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李维史论(绒面 精装)
定价:118.00元
作者:(意)马基雅维利,潘汉典,薛军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63282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362kg
编辑推荐
卖点提炼:
《马基雅维利全集》中文版推出,著译界鼎力襄助,学术新风向
“千秋功罪凭谁说”——“暴君帝师”、“民族主义国家理论先驱”、“近代政治学开山鼻祖”毕生心血一览无遗,补华文界数百年未窥全豹之憾!
他的著作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都引起巨大反响,被西方评论界与《》和《资本论》相提并论。
希特勒的床头恩物,路易十四每晚必读,拿破仑写满批注,俾斯麦念念不忘,莎士比亚蓄意诋毁,马克思眼中罪恶的导师……法国革命“民主”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多余。——马基雅维利墓志铭
内容提要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人类的思想巨人之一,对西方的政治文明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全集》中文版全面反映了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军事、外交、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成就(目前英文版也只有一个三卷本的《马基雅维利主要著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基雅维利著作的中译本陆续有刊行,但都不成系统,并主要由英译本、日译本、俄文本等转译而来;此次,《马基雅维利全集》将收入马基雅维利一生的全部著作,全面反映其成就。该套书综合多种版本的意大利文《全集》、《文集》和《选集》选取优质底本,主要著作全部从(古)意大利文译出,个别作品从英文本译出,但亦根据意大利文校对。
《马基雅维利全集》中文版延聘潘汉典、徐大同、田时纲、周春生等国内政法学家、历史学专家和翻译家担任学术顾问;参加各卷编译的专家学者包括:潘汉典(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卫翔(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忠(东南大学旅游学系讲师,掌握五种外语)等。
目录
译者序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上洛伦佐·梅迪奇殿下书
章 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第二章 世袭君主国
第三章 混合君主国
第四章 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第五章 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第六章 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第七章 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第八章 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第九章 论市民的君主国
第十章 应该怎样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
第十一章 论教会的君主国
第十二章 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第十三章 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的军队
第十四章 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第十五章 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者受到责难的原因
第十六章 论慷慨与吝啬
第十七章 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得好些
第十八章 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
第十九章 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第二十章 堡垒以及君主们每日做的其他许多事情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第二十一章 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
第二十二章 论君主的大臣
第二十三章 应该怎样避开谄媚者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他们的国家
第二十五章 命运在人世事务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样对抗
第二十六章 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专名索引
本译本使用和参考的主要书目
译后记
总而言之,这套汇编提供的不仅仅是两部重要的政治文献,它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政治世界观”训练手册。它教导我们如何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历史的叙事,如何用务实的态度评估当下的权力格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国家”、“主权”、“公民”这些词汇的理解都变得更加审慎和复杂了。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反而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一个稳定的共同体,究竟是依靠严苛的律法和铁腕的统治来维系,还是依赖于个体间相互的信任与对共同美德的坚守?这种长久萦绕在心头的思辨,正是这部全集最宝贵的遗产。对于任何想要超越表面新闻报道,深入探究政治权力如何产生、运作和消亡的严肃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它会成为你书架上一个常被翻阅的“思想伴侣”。
评分这部作品集实在是让人读得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关于权力运作的精辟论述,简直像是在给一个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揭示成人世界的残酷真相。阅读《君主论》的部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到了马基雅维利本人的对面,他毫不掩饰地剖析了统治者为了维系其统治地位所必须采取的手段,那些关于“被爱戴”与“被畏惧”之间取舍的权衡,读来令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承认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他并不鼓吹邪恶,而是冷静地描摹了“应该如何做”与“实际上人们如何做”之间的巨大鸿沟。这种直击人性的刻画,让我对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有了全新的理解视角。它不是一本教人行善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权力哲学的教科书,其思想的穿透力,远超我预期的政治学著作。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带道德批判,纯粹从效果论出发的分析方法,这使得该书的论证逻辑异常坚实,即便历经数百年,依然闪耀着冷峻的光芒。每一次翻开,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段落中发现新的领悟,关于政治的本质,关于人心的复杂,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权力场域中那些永恒不变的法则。
评分这本全集带来的思想冲击是复合型的,它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相互映照的视角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一方面是马基雅维利那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精准地解剖现实政治的冷峻,另一方面则是李维对理想政治形态(罗马共和)的深情回顾与探究。这种并置的效果极其奇妙:我们既能看到权力运作的阴暗面和实用主义的极限,又能感受到对公民参与和维护共同体精神的强烈渴望。这种张力,使得整部著作的深度远超任何单一视角的论述。我尤其喜欢它对“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论断的生动诠释——李维提供了丰富的“教案”,而马基雅维利则提供了解读这些教案的“分析工具”。这促使读者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象,而是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力,无论是人性的贪婪还是制度的韧性。对于任何想要理解西方政治思想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作品都是绕不开的基石。
评分在品读《李维史论》的宏大叙事时,我仿佛被拉入了古罗马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李维的文笔是如此的雄浑而富有史诗感,他不仅仅是在记录事件的发生,更是在探究一个伟大政体由兴起到鼎盛,再到内部矛盾激化的深层原因。那种对“共和美德”的推崇,与对公民精神衰落的哀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不禁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赖以维系的社会契约和公共精神是否也正处于某种危险的边缘。阅读这些远古的案例,我发现许多看似古老的问题,例如派系斗争、公民冷漠、以及精英阶层的腐化,竟然与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李维的叙述充满了对往昔荣耀的敬意,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堆砌,更像是一场关于国家兴衰规律的哲学思辨,其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为历史的必然走向而感到唏嘘不已。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哲学与政治理论都有涉猎的读者,我对这套文集的排版和译文质量也感到非常满意。译者的努力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伦理与政治概念得以清晰地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阅读体验流畅而无碍。特别是书中对关键术语的细微差别处理,体现了译者对原文精神的深刻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炼的句子,感受其思想的重量。比如,书中关于“命运”与“自由意志”的辩论,在李维的史诗中展现为宏大的历史浪潮,而在马基雅维利的论述中则退化为君主必须掌握的时机与勇气。这种从宏观历史到微观个体抉择的视角切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政治行动”的理解。这本书迫使我们走出舒适区,去直面政治的复杂性与内在的矛盾性,其价值绝非简单的历史知识积累,而是一次深刻的心智磨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