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 5.6 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 小结 习题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6.1 引言 6.2 Z变换 6.3 Z逆变换 6.4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小结 习题 附录1 Mauab软件简介 附录2 实训项目 附录3 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表 附录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信号与系统》的时候,我被它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洞察力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书中对于数学工具的运用,我感觉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真正服务于对信号和系统本质的揭示。作者对于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讲解,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应用,层层递进,让我这个对这些概念一直有些模糊的读者,仿佛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滤波器设计的讲解,比如Butterworth、Chebyshev等,不同设计风格的特性对比非常清晰,也解释了它们各自的优劣势,这对我后续在通信工程中处理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书中的图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直观的波形图和频谱图,让我能够“看到”信号的变化,理解系统是如何处理和变换信号的。虽然某些章节涉及的微积分和复变函数对我来说有点吃力,但我总能通过反复阅读和参考其他资料来弥补,每一次的攻克都让我对信号与系统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充满奥秘的数字世界。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用一种诗意的方式来描述数学概念,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在字里行间流淌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我尤其喜欢他对离散时间信号的讲解,比如采样定理的提出和证明,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数字世界里,信号的表示会与模拟世界有所不同,以及这种“截然不同”背后所隐藏的深刻道理。书中对于滤波器设计的一些讨论,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数学构造,来实现对信号的精确控制,这让我对工程的魅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书中某些章节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高等数学的推导,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满足。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大二那年第一次接触到的,当时为了准备期末考试,老师推荐了这本教材。拿到手的时候,它厚实的程度就让我有点望而却步,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概念,感觉像是在面对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我记得最开始学习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时候,简直是昏天黑地,各种积分、级数展开,脑子都要炸开了。书中的例题解析很详尽,但有时候,即便是跟着一步步推导,我还是会漏掉一些关键的细节,然后就卡在那里,一整天都可能纠结在一个小小的积分上。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我也加入了其中,互相解答疑问,那种集体的智慧和努力,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系统性质的讨论,比如线性、时不变、因果性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得到了生动的诠释,让我对“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最终掌握了其中的原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通识读物”,它并没有局限于纯粹的技术细节,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信号”和“系统”这两个概念。我喜欢书中对信号的分类和描述,从连续到离散,从周期到非周期,这种系统性的梳理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信号的特点。对于系统响应的分析,比如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大量的图例来辅助理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系统框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理解系统结构的方式。虽然我并不是工程专业出身,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现代通信、控制等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信号”在信息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技术概念,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但读下来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书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比如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图像压缩的原理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信号与系统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卷积的讲解,书中的多种理解方式,从数学公式到图形演示,都让我茅塞顿开。我还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些经典问题,例如如何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如何通过系统的频率响应来分析其特性,这些都让我对信号的本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书中有些章节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会让我感到吃力,但整体来说,它的逻辑性很强,每一步的推导都很严谨,读起来并不觉得突兀。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信号与系统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