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守正拓新与时共进
◎增加单字600多个,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增收词语3000多条,共收条目69000余条;
◎增补新义400多项,检查修订了有关条目的释义;
◎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配合释义增补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在哪儿
◎第6版新增词语
增加新词语
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闪婚、闪离。
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
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增加新义项
【宅】动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男|~女|你也出去走走,别总是~在家里。
【雷】〈口〉动使震惊:~人|他的荒唐建议~倒了在座的专家。
【挺】动支持:力~|你好好儿干吧,我们全力~你。
【奴】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洋~|守财~|车~|房~。
【门】借指引起公众关注的消极事件:贿赂~|考试~。
【纠结】形思绪纷乱,心情烦闷:生活的压力让我很~。
【山寨】形属性词。仿造的;非正牌的:~货|~手机。形属性词。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文化|~足球队。
◎第6版词语和读音记录社会生活
词语
(1)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
(3)“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更趋开放性和科学化,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
读音
【拜拜】的“拜”,第5版注音bài,第6版注音bái。
【的士】的“的”,第5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
“啫”和【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
◎不同版本词语反映时代变迁
经济
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收“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至2012年第6版增收“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展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住房
1978年第1版收录“公房、私房、民房、平房”,至1996年第3版增收“商品房、套房、危房、塔楼、筒子楼”,至2012年第6版增收“房改房、炒房、单元房、二手房、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毛坯房、期房、尾房、现房、样板房、样板间、板楼、写字楼、尾楼”。反映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从福利分房到自购商品房,到房地产的置换买卖,再到政府改善民生、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各类安置住房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修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注重修订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从收字、收词、释义、配例等各个环节设立了相关的十几个专题,并逐一进行调查研究。修订时充分利用各类语料库选收或检验新词、新义和新的用法,力求反映近些年来词汇发展的新面貌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遵循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贯宗旨,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修订的有关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的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修订,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哲学学部主任江蓝生主持修订。由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出版。
总目
凡例
音节表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计量单位表
汉字偏旁名称表
汉语拼音方案
元素周期表
中国地图
第6版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了7年。其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与此相应,群众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语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更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另一方面,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词汇学和辞书编纂理论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一些新的规范标准。这些都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使这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语文词典与时俱进,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次修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注重修订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我们从收字、收词、释义、配例等各个环节设立了相关的十几个研究专题,由修订组和所内研究人员逐一进行调查研究。本次修订充分利用各类语料库选收或检验新词、新义和新的用法,力求反映近些年来词汇发展的新面貌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遵循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贯宗旨,本词典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修订的有关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依照规范标准审慎确定字形、字音;对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进行了梳理;增加单字600多个(以地名、姓氏人名及科技用字为主),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2)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的词语和词义,共收条目69000余条。
(3)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题组和《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规范》课题组的意见,对条目的注音做了修订。
(4)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对同形同音条目的分合做了调整;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5)按类别(如“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专科词、外来词、西文字母词”等)对释义进行全面的检查修订,对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借指”等)也做了统一的修订。
(6)复查了词类标注,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7)本着更好地配合释义、体现用法以及扩大词汇信息量的原则,对例词、例句做了相应的增删和修改。
(8)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9)根据有关标准和新的研究成果对检字表和附录做了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得到语言研究所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编辑部、出版部的同志们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配合,责任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来自广大读者的意见、建议对提高本词典的质量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和修订词典是一项十分繁难复杂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总会留下一些疏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期待广大读者不吝指教,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使《现代汉语词典》的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年3月
这本词典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我主要想说的是它在收录新词方面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要知道,汉语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如果一本权威的工具书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特意对比了一下其他几本我手头的旧版词典,发现很多近几年才逐渐普及的网络热词、科技新词,在这第六版中都能找到明确的释义和规范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跨界融合产生的复合词,比如一些新兴的专业术语,编者们似乎下了大功夫去考证其本义和引申义,给出的解释往往是既严谨又易懂,不像有些词典那样,对新词的解释过于保守或者含糊不清。那种“一词在手,天下我有”的踏实感,主要就来源于它强大的信息更新能力。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撰写正式文稿的文字工作者来说,有一本能够保证用词与时俱进的词典,简直是工作效率的助推器,省去了太多在网上反复搜索确认词义的麻烦。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动辄查阅数百次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用户体验细节。
评分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或者说是对汉语语音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而言,这本词典在音韵标注上的严谨程度,绝对是令人称道的亮点。我不是专业的语言学家,但我对声调和变调的标记尤其关注,因为这是理解汉语音韵结构的关键。不同于一些只提供基础拼音标注的工具书,它在处理一些罕见读音或者多音字时的处理方式显得极为专业和审慎。它不仅标注了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在必要时还会结合历史音变或者方言区的特殊发音给出说明,尽管我可能用不到所有的细枝末节,但这种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当我查阅一些生僻的古汉语词汇或现代汉语中少见的成语时,它提供的注音准确无误,很少出现那种模棱两可的指示。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组合,它给出的音标指示非常清晰,这对于规范发音习惯非常有帮助。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超越了“常用词查询”的范畴,真正上升到了一部规范汉语言文字的学术重器的地位。阅读那些详细的例句,就仿佛能听到教科书般的标准发音在耳边响起,让人对汉语的语音美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它在词义辨析和例证选用上的独到匠心。许多词典在解释一个多义词时,往往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含义,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哪种才是符合语境的。但这部词典的处理方式则高明得多。它会非常清晰地划分出词义的层次,比如“主要含义”、“引申含义”、“书面语用法”等等,并且在每一种含义后面,都配上了精妙绝伦的例句。这些例句可不是随便找来的,它们大多取自经典文学作品、权威的官方文件或是高水平的当代报刊文章,具有极高的典范性。通过阅读这些例句,你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你领悟了它在实际语境中应该如何“落地生根”。举个例子,有些形容词,在不同语境下褒贬色彩是会发生微妙变化的,它通过对比不同的例句,将这种细微的差别展示得淋漓尽致,避免了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用词不当”的尴尬。这种教学式的编排,使得每一次查词典,都变成了一次微型的语言学习课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感和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是“老字号”出品的沉稳大气。在这个电子产品横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拥有一本实体书的满足感是无法被替代的。商务印书馆的出品向来注重实体书的品质,这本书也不例外。纸张的厚度适中,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有明显的酸涩感。装订工艺扎实,翻页时有一种流畅的阻尼感,让人感到制作上的用心。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平衡感,虽然词条信息量巨大,但通过精妙的留白和合理的模块划分,使得整个页面看起来井井有条,重点突出。相比于一些为了追求“小巧便携”而牺牲了阅读舒适度的版本,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常年摆放在书桌上,随时可以信赖的知识伙伴。它散发出的那种传统学术的厚重感,也无形中影响着使用者,让人在使用它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会更加专注和严谨。
评分关于词条的覆盖广度,我想说它展现了一种“兼顾主流,不遗小众”的编辑方针,非常符合国情。我们知道,词典的篇幅总是有限的,需要在收录量和检索效率之间做出权衡。这部第六版显然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它囊括了所有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必需的核心词汇,这一点毋庸置疑,查询效率极高,检索路径清晰。但更难得的是,它对一些专业性不强但又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历史典故中常出现的特定词汇,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成语,在网络上查不到权威解释,但在翻阅这本书时,不仅找到了它的出处和本义,甚至还附带了相关的历史人物背景介绍,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该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理解。这种深度挖掘的能力,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的工具,更像是“解构”汉语文化内涵的钥匙。它让使用者在学习语言符号本身的同时,也能触碰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土壤,这一点是很多轻量化工具书所无法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