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
定价:59.00元
作者:罗建标,陈岳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15276155
字数: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以介绍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将近年来不太引人注意的通信线路基础知识和传统的通信线路工程技术重新展示出来,同时对近年来在通信线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作了详尽的介绍。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适合从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章 通信线路基础知识
1.1 通信线路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述
1.2 通信线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1.2.1 通信线路的分类
1.2.2 通信线路技术的特点
1.3 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介绍
1.3.1 市话电缆线路工程材料
1.3.2 光缆线路工程材料
1.3.3 通信管道工程材料
1.4 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的介绍
1.5 关于国际标准单位
第2章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要点
2.1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2.2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2.3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程序划分
2.3.1 设计程序的划分
2.3.2 通信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4 设计内容
2.4.1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2.4.2 设计说明
2.4.3 工程概、预算
2.4.4 图纸
2.5 工程概、预算编制
2.5.1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总费用
2.5.2 通信建设单项工程总费用的构成
2.5.3 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表格编制
第3章 通信线路工程勘测
3.1 查勘测量
3.1.1 准备工作
3.1.2 查勘
3.2 测量
3.2.1 测量前准备
3.2.2 线路测量分工和工作内容
3.2.3 整理图纸
第4章 光缆线路工程设计
4.1 通信线路网的构成
4.2 本地网组网方式
4.3 长途光缆线路的基本特点
4.4 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
4.4.1 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4.4.2 本地网光缆路由的选择原则
4.4.3 长途光缆路由的选择原则
4.4.4 高原严寒地区通信线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4.5 局站的设置
4.5.1 站址选择的原则
4.5.2 局站建筑方式选择原则
4.5.3 本地网光缆局站的设置
4.5.4 长途光缆局站的设置
4.6 敷设方式的确定
4.6.1 线路敷设方式的分类
4.6.2 敷设方式的选择
4.7 光缆的选型及传输指标设计
4.7.1 光缆的结构与类型
4.7.2 光缆型号命名方式
4.7.3 光缆的选择
4.7.4 光缆容量的确定
4.7.5 光纤的选型
4.7.6 光缆系统传输指标设计
4.7.7 光(电)缆配盘
4.8 宽带接入网光纤到户(FTTH)建设
4.8.1 FTTH的基本原理
4.8.2 FTTH的建设范围
4.8.3 FTTH工程建设原则
4.8.4 FTTH工程设计
4.8.5 光缆分纤箱的规格、型号与技术要求
第5章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
5.1 管道路由及位置的选择
5.1.1 市话管道路由选择
5.1.2 长途管道路由选择
5.1.3 管道路由选择的安全性考虑
5.1.4 管道埋设位置的确定
5.2 管道容量的确定
5.2.1 原有规范对管道容量的确定方法
5.2.2 新的通信管道容量确定方法
5.3 管道材料的选择
5.4 管道敷设技术要求
5.4.1 市话管道的铺设要求
5.4.2 硅芯管道的敷设要求
5.5 光(电)缆通道
5.5.1 需要建筑光(电)缆通道的条件
5.5.2 光(电)缆通道的规格
5.6 光(电)缆进线室设计
5.6.1 光(电)缆进线室设计原则
5.6.2 进线室的建筑要求
5.6.3 进线室的其他要求
5.7 各种标号混凝土参考配比、人孔体积及开挖土方量
5.7.1 各种材料说明
5.7.2 各种标号混凝土参考配比
5.7.3 人(手)孔体积及开挖土方量
第6章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
6.1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6.1.1 工程施工准备
6.1.2 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
6.1.3 竣工验收
6.2 器材检验
6.2.1 一般规定
6.2.2 市话通信电缆单盘检验
6.2.3 光缆单盘检验
6.3 光(电)缆路由复测
6.4 架空线路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6.4.1 架空杆路路由选择
6.4.2 架空杆路施工技术要求
6.4.3 拉线的种类与安装技术要求
6.4.4 吊线装置
6.4.5 架空光(电)缆线路吊线原始安装垂度
6.4.6 光缆敷设安装的一般要求
6.4.7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6.4.8 墙壁光(电)缆敷设安装要求
6.5 管道光缆及局内光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6.5.1 管道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6.5.2 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6.5.3 光缆交接箱安装要求
6.5.4 局内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6.5.5 光纤与光缆的接续要求
6.5.6 光缆的预留处理
6.6 直埋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6.6.1 直埋光缆路由选择
6.6.2 光缆埋深要求
6.6.3 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小净距
6.6.4 直埋光缆的敷设要求
6.6.5 直埋光缆路由施工后的维护标准
6.6.6 冻土层直埋光缆的敷设
6.6.7 水底光(电)缆敷设要求
6.7 本地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6.7.1 电缆线路传输指标设计
6.7.2 电缆的选择
6.7.3 电缆路由的选择
6.7.4 架空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6.7.5 管道电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6.7.6 埋式电缆敷设安装技术要求
6.7.7 交接箱安装及室内成端电缆
6.7.8 配线区和分线设备安装与防雷接地装置
6.7.9 电缆接续与割接技术要求
6.7.10 电缆线路施工安全措施
第7章 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7.1 防强电
7.1.1 危险影响的容许标准
7.1.2 强电危险影响的防护措施
7.1.3 通信线路与其他电气设备间的小垂直距离
7.2 防雷
7.2.1 雷电的基本概念及活动规律
7.2.2 室外光(电)电缆线路防雷
7.2.3 进局光(电)缆线路防雷措施
7.3 防腐蚀、防潮
7.3.1 光缆腐蚀的分类
7.3.2 地下光缆的腐蚀程度
7.3.3 地下光缆电化学防护指标
7.3.4 地下通信光缆防腐蚀措施
7.3.5 直埋电缆防蚀
7.3.6 防潮、充气维护系统
7.4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光缆防护
7.4.1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防护措施
7.4.2 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护措施
7.4.3 对膨胀土壤危害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7.4.4 对冻土层光缆的防护措施
7.4.5 对温差悬殊影响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7.4.6 对盐碱地腐蚀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7.4.7 对风沙暴影响通信线路的防护措施
7.4.8 对地层沉陷段落的防护措施
7.5 防鼠害、啄木鸟和白蚁
7.5.1 防鼠害
7.5.2 防啄木鸟
7.5.3 防白蚁
7.6 架空光缆防护
7.6.1 杆路保护措施
7.6.2 拉线、吊线及架空光(电)缆保护
7.6.3 杆根加固措施
7.7 管道光缆防护
7.7.1 管道光缆路由防护
7.7.2 人井内光缆设施防护要求
7.7.3 管道光缆路由防护及警示
7.8 直埋光缆防护
7.8.1 直埋光缆防护措施
7.8.2 标石埋设
7.8.3 标石制作与编号方法
7.9 水线防护与水线牌制作安装
7.9.1 水线防护措施
7.9.2 水线标志牌的形式、制作与安装
7.10 长途干线光缆的维护
7.10.1 光缆线路维护的基本任务
7.10.2 维护方法与周期
7.10.3 光缆线路维护要求
7.10.4 光缆线路维护机构
7.10.5 光缆线路维护器材
第8章 关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及评估
8.1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识别
8.1.1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类别
8.1.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的预评估
8.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8.2.1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
8.2.2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
8.2.3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量化计算的原则
8.2.4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
8.3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处置
8.3.1 风险处置的基本原则
8.3.2 制定风险处置计划的步骤
8.3.3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处置策略
8.3.4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处置遵循的原则
8.3.5 明确职责
8.4 通信工程安全风险监控
8.4.1 安全风险监控的程序与内容
8.4.2 安全风险监控具体措施
第9章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的强制性条文
9.1 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9.2 YD 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9.3 YD 5018-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4 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9.5 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6 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9.7 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9.8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
9.9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修订内容)
9.10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9.10.1 电信设备安装的抗震设计目标
9.10.2 架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9.10.3 自立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9.11 YD/T 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9.12 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9.13 YD/T 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9.14 YD/T 5003-2010《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0章 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条文
10.1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
10.2 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原94版修订内容)
10.3 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10.3.1 电信设备安装的抗震设计目标
10.3.2 自立式电信设备安装抗震措施
10.4 YD/T 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10.5 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0.6 YD/T 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10.7 YD/T 5003-2010《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10.8 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10.9 YD/T 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10.10 YD 5079-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10.11 YD 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暂行规定》
10.12 YD 5054-2010《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1章 附录
11.1 各种工程材料的规格、型号与单位重量
11.1.1 方钢与圆钢材单位重量
11.1.2 扁钢每米重量表
11.1.3 工字钢、槽钢每米重量
11.1.4 等边角钢每米重量表
11.1.5 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表
11.1.6 热轧每米重量表
11.1.7 电焊薄壁钢管每米重量表
11.1.8 镀锌钢绞线、镀锌铁线和铜包钢线单位重量表
11.1.9 绝缘子的规格、型号与尺寸
11.2 工程设计组织计划实例(工程设计项目管理)
11.2.1 设计进度和计划安排
11.2.2 勘察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
11.2.3 安全与文明措施
11.3 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实例(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11.3.1 工程概况
11.3.2 施工队伍组成
11.3.3 组织管理
11.3.4 施工进度计划及实施保证措施
11.3.5 技术方案
11.3.6 客户投诉处理及工程回访计划
11.4 考试试题
11.4.1 通信管道、光缆设计培训考试试卷
11.4.2 通信工程概、预算考试试卷
11.4.3 通信工程设计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考试试卷
11.4.4 设备专业强制性规范考试试题
11.5 参考文献和资料AX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通信工程技术员,我对《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拿到手的那一刻,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目录就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之前接触的项目大多是小型局点,对线路的规范化设计和复杂施工的经验相对欠缺,尤其是那些涉及光缆敷设、管道施工、架空线路的细节处理,总觉得心虚。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通信线路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场景,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环境下线路设计的考量因素,比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电磁干扰等等。我尤其喜欢它在施工部分,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配以大量的图示和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潜在风险。无论是沟槽开挖、管道铺设,还是光缆的牵引、接续,亦或是铁塔的组装、导线的架设,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而且,它还非常注重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列出了许多实用的检查清单和注意事项,这对我这样一个新人来说,简直是保命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相信它能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心。我不是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只是对科技发展以及背后支撑它的基础设施感兴趣。当我在书店看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本书时,就被它朴实但专业的气质吸引了。我抱着学习的态度翻阅,意外地发现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并不晦涩难懂。作者似乎有意将复杂的工程技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原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通信线路的演进史和不同技术路线的介绍感到着迷。从早期的电报线到如今的万物互联,通信线路的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改变我们的世界的,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充满了敬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它所传递的知识和逻辑,却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名在通信基建领域工作的技术主管,负责过多个大型通信线路项目的落地。在我看来,《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本书绝对是业内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从前期勘察设计,到中期施工建设,再到后期运维管理,几乎涵盖了通信线路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书中的方法论和技术标准,都非常符合当前行业的实际需求。我尤其欣赏它在维护章节中对故障预警和预防性维护的强调,这与我们现在推崇的智慧运维理念不谋而合。书中关于各种故障的处理流程和案例分析,也为我们一线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且,这本书在安全性设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也相当到位,这对于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曾多次将书中的某些章节作为培训材料,帮助新入职的同事快速掌握专业知识。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提升效率,最终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在课堂上接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操作,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口。它在设计章节,不仅讲解了各种线路的选型原则、路由规划,还涉及了大量的工程计算和图纸绘制规范。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通信线路,背后蕴含了多少精密的计算和周全的考量。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让我能够对照理论知识,理解实际项目是如何落地的。在施工部分,它更是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详细描述了每一步操作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未来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而且,书中还提到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等项目管理要素,这让我意识到,工程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系统性的管理问题。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通信网络维护的老兵,在通信线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日常的故障排查和抢修已经驾轻就熟。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线路敷设方式和维护理念也在不断涌现。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现有技术、同时又能展望未来趋势的参考书。《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维护章节的深度和广度上令我印象深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线路巡检、故障定位方法,还对一些新兴的监测技术、智能化维护手段进行了介绍。比如,书中关于光纤故障的诊断,从OTDR的应用到光谱分析,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看到了解决疑难杂症的新思路。此外,书中对维护的预防性理念也进行了强调,比如定期检查、环境监测、风险评估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维护工作,不再仅仅是“救火队员”,而是要成为“防火墙”。它帮助我更新了维护知识库,也让我对通信线路的生命周期管理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