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看科协这五年--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获奖作品集》
定价:58.00元
作者:张勤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1100749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次征文活动参与面广,内容丰富多彩。征文作者遍及全国,涵盖科协系统内外,来自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既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新闻记者,也有中小学教师、工厂职工和乡村农民;既有年逾古稀的离退休人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童心未泯的中小学生。他们结合自己参与科协工作或者相关活动的亲身感受,真实记录了科协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反映了科协五年来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表达了社会各界对科协组织的关心支持,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科协事业的美好祝愿。《我看科协这五年(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获奖作品集)》由张勤主编。
目录
序
一等奖作品
科协人永远是年轻
退而不休这五年——科协造就了我这个科普老顽童
科协给力科普学术研究
五年两次转型彰显年会活力
年轻的血液为科协澎湃
科协帮我圆了致富梦
三次接触成就三次突破
科普报告别动队
永不落幕的大舞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
我的妈妈工作在科协
二等奖作品
感受她温暖的亲和力
迎接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根撬动资金、拨动农户的杠杆——回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出台过程
我的情缘源自感恩
高擎火炬点燃科普之光
回眸扫描科技馆
科技馆——梦开始的地方
一位科普志愿者的情怀
左岸工作右岸理想
吕梁山中的孩子
我为科协鼓与呼
回忆《书本科技馆》出版前后
感受精彩融入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透过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看科协
做科普我乐在其中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科学因你而普及
奔波在科协报道的路上
五年科协路温暖我心间
践行人生理想的平台
缘定科协一生无悔
三等奖作昆
担当肩上的责任
让名专栏持续演绎精彩
结缘五载
大师风范且歌且敬
在西柏坡支教挂职的日子里
我对科协这份情
延续三十年的缘分
执著地走下去
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一片天地
为科技辅导员呐喊
借调研之力推事业发展
满载收获科普路
总有一些感动让你坚持
蓦然回首看科协
履行代表职责无愧自己良心
女儿的“蚂蚁”事业
因为有了爱
大难之中显责任
在红河哈尼大地上收获希望
特殊的生日礼物
我成了十里八村的能人
书里书外
银发皓首还在默默奉献
亲历科普的黄金年代
轻轻掀起你的面纱
退休之后:忙并快乐着
科协的电话
用力拉起生命与科普的风帆
科普惠农旗帜高高飘扬
滴水映阳光
与科学家的亲密接触
我所认识的科协人
离家更感家温暖
迎接科普创作美丽的春天
科协为我插双翼
科协铺就惠农路科普架通致富桥
感受科协精神
让科学流行起来不是梦
纪念奖作品
写写成了栏目主持人
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感动常常有教育驻心中
影集印迹
围场科协“点农成金”
一把巨大的鲁班锁
雾障小山村
科协情
迈开走向国际的步
一路上有你且行且珍惜
从零到七的距离
一方良辰美景三载春华秋实
酸甜苦辣都是幸福
60克的力量
到科协我当了主角
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与科协的约定
耕耘在继续教育事业中
五年重点干了两件事
一名少数民族科普工作者的心语
见证中国科协的光荣与责任
魂牵梦绕科普缘
科普征途永不止步
科协是我家春风不在亦发芽
让科协感动自己用行动感染他人
日知而得
让科技与文化齐头并进
我与科协一路同行
我把青春献给你
抗震救灾工作记
科技思想库源流渐丰
一次科技活动带来的心灵震撼
雨润科苑花更红
科协助我成长
喝彩
选择科协,选择别样的精彩
结缘科协,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
春华秋实:让科普深入万家
科协有舞台有事业
科协并作}分春
在澳门科学馆工作的岁月里
枝一叶总关情
锦上添花也是必须的
难忘大师丁肇中的报告
科协是我的良师益友
美在心里的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者的情怀
从科协到老科协
科协助街道科普进社区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未来
从被动转身到深爱执著
往事历历在目
在科普的舞台好配角
收藏科技类报传播科学知识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再游科技馆新馆
灯塔港湾与篝火
五年,由青涩走向成熟
因为有你而精彩
我的五年科协路
继往开来话科协
科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推动《纲要》实施工作促进社区科普发展
“编外”科协人
大师如山亦师亦友
科普惠农的“大手笔”
重回年轻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阳光雨露化春风科普惠农结硕果
从两种评价说开去
退休后,我把更多时间给了科协
圆梦
附录
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活动
组织奖获奖名单
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
投稿作者名录
编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初拿到手里就给人一种对内容充满期待的感觉。封面的排版布局,看似随意却处处透露着一种精心设计的匠心,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这五年里,那些年轻的思维是如何在这片科技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最终结出累累硕果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又不失细腻,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手感,这对于一本汇集了获奖作品的集子来说,无疑是提升阅读体验的重要一环。而且,书籍的整体重量和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无论是长时间阅读还是随身携带,都不会觉得有负担。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调整,都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即便是面对相对专业的文字,也不会让人感到吃力。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足以说明出版方在将这些宝贵的文字呈现给公众时所付出的努力和用心,让人由衷地感到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作品集。
评分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外表。它像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国科技馆在过去五年间,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之间所建立起的深厚联结和积极影响。征文的题材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的原理探索到高新技术的应用展望,每一篇获奖作品都像是一扇小小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孩子们眼中那个充满好奇与活力的科学世界。有些文章的观点新颖独到,甚至挑战了我们成年人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那种纯粹的、未经雕琢的想象力,着实令人惊叹。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背后蕴含的热情是如此真挚和强烈,它们不仅仅是对科协工作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的深切认同和对未来探索的无限向往。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就像是和一群充满朝气的“未来科学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重拾了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显然不是简单地将获奖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细致的梳理和分类,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脉络清晰流畅。这种结构上的用心,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整体张力,让读者能够更系统地感受到科协活动在不同层面上产生的辐射效应。我尤其欣赏那些在关键节点穿插的引言或者点评,它们如同一个个精准的导航点,帮助读者理解每一篇作品的背景意义和它所代表的那一阶段科协工作的重点。这种“点”与“面”的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部生动的、由基层声音构筑而成的科协工作发展侧记。它用最鲜活的语言,记录了政策的落地生根,以及这些基层工作如何真正触及到每一个热爱科学的心灵,这种叙事方式的沉浸感,是任何官方报告都难以比拟的。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获奖作文的水准之高,实在让人感到意外和欣慰。虽然主题聚焦于“科协”,但文字本身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汇报或感想的范畴,很多篇章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有些作品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如同专业小说一般引人入胜,将枯燥的科学概念融入到生动的生活场景之中;而另一些则采用了极具感染力的抒情笔调,将个体与宏大科学事业的情感联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文学与科学的完美融合,证明了优秀的表达能力并非科学的对立面,而是放大科学魅力的最佳工具。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转折,这无疑是一次审美上的享受,也让人对中国基础教育中对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抱有更大的信心。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集子成功地捕捉到了一个特定时期内,中国科技事业基层工作所散发出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对过往成就的一种记录和纪念,更像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动员。透过这些年轻作者的眼睛,我看到了科技普及工作在社会中产生的真实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他们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和温度,它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科技叙事背后,是无数鲜活的个体如何被激发、被赋能。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科学教育、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士阅读,它会让你意识到,投入到科技普及事业中的每一份努力,最终都会以如此令人振奋的形式回馈给我们整个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