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 焦菊英 9787030458360

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 焦菊英 97870304583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焦菊英 著
图书标签:
  • 种子库
  • 黄土丘陵沟壑区
  • 生物多样性
  • 植物遗传资源
  • 农业生物技术
  • 生态学
  • 土壤与水土保持
  • 作物育种
  • 环境科学
  • 西北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8360
商品编码:293354566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

定价:98.00元

作者:焦菊英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030458360

字数:427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事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保护及种子生态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人员。

内容提要


种子是种子植物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是植物生活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阶段。《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近10年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在分析区域物种库、种子形态、种子生产、种子萌发及在土壤中的持久性、植冠种子库、土壤种子库、降雨径流引起的种子流失与迁移、幼苗库、撂荒坡面种子的输入与输出动态及种子补播更新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更新的种源限制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有机质动态与固碳潜力研究》 内容简介: 黄土高原,这片古老而壮丽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然而,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沟壑纵横的地形,加之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使得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问题尤为突出,土壤有机质的流失和退化更是制约着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土壤有机质不仅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更是衡量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同时在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其固碳潜力的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聚焦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深入剖析了该区域土壤有机质的来源、转化、迁移和累积等一系列复杂动态过程。研究者们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室内实验分析以及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系统地探讨了影响土壤有机质动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涵盖了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度)、地形地貌(如坡度、坡向)、土壤特性(如质地、pH值)、植被覆盖(如草地、耕地、林地)以及人类活动(如耕作方式、施肥管理、土地利用变化)等多个层面。 本书首先详细阐述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其地质构造、气候特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典型的地貌单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详细介绍了用于评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对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比分析了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以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的差异,揭示了地形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累积的影响机制。 随后,本书重点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到微生物活动、酶活性、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新有机质的合成。同时,本书还分析了土壤有机质中不同组分(如胡敏酸、富马酸等)的比例及其在土壤有机质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在土壤有机质的迁移方面,本书特别关注了沟壑区特有的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研究者们量化了不同侵蚀强度下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并探讨了坡面径流和沟道汇流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再分配作用。这对于理解沟壑区土壤有机质的整体分布不均以及局部区域的有机质枯竭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壤固碳潜力。土壤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其广阔的面积和特殊的生态环境,在固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不同管理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性耕作、有机肥施用等)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评估了这些措施的固碳效果。本书还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动态模型,用于预测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土地管理情景下该区域的土壤碳汇能力,为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性分析: 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地理学、土壤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有机质动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精细化研究: 针对沟壑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不同坡度、坡向、侵蚀强度下的土壤有机质变化进行了精细化的研究,揭示了微观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过程机制探讨: 不仅描述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更深入探讨了影响这些变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微生物的转化作用、侵蚀过程的物质迁移以及植被的贡献等。 固碳潜力评估: 创新性地将土壤有机质动态研究与固碳潜力评估相结合,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实践指导意义: 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能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壤改良、退化土地修复、可持续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改善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揭示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对土壤固碳潜力的深入研究,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书适合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农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政策制定者和技术推广人员阅读。 (总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我联想到了一片广袤的土地,一种根植于历史深处的生命力。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凭“黄土丘陵沟壑区”这几个字,脑海中便浮现出那特有的红色土壤,层层叠叠的沟壑如同大地的脉络,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种子库”这个词,更是充满了希望与传承的意象,仿佛承载着这片土地顽强生命的秘密,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期盼。我很好奇,作者焦菊英女士将如何描绘这片土地的独特生态环境,又是如何去探寻和解读那些潜藏在地下的种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我设想,书中或许会穿插着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描写,他们的辛勤耕耘与土地的羁绊,以及他们代代相传的农耕智慧。我期盼着,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黄土高原那粗犷而又细腻的美,了解到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生命是如何以最坚韧的方式延续,又如何蕴藏着未来无限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研究的书,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古老的土地对话,与顽强的生命对话。

评分

当我看到“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那是中国北方一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被千万年的风雨雕刻出深刻的沟壑,土壤呈现出标志性的黄色,显得既贫瘠又充满生机。而“种子库”这个概念,则让我想象着在这片土地之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就是无数生命最初的蓝图,是未来生长的希望。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视角来呈现这个主题。它是否会从地理环境入手,详细分析这个特殊区域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演替?又是否会深入到生物学层面,去探讨当地特有的植物种类,它们的繁殖方式、适应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繁衍不息的?更令我期待的是,作者是否会探讨建立这个“种子库”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及这些种子资源的潜在应用价值,比如在生态修复、品种改良等方面。这本书的题目给我一种宏大的叙事感,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份科学报告,更可能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土地、关于未来的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浓厚的科学严谨性和对土地深沉的关怀。我立刻联想到那片在中国北方广袤延绵的黄土高原,那独特的黄土地貌,以及被流水切割出的深深浅浅的沟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饱含历史痕迹的画卷。而“种子库”这个词,更是充满了生命延续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承诺。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枯燥的科学数据堆砌,而是会用扎实的科研成果,去揭示隐藏在这片土地下的生命密码。我好奇,作者焦菊英女士是如何去探索和研究这个地区的种子资源的?书中是否会包含对当地丰富而又独特的植物多样性的详细描述?是否会探讨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这些种子是如何储存生命活力,又如何等待时机萌发新生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窗口,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顽强与智慧,以及科学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生命遗产的重要意义。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的思绪便被拉向了那个充满沧桑与生命力的地域——黄土丘陵沟壑区。这是一个我对它怀有无限好奇的区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种子库”这个词,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又充满希望的面纱。我无法想象,在这片被风沙侵蚀、沟壑纵横的土地上,究竟埋藏着多少关于生命延续的奥秘。我猜测,书中一定会对这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包括气候、土壤、植被等,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画面。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那些在严酷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植物种子,它们或许是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又或者是揭示这片土地生态演变的钥匙。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悬念,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去了解那些默默孕育着生命的种子,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黄土丘陵沟壑区种子库研究”让我眼前一亮,立刻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之前对这个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了解不多,但“黄土丘陵沟壑区”这几个字就自带一种厚重感和画面感,仿佛能听到风在沟壑间穿梭的声音,看到那片广袤的土地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泽。而“种子库”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一个储存空间的概念,更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遗传资源的宝藏,一种对未来的保障。我非常好奇,作者焦菊英女士是如何将这两个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这个区域独特的植物群落,以及这些植物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所演化出的生存策略。或许还会涉及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科学实验,去采集、鉴定、保存这些宝贵的种子资源。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方法也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种子保存、基因多样性保护的知识,以及这些研究对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