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书法全4册 书法18个关键+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等中国书法大全

邱振中书法全4册 书法18个关键+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等中国书法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振中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书法练习
  • 邱振中
  • 中国书法
  • 技法
  • 临摹
  • 入门
  • 字帖
  • 艺术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20189612191730
商品编码:293141337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朗朗书房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字数:4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书名: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定价:49.80元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6月1日

ISBN:9787300065595

字数:

页码: 390页

版次: di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16

前言

导言

使用说明

diyi部分 笔法

一、执笔

二、空中运笔

三、中锋横、竖线

四、藏锋-Ⅰ

五、藏锋-Ⅱ

六、手腕的灵活运动

七、中锋弧线-Ⅰ

八、中锋弧线-Ⅱ

九、落笔方向的控制

十、提按

十一、提笔位置的控制

十二、出锋

十三、侧锋

十四、折笔-Ⅰ

十五、折笔-Ⅱ

十六、摆动-Ⅰ

十七、摆动-Ⅱ

十八、转笔-Ⅰ

十九、转笔-Ⅱ

二十、转笔-Ⅲ

二十一、转笔-Ⅳ

二十二、连续转笔-Ⅰ

二十三、连续转笔-Ⅱ

二十四、连续转笔-Ⅲ

二十五、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Ⅰ

二十六、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Ⅱ

二十七、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Ⅲ

二十八、不wanquan折笔

二十九、转笔与折笔的交替使用

三十、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

三十一、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

三十二、点画的立体感

三十三、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

三十四、力量的控制

三十五、线条的质感

三十六、节奏-Ⅰ

三十七、节奏-Ⅱ

三十八、节奏-Ⅲ

三十九、节奏-Ⅳ

四十、笔法分析-Ⅰ

四十一、笔法分析-Ⅱ

四十二、笔法分析-Ⅲ

四十三、笔法分析-Ⅳ

四十四、笔法分析-Ⅴ

四十五、笔法分析-Ⅵ

四十六、临写拓本的不同笔法


dier部分 字结构

一、等距线条

二、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

三、线条形状的渐变

四、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五、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六、曲线形状的控制-Ⅰ

七、曲线形状的控制-Ⅱ

八、简单线结构的情调

九、单元图形的情调

十、单元图形的归纳

十一、单元图形的临写-Ⅰ

十二、单元图形的临写-Ⅱ

十三、单元空间的临画-Ⅰ

十四、单元空间的临画-Ⅱ

十五、单元空间的临画-Ⅲ

十六、单元空间的临画-Ⅳ

十七、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

十八、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Ⅰ

十九、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Ⅱ

二十、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Ⅲ

二十一、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二十二、单字外接多边形-Ⅰ

二十三、单字外接多边形-Ⅱ

二十四、大尺度笔画

二十五、不完整字结构

二十六、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

二十七、预想字形

二十八、字结构的重心

二十九、狂草结构的临写


di三部分 章法

一、单字轴线

二、行轴线与轴线图

三、单字的连接-Ⅰ

四、单字的连接-Ⅱ

五、单字的连接-Ⅲ

六、单字的连接-Ⅳ

七、单字的连接-Ⅴ

八、单字的连接-Ⅵ

九、单字的连接-Ⅷ

十、单字的连接-Ⅷ

十一、单字的连接-Ⅸ

十二、单字的奇异连接-Ⅰ

十三、单字的奇异连接-Ⅱ

十四、单字的奇异连接-Ⅲ

十五、单字轴线位置的控制

十六、字结构的随机处理

十七、字结构距离的控制

十八、行侧廓的控制-Ⅰ

十九、行侧廓的控制-Ⅱ

二十、行侧廓的控制-Ⅲ

二十一、行距的控制-Ⅰ

二十二、行距的控制-Ⅱ

二十三、垂向行轴线

……

di四部分 动力形式

di五部分 汉字构成

di六部分 综合练习

附图

练习答案

后记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基本技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循序渐进、解说详明、便于检核的书法训练体系

编辑推荐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了由实用书写到艺术表现的漫长转变。《书法:18个关键词》提要钩玄,以现代眼光审视这一古老艺术,细致入微地解构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法、结体和章法,将其抽象为线条的流转与空间的展布,从而找到了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完美契合点。作者师从于邱振中教授,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邱振中教授的书法观点,营造出一个别样的书法世界。同时,作为观照艺术家创作状态的窗口,书法作品由龟甲上的刻划衍变为绢纸上的水墨,由实用书写转向审美追求,由忘情挥洒转向着意布置,书法家倾注于其中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这也促使他们开始对传统书法在当代如何通变进行思考。邱振中教授作为当代书法大家,我们从本书中也可一窥他在书法现代化方面所作的探索。 

本书既向我们揭示了瑰丽奇伟的传统书法,又引领我们展望天马行空的现代艺术,既展现了古人的气韵,又表达着今人的情怀。博古通今,继往开来。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对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教授系列著作和课堂讲录的沉思、转述之作。作者以邱振中书法思想中的18个关键词为要略,勾勒出一个简明、凝练、清晰而极富可读性的书法导读文本。

三十多年来,邱振中先生将书法教学、创作和研究融为一体,将他在哲学、史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文字文献等领域的阅读和思考所得,赋予书法探索诸多方向和可能性,所著所思,被书法研究者和创作者奉为圭臬。他以思考的多元、深入、前瞻和表达的精确,chao越了书法的维度,以跨学科的大视野,把书法这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植入当代艺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宏阔格局中。

许多专业人士都说到,充分把握邱振中先生的书法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就其多部著作的研读而言,对大部分读者来说,也存在一定困难。《书法:18个关键词——邱振中眼中的书法世界》通过转述、解说邱振中的书法思想,不但向我们提供了一条了解一位艺术大家创作和思考的路径,也向我们展现了瑰丽奇伟的中国书法,在今天仍然能够保持其格调、气韵和人文情怀的途径。


作者简介


周勋君,湖北黄州人。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著有《清代书法批评中对形质的描述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书法艺术鉴赏语言》(合著)。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丘新巧,男,1985年生,广东韶关人。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自从自觉的艺术意识产生后,此前仿佛铁板一块的日常书写领域便划出了一块领地,在此书法是一种专门为了创作而进行的书写。而且,书法的自觉意识一旦产生,它也不可避免地要向日常书写的领域渗透。有了这种意识,人们即使在各种为了具体事务而进行的书写活动中,都努力地掺入美化书写的意识。到这里,大家都在追求看谁写得更漂亮了。书法自觉意识的诞生zui迟在汉代就已经发生。现存zui早的一篇书论却是对人们热衷书法的现象的批评。东汉赵壹的《非草书》提到当时人们为了写好书法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夫杜、崔、张子,皆有chao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

当时的人对草书的热情竟然至于“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可见当时学习书法的风尚已经不能用狂热来形容。赵壹是个聪明人,从书法的自觉意识产生起,他便警告了其中所包含的危险,因为自觉意识产生的同时也意味着走向专业化的开始。一旦人们意识到这块肥沃的艺术领地,便会坚定不移地往其中投入大量的心血,所运用的艺术语言自然也愈发趋于精微化、专业化。举个简单例子,外行人或者没有油画经验的人也许就很难真正理解伦勃朗的chiaroscuro(明暗对照法)的妙处,我们尊敬的贡布里希爵士,就要嘲笑那些在伦勃朗的绘画面前站了不到一分钟便抛出一句“了不起的chiaroscuro”、然后扬长而去的人。同样,一个没有书法经验的人大概也很难理解“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的妙处。赵壹看到自己的两位同乡梁孔达、姜孟颖对张芝的草书推崇备至,甚至张芝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要盖过孔子、颜回二位圣贤了。他们纯粹为了书法本身,而忘了在书法所营造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现实,古人是zui警惕这种见木不见林的做法了。

如果说在早期的书法史中这种现象还不是非常显著,那么到了后来,书法家们即使在各种日常书写场合,也开始失去了那种轻松自然的感觉。他变得拘谨,仿佛始终不愿把意识从对书法的控制上移去。这样的结果便是,他的日常书写与其有意识创作的书法作品没有多少区别,所有日常书写都被创作意识渗透了,所有书写都成了创作。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书法家一方面对创作有极高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在日常书写中又放弃这种控制而保持轻松的书写心态,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同一个书法家在他有意识创作的书法作品与其日常的书写二者之间呈现出面貌的巨大差异。如果我们熟悉徐生翁那种独特的“婴儿体”书法,看到这样的信札大概不会想到是同一个作者所作。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也只有在高度发展了书法的创作意识之后才是可能的。

但自从书法创作意识觉醒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股意识总是很融洽地融合在日常书写当中。考察早期书法史会发现,直到东晋留存或记载的书法作品几乎都是实用性书写所留下的书迹,这里面包括书札、碑铭和文书等。只是在《法书要录· 二王书录》中记载了王羲之的两卷“扇书”。关于在扇子上写书法,有王羲之的故事可以佐证。《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大概说王羲之有次在绍兴街头见到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因卖不掉扇子而心急如焚,于是就在她的每把扇子上各书写五个字。起初老妇认为扇子上写了字更加卖不出去,所以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购者蜂拥而至,价格由十二文涨至“百文”。“扇书”因此可以说是有意创作的书法作品了。但是这两卷扇书,在所著录的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小的。所以,即使已有自觉的书法创作意识,但此时仍未与日常书写拉开距离。换句话说,正因为仍与日常书写保持紧密关系,所以对南朝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此时的书法,其角色更像是士族成员内部进行交流的语言或符号工具,而不仅仅是用于审美的对象。

虽然到了后来,书法的创作意识不断增强,那种创作自觉意识与日常书写融合无间的状况被打破了。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得书法家一提起笔就变得战战兢兢、异常严肃,在任何场合的书写都或多或少以一种创作的心态来对待。但不管怎么样,日常书写始终是书法赖以存在的基础。这意味着,中国艺术由于坚持其“业余性”的理想,那么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的践行者们,就会始终努力地把书法的创作意识与书法的日常书写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书法就始终不会与日常生活相脱离。不让书法脱离日常生活,这已经成了一条原则,深藏在每个进入书法传统的人的心里。尽管我们通过书法史发现,愈到后来,就愈难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存在一个悖论:我们为了写好书法而拼命地练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书法自觉性,我们在日常书写中就愈难以自由地挥洒,日常书写中的“字中之天”,那种不可端倪的天趣就愈发不可多得。傅山早就感慨了:“才知我辈作字,卑陋捏捉,安足语字中之天!”

……


目录

di一章 日常书写 

di二章 含义系统 

di三章 笔法:空间运动形式 

di四章 字结构:平行渐变与单元空间 

di五章 章法:单字轴线连缀、分组线连缀 

di六章 章法: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di七章 构成模式 

di八章 自觉意识 

di九章 忘情与布置 

di十章 通变 

di十一章 动力形式 

di十二章 微形式 

di十三章 感觉模式 

di十四章 书画相关性 

一谈到书法,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升起一种特殊的感情。相信所有人对汉字都不陌生——如果不说书法,只说汉字的书写,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而书法就是从汉字书写中一点一点升华起来的。
人们不停地使用文字,它与生命的流逝是一同发生的,而且互相渗透。一个人晚年的字中包含了许多生命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说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反映了作为人的很多东西。中国人说“书如其人”。书法这件事与我们的生命始终联系在一起。我们每个人拿起笔,开始学习写字,就已经进入中国书法生成、发展的机制中,进入了中国书法隐秘之处。
——邱振中 

目录

一 执笔
二 空中运笔
三 落笔
四 平直线
五 藏锋
六 距离相等的直线
七 复习与应用Ⅰ
八 手腕的灵活运动
九 弧线
十 距离相等的弧线
十一 距离、位置、形状逐渐变化的线
十二 复杂曲线
十三 复习与应用Ⅱ
十四 单元图形的形状
十五 单元图形的面积
十六 摆动与出锋
十七 折笔
十八 复习与应用Ⅲ
十九 提按
二十 提笔的位置
二十一 楷书的笔画
二十二 楷书的结构
二十三 力量
二十四 复习与应用Ⅳ
附图
附图1 (秦)《峄山碑》
附图2 (清)邓石如·篆书册
附图3 (东汉)《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
附图4 (东汉)《王舍人碑》
附图5 (东汉)《礼器碑》
附图6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附图7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内容介绍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要进入现代教育系统,必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而到目前为止,对书法技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书仍然很少。很多相关知识是过去留下的,其中还有些是不正确的——比如“执笔要牢”,“牢”到别人无法从你手中把笔抽走。邱振中教授认为,在书法教育方面,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训练体系,不论小孩还是成人,拿起笔开始练习书法时,都应该知道一种正确的方法。
《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就是这样一本精彩而实用的普及读物和入门教材,书中提及的24个练习从基本的执笔开始,针对初学者设计,同时针对每一种技巧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分析。这样的书籍和教材推进了初级阶段的书法艺术教育,对于传播、接续书法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作者介绍

邱振中,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l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

商品名称:书法:七个问题

定价:49.8元

书号:97873001345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页数:414

字数:486.00千字

前 言

绪 论

一 墨迹与拓本

二 墨迹与印刷品

三 书法作品的形制

四 字体的大小

五 落款与印章

六 作品欣赏

一章 书法的起源

一 汉字与毛笔

二 书法:语言的视觉形式

三 中华民族的语言观

四 易象与书法:自觉意识的发展

五 书法艺术的认识论基础

六 日常书写

二章 书法作品的构成

一 书法作品的构成

二 笔法

三 一支毛笔可能的运动方式

四 两类空间

五 汉字的演变

六 字体的演变与笔法的演变

七 空间特征:字结构的又一种观察方式

八 章法:定义与构成方式

九 章法的演变

十 墨法

十一 书法的有机性

十二 节奏与动力形式

三章 含义与表现机制

一 书法中“表现”的概念

二 表现的机制与内涵

三 “神”、“韵”、“气”及其他

四 含义系统

五 表现与艺术敏感

六 法度与表现

四章 书体流变

一 甲骨文

二 金文

三 先秦墨迹

四 小篆

五 隶书

六 草书

七 楷书

八 行书

五章 书法家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二 “人书俱老”

三 修养

四 临摹

五 观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二 创作状态

三 布置

四 模式

五 忘情

六 通变

七章 书法理论

一 书法理论:困难之所在

二 古典书论的主要内容

三 古典书论的意义

四 书法理论的现代进展

附录一 插图作者简介

附录二 引用著作要目

附录三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后 记 


在线试读

对形式构成元素的分析能帮助人们较快地进入作品的形式构成中。可以从对线条和空间细部的观察和感受开始。这种观察方式绕开了人们对各种书体的习惯性感觉,使人们真正进入每一线段和每一空间中。

要尽可能准确、清晰地记住这些作品的所有细节。对细节的观察是不容易深入的。人类总是在现有的感受水平上选择注意的对象,要突破现有感受水平的制约,借助于对形式构成的细致分析。书法家个人的理解往往有的局限性。例如许多人对笔法的论述,都只是源于自己书写的经验。即使是出色的书法家,也有自己的习惯和时代、环境的制约,只有对笔法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历史分析,才能帮助人们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有客观认识;又如章法,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也只能把握有限的若干模式,没有人的创作能包括书法史上所有的章法技巧,因此章法演变的历史便成为深入认识、感受书法作品线结构不可缺少的基础。这些理性的认识,是人们进入所不熟悉的形式时良好的向导。

其次,应该了解这些作者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背景材料,它们能帮助人们做好接受杰作的准备。人们所把握的有关材料,会加入到对作品的感受、联想中,并逐渐在这些材料与形式构成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所谓“知人论世”,所谓从作品中感受丰富的意蕴,便是这样逐步发展起来的。应该提醒一点,由于现代生活变化较快,人们总渴望寻求事物变化的规律,希望从更高的抽象层次把握变动不居的,同时也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造成对理性的崇拜,在需要运用感觉的时候,人们往往代之以思考,这样理性往往就占据了感觉应该占据的空间,从而使感觉逐渐退化。因此在对杰作的感受中,应该尽量在感觉阶段多停留一些时间.......


内容介绍

《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内容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对中国书法进行了新锐而深刻的解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法的魅力和当代进展介绍给读者,揭示了书法被人窥知的一面,阐述了书法对于艺术、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既是一本专门的书法学习教材,更是一部书法艺术的研究论著。《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生动、睿智,语言凝练而明快,往往从不经意处提出有意味的问题,从人们熟悉的作品中引发新颖的思考,引导读者深入书法艺术前沿的话题。《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配有数百幅相关插图,特别是大量的古典名作,使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古代杰作的魅力。《书法,七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与《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配套使用,将理论学习与技法训练相结合,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品,希望有用

评分

正品,希望有用

评分

不错,正是我想要的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正品,希望有用

评分

正品,希望有用

评分

没收到货,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评分

不错,正是我想要的

评分

正品,希望有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