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美国电视上的科学 |
| 作者 | 马塞尔·拉夫莱特 |
| 定价 | 5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672711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美国20世纪的电视科学节目为切入点,多方面论述了科学与电视的合作与纷争,特别是以与史密森学会相关的一系列电视节目为案例,探讨了科学与电视结合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同时,本书还在儿童电视科学节目、医学科普节目、科学纪录片、女科学家出镜等方面着墨不少,系统地讨论了科学如何与电视进行更好的合作,从而真正地实现科学传播的目的和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马塞尔·拉夫莱特,美国历史学家,曾先后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著有《自己制造科学:公众的科学图景1910-1955》(Making Science Our Own: Public Images of Science, 1910–1955)等。 |
| 目录 | |
| 章发明与梦想 第二章尝试幻觉 第三章基础教育,基础经济学 第四章科学之戏剧化表现 第五章给受众把脉 第六章拯救地球:虚幻与现实 第七章调整镜头:纪录片 第八章怪兽与金刚石:获取的代价 第九章傲然孑立:公共电视 第十章定义何为科学新闻 第十一章开创性的普及 第十二章警告:作为观众的儿童 第十三章凤毛麟角:电视上的女科学家 第十四章史密森尼世界:排他性和权力 第十五章所有科学,所有时间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从历史视角梳理了美国电视科学报道的方方面面,对我国传媒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技人员和科普管理者皆有启示,有助于我们今后多方联手打造电视科普精品,而不再无谓地互相攻讦指责。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所处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科学信息无处不在,而电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拉夫莱特教授通过对美国电视上科学传播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科学信息是如何在屏幕上被“转化”和“传播”的。我读到关于科学家形象塑造的章节,深刻体会到电视如何将原本可能内向的研究人员,塑造成了充满魅力的公众人物,又如何通过这些人物来传递科学的精神和价值。同时,他也并没有回避电视传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科学的过度简化、对不确定性的忽略,以及科学与商业利益的纠缠。这些讨论让我对电视上的科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可能存在的误导和片面宣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电视史的研究,更是一部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接纳科学的社会学著作。它让我明白了,在享受电视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
评分《美国电视上的科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美国电视传播的梳理,更在于它引发的对于“科学与大众”关系的哲学思考。拉夫莱特先生提出的观点,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如何接触和理解科学的。我们常常认为科学是客观的、纯粹的,但当它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呈现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影响。书中详细阐述了科学信息如何被“议程设置”,哪些科学议题更容易被电视关注,哪些又被边缘化。这背后牵扯到媒体的商业逻辑、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公众的兴趣偏好。我了解到,某些科学概念的普及,背后可能存在着强大的推手,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科学研究,却因为不够“吸引人”而被忽视。拉夫莱特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电视上呈现的科学内容。他提醒我们,电视上的科学,往往是被“叙事化”和“故事化”的,它可能更侧重于讲述“发生了什么”和“这有什么用”,而忽略了“为什么会发生”和“这背后有哪些不确定性”。这种叙事方式,虽然降低了理解门槛,但同时也可能简化了科学的复杂性,甚至扭曲了科学研究的本质。
评分《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科学与媒体的关系。我一直以为,电视上的科学节目无非就是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搬到荧幕上,给大众讲讲“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但拉夫莱特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简单认知。他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电视的出现,尤其是商业电视的兴起,对科学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考虑观众的兴趣、节目的时长、视觉的冲击力等等。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些早期的科教节目,为了吸引眼球,甚至会夸大科学发现的潜力,或者将一些尚未成熟的理论描绘成即将改变世界的革命。这种“电视化”的科学,有时会带着一丝表演的成分,但这恰恰是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的特性。拉夫莱特并没有回避这种“不完美”,反而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剖析,让我们看到科学在进入大众视野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形和重塑。他引用的案例非常丰富,从太空竞赛时期激昂的爱国主义式科学宣传,到后来关于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议题的讨论,每一个都展现了电视如何根据社会语境的变化,调整其科学叙事。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科学”,很多时候已经经过了电视这一媒介的“加工”和“包装”,而理解这种加工过程,对于我们理性地看待科学信息至关重要。
评分我曾以为,电视节目只不过是为了消磨时间而存在的娱乐产品,对于科学的传播,无非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但《美国电视上的科学》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这种看法。拉夫莱特教授用大量的史料和案例,清晰地展示了电视是如何在美国社会中,一步步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阵地,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观念。他描绘了电视如何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如何通过生动的叙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将原本遥不可及的科学知识带到千家万户。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科普的叙事策略”的分析印象深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节目类型,对科学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早期的科普节目,可能更侧重于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方法的介绍;而后来的节目,则更加注重科学的实用性,强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甚至是科学所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拉夫莱特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些变化的好坏,而是通过细致的梳理,让我们看到科学传播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演变的过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电视上的科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价值观和认知的构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书号是9787504672711,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马塞尔·拉夫莱特。
评分读完《美国电视上的科学》,我的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那些光鲜亮丽的电视节目,更是一幅关于科学传播如何在美国社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宏大画卷。拉夫莱特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某部科教片内容本身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电视这一媒介如何改变了科学的呈现方式,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早期电视节目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视觉效果来解释复杂的物理定律,或者探讨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如何通过家庭剧集和纪录片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娱乐化科学”的讨论印象深刻。过去,科学似乎总是与严谨、枯燥划等号,但在电视的魔力下,它变得如此有趣,甚至充满戏剧性。这是否意味着科学的本质被稀释了?拉夫莱特巧妙地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又不失吸引力。他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或批评,而是呈现了一个更加 nuanced 的图景,让我们看到科学传播背后的复杂博弈和深刻影响。从科普的叙事策略,到科学家在荧屏上的形象塑造,再到科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这本书都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见解。它让我意识到,电视不仅仅是播放节目的平台,更是一个塑造观念、影响决策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在科学议题日益重要的今天,理解电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其对细节的严谨把握和对宏观趋势的敏锐洞察。拉夫莱特教授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真实的电视节目片段、访谈记录以及当时的报刊评论,这使得他的论述充满了说服力。他不仅仅是在“讲故事”,而是在用事实说话,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精心梳理,来构建他对美国电视科学传播演变的理解。我读到一些关于早期电视节目如何处理核能、太空探索等敏感或前沿话题的案例,它们当时的呈现方式,与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话题,在叙事策略和观众互动方式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科学传播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更重要的是,拉夫莱特并没有将这些演变仅仅看作是一种技术或内容的更新,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探讨了电视如何影响公众舆论,如何塑造社会对于科学家的看法,甚至如何左右科学政策的制定。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传播并非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互动过程,电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评分这本书,确实让我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有了一个巨大的拓展。之前可能总觉得科学就是实验室里严谨的公式和实验,是科学家们的智力游戏。但通过拉夫莱特先生的笔触,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被“翻译”成电视语言,如何被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了解到,一些科学概念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的科学价值,更因为它们在电视上得到了生动、形象、甚至充满情感的呈现。比如,关于宇宙的探索,在电视上被赋予了英雄主义色彩和对未知的敬畏;关于疾病的防治,被置于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语境下。这种“情境化”的科学传播,极大地增强了科学的亲和力。然而,拉夫莱特也并没有忽视其中的潜在问题。他尖锐地指出,当科学被过度娱乐化,当科学家的形象被简化甚至神化,当科学的争议性被掩盖,都可能导致大众对科学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形成片面的认知。这本书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科学传播的光明与阴影,让我们在享受电视带来的科普便利的同时,也能保持一份审慎的思考。
评分读完拉夫莱特先生的《美国电视上的科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场关于科学传播的盛大宴会,品尝到了各种不同风味的精神佳肴。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将科学传播仅仅视为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语境中进行考察。他深入分析了电视这一媒介是如何塑造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公众的科学认知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科学的社会建构”的讨论感到震撼。拉夫莱特强调,电视上呈现的科学,并非是纯粹客观的真理,而是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下,被选择、被加工、被解读的产物。例如,某些科学议题的出现和流行,可能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经济利益,甚至公众的集体焦虑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电视上所呈现的科学信息,而是需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去探究其背后的信息源、传播目的和社会影响。它是一次关于如何“看懂”电视上的科学的精彩导览。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有意思,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有时候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拉夫莱特教授似乎对美国电视的发展史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他能够将各种不同时期的电视节目、纪录片、甚至是一些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科学家形象”的讨论。过去,科学家可能给人一种埋头于象牙塔里的刻板印象,但在电视的镜头下,他们可以是充满魅力的演讲者,是勇敢的探险家,甚至是某个争议性议题的辩论者。这种形象的转变,无疑大大拉近了科学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但同时,拉夫莱特也提醒我们,这种形象的塑造,有时候是为了迎合电视的娱乐化需求,可能会掩盖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比如那些漫长而充满挫折的探索。我从书中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比如新闻报道、访谈节目、甚至儿童动画片,在传播科学知识时,其侧重点和方式都大相径庭。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社会对科学的集体认知图景。这本书就像一本导览图,带领我穿越了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传播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维度,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