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
:25.00元
作者:孙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3656
字数:
页码:1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及学生阅读与参考。
内容提要
《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从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的现状及进程。一是设计一套反映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体现胡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一套关于主观幸福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以了解民情民意,将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对全国和北京市的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转型对不同阶层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章 和谐社会理论与评价方法综述
一、和谐社会基本理论
和谐是社会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问的一种协调有序的秩序。其中包括:和谐是一种秩序,是社会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共存状态,是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谐是一种有序状态,是组成要素各就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秩序,而非错位、越位、混乱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协调和均衡,是社会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平共处、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状态(江畅,2005)。
和谐具有共存性、差异性、关联性、构建性特征。共存性体现在和谐由多个构成要素共存在于同一系统中,即和谐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存在彼此之间的秩序,也才谈得上和谐问题。差异性是指和谐是基于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并尊重个性所构建的秩序,而和谐的对立面是无序和整齐划一。关联性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不是个体之间孤立、相互隔离,而是不同要素之间不断融通和协调的过程,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动态相关性、交互性、渗透性。构建性是指和谐不仅有自然的和谐,还存在构建的和谐,而且作为社会意义的和谐更多的是指构建的和谐,没有人的构建,就不会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和世界和谐,和谐不仅在于维持和保护,更在于构建和开创(江畅,2005)。
社会和谐是人们获得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社会的和谐。一个社会的和谐状况从根本上决定着该社会的成员能否获得幸福以及幸福的程度。和谐的社会不仅能保证其成员获得幸福,而且有助于普遍增进社会成员的幸福,而不和谐的社会则是大多数成员不幸和痛苦的渊源。因此,社会和谐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关键条件。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从我国古代孔子的“和而不同”、墨子的“兼相爱”到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书》都表达了追求和谐社会的愿望。西方思想家也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思想和主张,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马克思、恩格斯的主义社会蓝图,都表达了他们对未平理想社会的憧憬。
……
序言
我是一个对心理学和哲学交叉领域很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猜想,这本书会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来探讨我们如何在群体中找到个体的幸福。它会不会深入研究,那些构成“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比如社会资本、公民参与、以及社会凝聚力,它们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会如何处理“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毕竟,幸福感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但它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正念、感恩等有助于提升幸福感的心理习惯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如何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能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与社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明明拥有了很多,却依然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个书名,正好触碰到了我的心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答案。我希望作者能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心理机制上,来探讨这个问题。它会不会分析社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幸福感?比如,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平性问题,对人们的主观感受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社会朝着一个更能促进个体幸福的方向发展。书中会不会讨论到,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提升每一个公民的主观幸福感?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个人层面的宏观思考,让我们看到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分这本《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的书名,光是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碎的事务缠身,心头那份宁静与满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我一直对“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社会表面的秩序井然,更包含着个体内心深处的安宁与和谐。而“主观幸福感”,这四个字更是直击人心。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是物质的丰裕,还是精神的充实?是世俗的成功,还是内心的平静?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宏大却又极其贴近我们生活的概念联系起来的。这本书会为我揭示通往内心幸福的路径吗?它会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吗?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阐释“和谐社会”的内涵,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感又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更能激发我内心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启迪。
评分《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个书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个人的幸福感并非凭空而来,它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个充满信任、支持和机会的社会,无疑更能滋养个体的幸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文化、经济、政治等,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幸福感的。书中会不会讨论到,当社会存在不公、冲突和压力时,个体又该如何应对,才能尽量减少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个人如何在不完美甚至充满挑战的社会环境中,依然能够找到并维持自己的幸福感的方法。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 resilient(韧性)的心理素质的建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更深刻的洞察,让我明白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分读到《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很多画面。我常常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是邻里之间的友善,还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而“幸福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否与我们的期望值有关?这本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试图探讨一种理想状态,一种社会环境能够滋养个体幸福的土壤。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界定“主观幸福感”,它是否包含情感、认知、以及人生意义感等多个维度?书中会不会有一些真实的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升个人幸福感的实用技巧,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所应用。比如,如何在压力大的时候保持积极的心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从而维护内心的平静?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平衡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