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黑塞作品集:在轮下
定价:32.00元
作者: 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93733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经典品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力作
全球40多种语言,超过1.4亿人口耳相传
德文原版直译经典重现
☆匠心制作
圆脊精装,封面五色印刷,ESKA荷兰板,进口衬纸;内文80g象牙白画刊纸,每页单独设计。精雕细琢,更新你的阅读与珍藏体验。
☆直击人心
哲学与诗意的极*融合
在看似沉寂的人生真实中,找到另一种价值与意义
☆非读不可
被誉为黑塞的自传小说
在敏锐又懵懂,渴求又彷徨的年纪,
以自己的力量发现道路和自我。
内容提要
让过来人/当事人都深深共鸣、无法不读的经典。
“亲爱的学生。千万不可松懈下来,否则会掉到车轮底下去的。”
教务长对汉斯如此说。
汉斯是个勤奋好学的资优生,他不负师长、父亲的殷切期盼,通过竞争激烈的联邦考试,顺利进入公费的神学校学习——这几乎是他能“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是谁也没有料想到,他却因此踏上生命的倒数旅程……
考上神学校的那年暑假,汉斯以为终于悠闲地去钓鱼、游泳……,但好日子只维持了短短几天,牧师、校长、数学老师热心底帮助他安排了满满的“先修”课程,汉斯的身体渐渐虚弱,头疼的毛病也复发。
在神学校,羞怯认真的汉斯与活波叛逆的海尔纳结为挚友,对汉斯来说,这份幸福的友情像是一份宝藏,让一切曾经错过的事物得以获得补偿——那是他以前理智冷淡的尽职生活所无法相比的更崇高的温暖生命。不过,汉斯和海尔纳两人,终究没能完成神学校的求学之路……
目录
黑塞的生平与《在轮下》/代译序13
黑塞主要作品表17
黑塞年谱24
主要人物表在轮下27
章 州试57
第二章 暑假82
第三章 友情118
第四章 出走148
第五章 往昔169
第六章 艾玛193
第七章 长逝
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的文学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1962年病逝,享年85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1936年,黑塞获得瑞士*高文学奖歌特弗利特凯勒奖;
1946年,获歌德奖;
194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1岁时自费出版*一本诗集《浪漫之歌》。
27岁时,《彼得卡门青》一出,佳评如潮,一举成名,获得包恩费尔德奖。
在德国,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后一位骑士。
在美国,他是20世纪被阅读*多的德语作家,他的“Do Your own thing”成为美国整整几代年轻人的座右铭。
在日本,黑塞是除了歌德之外*的德国作家。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成长”这个主题有着特别的关注,它既是生命的必然,也是充满挣扎与蜕变的漫长过程。黑塞的名字,在我心中几乎就是“成长”的代名词。他的小说,总是毫不回避地展现一个灵魂从懵懂、迷茫到自我觉醒的艰难历程。那些在传统教育体系下被压抑、被塑造的少年,在面对内心真实的声音时所经历的痛苦与抉择,总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记得《德米安》里辛克莱的挣扎,那种想要挣脱既有模式、寻找属于自己道路的迫切感,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本书,虽然标题是《在轮下》,但我想它所揭示的,必然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僵化,更是关于个体意志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永恒博弈。黑塞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它能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触碰那些我们不敢轻易面对的伤痕,同时又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次选择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版本,也是出于对他们出版质量的信任,希望能够以最恰当的形式,去感受黑塞文字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质感,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有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一直觉得,黑塞的作品,就像一本本心灵地图,描绘着个体在寻求内心宁静与自我认同过程中的蜿蜒曲折。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那些微小的犹豫、隐秘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都被他写得淋漓尽致。我曾经因为《乡村的诗人》里那种对纯粹艺术的追求而感动,也曾因为《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两种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而陷入沉思。这本书,名为《在轮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被动、被裹挟的境遇。然而,我相信黑塞的解读绝不会是简单的抱怨或控诉,而更可能是一种对困境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个体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寻找突破的智慧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能够引进并出版这样一部作品,本身就说明了其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黑塞,无疑是我心中的大师之一。他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和力量,仿佛能涤荡心灵的尘埃。我曾数次捧读《悉达多》,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玻璃珠游戏》则让我看到了智慧与艺术的极致追求。《在轮下》这个书名,带着一种压迫感,似乎指向了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挣扎和束缚。我期待黑塞能够以他一贯的敏锐洞察力,揭示这种“轮下”状态的根源,以及个体如何在这种看似无法挣脱的现实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解放。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印刷都显得非常考究,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我相信,中国法制出版社能够将黑塞的经典作品以最美好的姿态呈现给读者,让我再次沉浸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获得新的启迪。
评分这是一本厚重的精装本,拿到手里的沉甸甸感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量,印着熟悉的“黑塞作品集”,光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多年来对这位德国文学巨匠的种种回忆。我一直对黑塞笔下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孤独探索、寻求精神家园的人物着迷,他的作品常常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我曾反复阅读《悉达多》,每一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启示;《德米安》中的“鹰”与“鸟”的意象,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荡,警示着个体突破束缚的艰难与必要。虽然这次入手的是《在轮下》这个篇章,但我相信,它必然承载着黑塞一贯的哲学思考和对青年心灵成长的细腻描摹。对于每一个渴望理解自我、与内心对话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精神之旅。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版本,在装帧和印刷上都显得十分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阅读体验也会因此更加愉悦。我期待着在这个看似平静的书页中,再次遇见那个既充满困惑又坚定追寻的黑塞式灵魂,也希望借由他的文字,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正在加速运转的“轮下”世界。
评分黑塞的作品,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的灯塔,在人生的迷雾中指引方向。我尤其喜爱他对于“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张力的探讨。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那些不愿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的“异类”,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反抗,以及他们最终的自我实现,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曾被《悉达多》中对精神追求的描绘所折服,也曾被《玻璃珠游戏》中对智慧与艺术的讴歌所震撼。这次的《在轮下》,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从书名和作者本身,我便能预感到,它将继续深入探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来自外部世界——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期望与压力,以及如何保持自我,不被“碾压”。中国法制出版社的精心制作,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期待。我相信,在这本书里,我将再次与那个深刻理解人类灵魂的黑塞相遇,并在他独特的叙事视角下,获得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