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对话多媒体通信(附光盘)
定价:48.00元
作者:中兴通讯学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52227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对话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内容包括多媒体通信的特征、多媒体通信压缩编码技术和标准、流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系统等。
本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书中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抽象的知识点,适合行业内相关人士培训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对多媒体通信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适合阅读此书。
目录
章 开场白
1.1 开学课:媒体及多媒体的含义
1.2 多媒体技术的前世今生
1.3 多媒体通信标准两大豪门:H.320和H.323
1.4 我国多媒体通信市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 小结
1.6 习题
第2章 简约而不简单:多媒体通信系统简介
2.1 庖丁解牛: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
2.2 多媒体通信的三板斧
2.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媒体通信的标准化
2.4 小结
2.5 习题
第3章 少了你就玩不转:多媒体信息处理
3.1 多媒体信息很特别
3.2 信息压缩势在必行
3.3 信息压缩有据可依
3.4 数据压缩技术的衡量标尺
3.5 小结
3.6 习题
第4章 请上基础理论课:IP网络及互联技术
4.1 万丈高楼平地起:网络互联基础与设备
4.2 层层剥洋葱,看一看OSI模型
4.3 追求速度的UDP协议
4.4 小心驶得万年船:TCP协议
4.5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协议三剑客
4.6 小结
4.7 习题
第5章 网络高速公路:宽带IP网络
5.1 网络高速路的构成
5.2 接入网:密布的匝道
5.3 宽带IP网络接入技术
5.4 骨肉相连的宽带和多媒体
5.5 小结
5.6 习题
第6章 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如何瘦身
6.1 包罗万象的多媒体信息
6.2 借力“数字化”的语音压缩及编码技术
6.3 视频压缩造就“骨感身材”
6.4 晒晒音视频处理的规矩
6.5 小结
6.6 习题
第7章 畅游流媒体世界
7.1 流媒体概述
7.2 流媒体瘦身秘笈:编码技术
7.3 好邮差的基本功:流媒体传输技术
7.4 小结
7.5 习题
第8章 探索IPTV领域
第9章 将节约进行到底:IP电话系统
0章 远程沟通的专家:视频会议系统
1章 从理论到实践: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
习题答案
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对话”这一概念在多媒体通信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总觉得多媒体通信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比如视频会议、在线直播,虽然互动性强,但总感觉少了些人情味,少了那种面对面交流时细微的情感捕捉和即时反馈。但这本书,通过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对话”这一核心理念贯穿始终,让我理解到,真正高效、有意义的多媒体通信,恰恰在于模拟甚至超越传统对话的体验。它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实现,更是如何通过技术来重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让信息传递的过程更加自然、流畅,甚至充满温度。书中对各种通信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远程协作、虚拟现实社交、智能家居交互等,都让我看到了“对话式”多媒体通信的巨大潜力。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感计算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们揭示了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更具个性化和同理心的通信。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次关于未来沟通方式的深刻思考,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多媒体通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性了解多媒体通信领域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它从基础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技术细节,并且内容组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技术难点,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将复杂的技术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对于一些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的概念,比如编码、解码、信道传输等,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解释,并且循序渐进,让人能够逐步掌握。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它还着重于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介绍。通过对当前主流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光盘中的资源更是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多媒体通信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都做得相当出色。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往往会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束手无策。而这本书,恰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它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案例和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项技术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哪些挑战。光盘中的配套资源更是锦上添花,它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亲手操作、调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我尝试了几次光盘中的示例代码,发现它们都非常实用,并且能够快速地搭建起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我们的实战能力非常有帮助。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中兴通讯学院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的介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发展方向,让我对国内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作为一名正在学习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我常常感到信息爆炸,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很难抓住核心。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帮助我梳理了多媒体通信的脉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各种技术名词,而是将这些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对话”这一核心概念的强调,它让我明白,多媒体通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更自然、更高效的人际互动。书中对不同通信场景的分析,比如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能办公等,都让我看到了多媒体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通信协议、编解码技术、网络架构等关键环节的讲解,都非常到位,而且结合了中兴通讯学院的实践经验,使得内容更加接地气。光盘中的代码和案例,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让我能够亲身体验这些技术的魅力。这本书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对多媒体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以前,我更多地关注于技术的突破,比如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技术本身并非目的,其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人。它深刻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多媒体通信技术,打破地理的限制,实现更便捷、高效、甚至更有情感连接的交流。书中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探讨,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不仅仅要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更要能够提供流畅、直观、符合用户习惯的操作界面,以及能够捕捉和传递情感信息的能力。这种从“技术驱动”到“用户中心”的转变,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它让我看到了多媒体通信从最初的“信息传递工具”向“情感连接桥梁”的演进过程。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沉浸式通信和情境感知通信的章节感到兴奋,它们描绘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同一个空间,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享受到近乎真实的交流体验。这无疑为未来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方式带来了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