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电视业务 | ||
| 定价 | 40.00 |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07838978 | |
| 重量 | ||
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001
第壹部分 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003
新闻采访003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004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009
新闻线索009
确立选题的标准012
选题的方法和步骤014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016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016
采访提纲的撰写017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017
采访对象的选择018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019
现场观察019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022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024
体验式采访028
第二部分 广播电视写作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033
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033
用事实说话034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036
结构线索清晰036
层次清楚036
核心信息处理突出037
三、广播电视消息038
广播电视消息038
新闻要素038
背景039
导语040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042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044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044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045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045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048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048
现场直播049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052
连续报道052
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052
系列报道053
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053
七、深度报道054
调查性报道055
解释性报道056
预测性报道056
第三部分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061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061
选题确定063
编辑工作流程063
新闻报道的策划063
选择稿件064
修改稿件065
制作标题066
栏目编排067
录制播出067
直播导播067
通联068
二、节目编辑069
音像编辑069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070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071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072
情景再现074
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076
栏目编排思想076
新闻编排技巧077
第四部分 广播电视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083
新闻评论083
新闻评论的特点084
新闻评论的功能086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088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090
论点090
论据091
论证092
据事说理092
对比说理093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095
本台评论095
本台短评096
编后话096
新闻述评097
谈话类评论100
舆论监督节目101
第五部分 广播电视报道类型及规范
案件报道107
批评性报道108
灾难报道109
突发事件报道111
死亡报道112
暴力报道113
未成年人报道规范113
隐性采访114
图片报道116
报道中的禁用词117
出镜报道120
《广播电视业务》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一)与参考答案125
模拟试卷(二)与参考答案146
模拟试卷(三)与参考答案170
模拟试卷(四)与参考答案185
模拟试卷(五)与参考答案200
模拟试卷(六)与参考答案220
模拟试卷(七)与参考答案241
模拟试卷(八)与参考答案260
模拟试卷(九)与参考答案278
模拟试卷(十)与参考答案292
后记308
《广播电视业务》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之一。该丛书严格按照zui新的《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编写、修订,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必不可少的考前辅导教材。
本书分为五部分:第壹部分:广播电视采访;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写作;第三部分:广播电视编辑;第四部分:广播电视评论;第五部分:广播电视报道类型及规范。
每一部分知识点都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重要知识点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选题的方法和步骤、体验式采访、深度报道、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广播电视专题特点、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广播电视报道类型及规范,等等。
这本书在技术规范和法律伦理交叉地带的阐述,绝对是值得所有从业者反复研读的重点。它没有回避行业内经常遇到的灰色地带,反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标准和界限。尤其是在涉及版权、肖像权保护以及媒体责任追究的章节里,列举了大量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不再是陈旧的法律条文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比如,对于短视频平台内容的二次使用授权问题,以及如何界定和规避“标题党”与事实歪曲之间的那条微妙红线,书中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对于目前许多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新媒体边界的背景下,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指导。它强调,业务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制作的精良上,更体现在对社会责任和法律框架的敬畏之上,这种对行业操守的强调,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和受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像是一位资深的台长或总编坐在你身边,用一种沉稳、带着些许江湖经验的语气,为你描绘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全景图。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种职业精神的熏陶。许多章节的遣词造句,都透露着一种对媒体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比如对“黄金三分钟”的价值把握,对“沉默的大多数”声音呈现的关注,以及对传统媒体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这些内容,超越了单纯的考试大纲要求,触及了媒体人的价值追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敬畏之心更深了,也更明白了优秀作品是如何在无数次的修改、论证和技术磨合中诞生的。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殿堂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作为一本资格考试的参考书,它在内容组织上展现了高超的“应试”技巧,但绝非死记硬背的题库。它巧妙地将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微观的业务操作无缝衔接起来。例如,当它谈论到国家广电总局对内容创新和弘扬主旋律的要求时,紧接着就会马上对应到具体的节目形态创新——如何将严肃主题包装成受年轻人欢迎的综艺模式,或者如何在纪录片中融入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这种“上承天、下接地”的结构,使得读者在学习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次业务决策背后所承载的行业使命和政策导向。我特别欣赏它对“创新与规范”关系的论述,它并非要求扼杀创意,而是倡导在合规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这对于期望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所作为的后来者来说,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避免了盲目追求流量而触碰红线的风险。
评分这本《广播电视业务》读起来,就像是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快速运转的演播室现场,那种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和行业惯例的严谨性,让人既兴奋又略感挑战。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理论、讲条条框框的教材,没想到它更像是一本实战指南的浓缩版。书中对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梳理非常细致,从前期的策划选题会如何高效进行,到中期的现场技术要求,再到后期的审片把关,每一个环节的“潜规则”都被扒了个底朝天。特别是关于新闻时效性与深度报道之间平衡的探讨,提供了不少教科书里找不到的实操案例。比如,它深入剖析了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如何快速组织力量、设置报道点位,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对于我这样想深入了解媒体运作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些细节的价值无可估量。它不只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不同情境下应该如何灵活变通”。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也很有趣,虽然内容密度很高,但逻辑层次分明,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当,使得读者可以循着一条清晰的脉络,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广播电视业务认知体系。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时,我对那些关于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规范和声音技巧的部分抱有些许怀疑,觉得可能又是老生常谈的“字正腔圆”那一套说辞。然而,越往后读,越发现里面的内容远超出了基础发声训练的范畴。它探讨了在当前多屏互动的环境下,主持人如何塑造个人品牌,以及如何通过声音的质感和语气的微调来精准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心理。书中对“镜头感”与“麦克风感”的区分和结合描述得尤为精辟。例如,它详细对比了面对镜头时肢体语言的运用与在纯音频制作中,如何仅凭语气词、停顿和节奏来构建画面感,这对于理解媒体载体的特性至关重要。更吸引我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资深从业者的访谈片段,他们坦诚地分享了在面对直播事故、嘉宾冷场或舆论压力时的真实反应和应急处理策略。这些第一手的经验分享,让原本略显枯燥的业务规范瞬间变得鲜活、立体起来,也让我真切体会到,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绝不仅仅是“会说话”,而是一门高强度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